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吸收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2020-08-27 01:01姜霞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55期
关键词:血肿脑出血神经功能

姜霞

(四川省崇州市人民医院,四川 崇州)

0 引言

在对高血压脑出血(HTCH)患者的临床研究中得知,HTCH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出血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死率与致残率,在临床中的表现主要为患者头部发生剧烈疼痛,行CT检查显示血肿情况发生,且伴随着呕吐、抽搐以及神经功能异常等现象,部分情况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昏迷的情况发生。通过对HTCH患者的统计发现,该病大多发生于50~60岁的高血压患者,且在发病前并无明显征兆,因此,HTCH也具有发病急的特点,且会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发展到高峰。通过对该类患者进行统计研究发现,导致HTCH发生的主要因素包括激动、排便、过度兴奋以及屏气用力等因素。由于该病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突发性疾病,因此该病大多在临床急诊科中较为常见。当前对该病的治疗措施大多采用降低颅内压力、抗水肿以及为患者进行降血压等措施对患者进行治疗。虽然该治疗方式对患者能够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却具有较大的复发性,并且难以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为了提高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本次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对患者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60例,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龄50~59岁,平均(54.36±3.27)岁;对照组患者60例,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50~60岁,平均(54.28±3.63)岁。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大(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高血压脑出血中西医诊断标准;发病时间<24 h;年龄50~60岁;无手术指征且非手术后患者。

排除标准:患有严重精神疾病无法正常交流患者;患有严重脏器功能不全患者;患有动脉瘤、动脉畸形等患者;不予以配合的患者。

本次研究两组患者均已知晓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西医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患者头部剧烈疼痛并伴有恶心、呕吐、抽搐等症状,且发生遗失障碍等多种神经系统症状。

中医诊断标准:平素多有晕眩、麻木之症,且情志相激病势突变,神情恍惚,偶见呕血,抽搐频繁,舌质暗淡脉沉滑或沉缓。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脑出血治疗措施进行治疗。首先对患者进行降低血压、抗脑部水肿以及降低颅内压力等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随后根据患者的出血情况,给予患者200 mL甘露醇(生产企业:山东威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53865)进行静脉滴注,每天 1次 +脑苷肌肽6 mL+100 mL氯化钠注射液进行静脉滴注治疗14 d。同时采用尼莫地平注射液(生产企业:天津金耀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9405)10 mg+250 mL氯化钠注射液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10 d后,改为患者口服或采用胃管注入的40 mg尼莫地平,每天3次。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根据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进行药量控制。

在对照组患者治疗措施的基础上,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西医治疗措施与对照组患者相同,并根据不同症状对患者采用不同药物进行治疗,若患者出现便秘,则番泻叶、麻子仁丸进行治疗;若患者出现偏瘫,给予中医辨证治疗:(1)中经络:①风痰瘀阻证:给予熄风化痰通络汤;②风阳上扰证:给予天麻钩藤汤加减;③痰热腑实证:给予星蒌承气汤加减;④阴虚风动证:给予镇肝熄风汤加减。(2)中脏腑:①阳闭:给予羚角汤加减;②阴闭:给予涤痰汤加减;③脱证:给予参附汤加减。对于语言障碍患者,采用针灸的方式对患者进行针灸治疗,取廉泉穴、玉液穴对患者进行治疗;对于口眼歪斜患者采用蓖麻子对患者进行外敷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标准。显效: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血压达到正常值,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好转,血压达到正常值,证候积分减少30%~70%;无效:患者症状未能得到改善,且证候积分减少<30%。

观察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血肿吸收情况。对患者行头颅CT检查,观察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1周、2周、3周的血肿体积变化。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神经病学临床评定量表”对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评分,最高得分45分,得分越高,神经功能损伤越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总有效率

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 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总有效率[n(%)]

2.2 对比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血肿吸收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肿吸收情况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血肿吸收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 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血肿吸收情况(±s, mL)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血肿吸收情况(±s, mL)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1周 治疗后2周 治疗后3周观察组 60 22.35±5.0520.08±4.3912.47±3.25 6.52±1.36对照组 60 22.43±5.1321.63±3.3617.68±3.27 12.32±1.52 t 0.086 2.172 8.753 22.027 P 0.932 0.032 0.000 0.000

2.3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s, 分)

表3 对比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s, 分)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1周 2周 3周观察组 60 26.36±7.8121.48±8.8312.26±8.37 6.15±8.65对照组 60 26.83±7.6225.24±8.9116.57±8.81 10.34±8.29 t 0.334 2.433 2.747 2.709 P 0.739 0.017 0.007 0.008

3 讨论

HTCH是临床中常见的高血压并发症之一,是指患者由于血压过高导致颅内血管破裂导致出血的情况。该病大多是由于高血压患者因情绪过度激动以及劳动过量等因素所引起,且发病前并无征兆,患者的临床表现也会因颅内出血量的不同而不同,但主要表现为头痛、血压升高、伴有呕吐、躁动甚至昏迷等情况发生。

当患者颅内出血后,会因血块压迫脑神经而造成患者昏迷,并且会导致患者神经功能缺失。而中医则认为,该病属于中风、偏枯等病症,且主要由肝肾阴虚为根本所致,且老年体弱、操劳过度、阴阳失调、气血亏虚等因素所引起。

本次研究通过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对HTCH患者进行治疗,并取得以下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肿吸收情况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血肿吸收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因此,我们认为,对HTCH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神经功能的损害,极大提高了患者颅内血肿的吸收,加强了对患者治疗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对HTCH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能够提高对患者的疗效,加快了患者神经损伤的恢复,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血肿脑出血神经功能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中的预防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护理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时需要注意哪些情况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