中医护理管理措施对提高类风湿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0-08-27 01:01刘丽娟李晓炜贾丽徐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55期
关键词:类风湿症状疾病

刘丽娟,李晓炜,贾丽,徐娟

(新疆军区总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0 引言

类风湿疾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系统性疾病,这种疾病发病较缓慢,病因较多,迁延不愈,极易引发炎症,而且病情会反复发作,其特征主要为侵蚀性关节炎,若没有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导致疾病蔓延,严重时会造成关节畸形,或导致患者残疾,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较大的困扰[1]。而在治疗过程中接受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不仅能够对患者病情的康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还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而中医理论下中医护理管理模式就具有这样的作用,能够使患者病情发展得以抑制,使生活质量明显提高[2]。本文中就是对类风湿疾病患者采用中医护理管理措施,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来我院中医科进行治疗的139例类风湿疾病患者,根据随机分组的方式,将139例患者分为两组,包括对照组患者(69例)及试验组患者(70例)。其中,试验组男38例,女32例,患者年龄30~54岁,平均(43.1±4.7)岁,平均病程为(5.3±1.5)年。对照组的男37例,女 32例,患者年龄 30~52岁,平均(42.3±4.4)岁,平均病程为(5.1±1.2)年。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都没有明显的差别,差异较小,P>0.05,无统计学意义。所有的患者对本次的研究都完全知情,并同意参加此次的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包括正常服用药物、定期进行身体的检查、为患者提供基本的健康教育、心理疏导,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为患者提供必要的护理指导等。

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同时,接受中医护理,主要内容包括:(1)心理护理。由于类风湿疾病会产生疼痛感,所以患者通常会产生心理焦虑和烦躁情绪,因此护理人员一定要对患者情绪进行疏导,了解患者的心理,给予必要的心理安慰,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让患者能够积极地应对治疗。患者也可以通过向家属或护理人员倾诉、转移注意力等方式来放松心情,调节自己的情绪。(2)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健康宣导的方式,让患者正确认识类风湿这种疾病,并树立起治疗的信心,认真为患者讲述类风湿的治疗过程以及取得的效果,加深患者的了解。(3)中医护理。主要包括淤血痹阻、寒湿痹阻、肝肾阴虚、湿热痹阻、肾气虚寒等症状的护理,其中淤血痹阻症状的护理主要包括泡脚和按摩,告知患者坚持做到每晚用温水泡脚的好习惯,并对关节周围的穴位进行按摩,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气血,缓解关节炎症状,此外,还要注意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以清淡为宜;寒湿痹阻症状的护理是使用电针、热敷、熏洗、拔罐等方法以达到舒筋活络的效果,饮食应以温性的食物为主,对疼痛部位进行热敷,或温服中药汤剂;肝肾阴虚症状的护理主要是体现在饮食方面,应多食用一些对肝肾有益的食物,比如鸡肉,鹅肉和猪肉等,严禁凉性或生冷食物的食用,同时,注意室内的温湿度,尽量保持适中;湿热痹阻症状的护理应食用菊花菜、绿豆、赤小豆等有清热利湿作用的食物,严禁食用刺激性食物;肾气虚寒症状的护理主要是通过按摩命门、气海、关元、足三里等穴位,起到缓解的作用,饮食方面应多吃一些如鸡蛋、牛奶、大豆等含热量和蛋白质较高的食物[3]。

1.3 疗效标准

使用生活质量量表对患者经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进行判定,主要是对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功能以及健康自我认识等几个方面进行评分,总分35分,其中0~8分视为轻度,表示患者需密切观察,9~19分视为中度,20~35分视为重度,表示患者需要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评分越低表明生活质量越好[4]。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2.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数据显示,试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比对照组要低,表明试验组相较于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更高,两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细见表1。

表1 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比(±s, 分)

表1 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比(±s, 分)

组别 例数 生理功能 心理功能 社会功能 健康自我认识试验组 70 11.26±1.87 13.35±2.01 10.62±1.37 11.58±2.65对照组 69 15.43±2.41 18.43±2.61 14.69±2.46 16.32±2.03 t 11.406 12.867 12.073 11.826 P 0.037 0.032 0.001 0.029

3 讨论

类风湿疾病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慢性疾病,在中医学中归属于“骨痹”范畴,其中认为这种症状的产生与患者卫外不固、正气不足或受到风寒湿热有明显关系,通常是由于外界因素与自身因素所导致[5]。类风湿疾病在老年人中最为多发,患者常常表现为关节畸形、僵硬疼痛、关节功能障碍等,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活工作,使患者身心遭受到较大的打击,使得患者容易产生消极、悲观等情绪,不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6]。

中医中结合外界因素与患者自身因素,并将其分为瘀血痹阻、寒湿痹阻、肝肾阴虚、湿热痹阻与肾气虚寒等5种类型,并根据不同类型患者分别给予相应的按摩、饮食、环境等护理方法,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由此可见在促进患者病情恢复方面其中医护理技术起到了较大的作用[7]。再结合对患者进行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让患者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疾病,并能够积极地对待,树立了治疗的信心,消除了患者的消极情绪,对于病情的康复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8]。

本文的研究中,通过对两组患者分别实施不同的护理方式,发现试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对照组患者要好很多,其心理、生理、社会功能等方面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使用中医护理方式对类风湿疾病患者进行干预,能够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对缓解患者病情具有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对类风湿疾病患者采用中医护理管理措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类风湿症状疾病
有症状立即治疗,别“梗”了再抢救
治类风湿关节炎得戒烟
茄子主要病虫害识别与为害症状
进击的疾病
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易与猪大肠杆菌病混淆的腹泻类疾病鉴别诊断
类风湿因子阳性是得了类风湿关节炎吗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
类风湿因子阳性就是类风湿关节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