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内科抗菌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0-08-27 01:01李洁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55期
关键词:肾内科头孢哌酮控制组

李洁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 肾内科,广西 南宁)

0 引言

临床中肾内科疾病包括较多种类的病症,包括肾性免疫系统病症、肾功能衰竭以及肾炎等,给病人的身体和生活带来了十分严重的危害。针对肾内科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目前临床医学主要是以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抗菌药物治疗的方式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同时也会造成并发症的发生,因为抗菌药物有一定的肝肾毒性,通常会引起病人出现继发性尿毒症、继发性病原菌感染等疾病,给患者带来痛苦[1]。为了提高药物对患者的治疗效果,需要严格控制药物的用量、使用频率以及治疗的周期等,在保证治疗效果的情况下尽可能提高药物的使用效率[2]。本次针对肾内科在临床中使用抗菌药物的方法进行探究分析,详细内容整理如下。

1 信息与方法

1.1 常规信息

选择于2017~2019年肾内科治疗的感染病人120例进行探讨,男性67例,女性 53例,年龄18~64岁,平均(35.72±3.89)岁。泌尿系统结石25例,肾炎58例,肾病综合征14例,肾源性贫血17例,继发性肾损害6例,均满足相关临床诊断要求,治疗过程中,不需要进行透析患者29例,需要进行透析患者36例,其他均需要通过腹膜透析进行治疗。

1.2 探究措施

应用抗菌药物调查资料表,对患者的用药过程进行准确的数据调查统计分析。详细内容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患病类型、感染的部位、应用药物的种类时间、服药的形式等。随机分组,每组60名。通过分析两组的年龄、性别、病程,患病因素等,差异不大,存在临床对比性。在实施操作的过程中,针对控制组患者应用常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按照患者入院时的情况对患者症状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控制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进行治疗,详细的使用情况为:1.5 g/次,1 次 /12 h。

1.3 疗效判定标准

若患者尿痛、尿急、尿频、血尿、腰痛等疾病症状消失,可以正常工作生活,判定为显效;若患者的尿痛、尿急、尿频、血尿、腰痛等疾病症状有所减轻,则判定为有效[3];若患者的尿痛、尿急、尿频、血尿、腰痛等疾病症状无明显改善,则判定为无效。将最终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1.4 数据分析

应用SPSS 24.0临床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统计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数据通过t检验,以P<0.05为准,说明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结果

经过对应的治疗和用药之后,两组的并发症率均有所改善,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效果远远强于对照组,P<0.05,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n, %)

2.2 研究分析

针对不同类型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需要考虑患者之间的差异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临床数据表明,给患者带来明显差别的主要变量是患者的用药方法和药物的类型、两组是否按照严格的用药标准以及用药的剂量用药。使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所导致的感染几率发生了较大的差异,结果证明,严格按照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患者并发症的发病几率明显低于未按照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患者,本结果与之前的资料基本保持一致。

3 最终结论与反思

3.1 研究结论

在现阶段的临床治疗当中,治疗肾内科患者,应用的方法主要是采取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使用单一用药或者二联用药两种形式,二联用药的应用在临床治疗中较多。其中使用最多的药物是头孢菌素类(34%)、青霉素类(24%)、氟喹诺酮类(17%)。本次针对控制组和观察组的患者进行探讨的过程中,使用了头孢菌素类中比较新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充当本次探讨的变量进行分析[4]。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用药。可以较好地提高肾内科临床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几率及患者的发病痛苦,让患者更快更好地恢复健康,在今后的临床治疗当中值得广泛应用推广[5]。

3.2 研究反思

肾脏属于人体较为重要的器官,肾内科疾病的治疗当中,如果不正常使用相关药物,很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加重患者的病情,同时肾内科疾病的种类十分复杂,发病原因也较为多样,大多数都是慢性病变,患病和治疗的周期较长,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十分严重的影响,同时,肾内科患者的病情相对较为繁杂,病发症几率也较高,所以抗菌类药物在治疗当中的应用频率也在逐渐升高[6]。抗菌类药物使用需要严格谨慎,学术界也在不断地完善抗菌类药物的使用规范。本次研究针对肾内科患者分为控制组和观察组,通过患者服药状况的对比进行分析,将数据进行统计综合分析,目的是为了探究抗菌药物在肾内科患者治疗当中的效果与特性。研究进行的过程当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样本数据偏小、控制组与观察组之间存在不可人为控制的变量等,有可能对最终的探究结果造成一定程度的偏差,但是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而这些探究的最终结果需要未来进一步的探究与分析,更多的细节以及不足之处需要加以完善[7]。

3.3 小结

滥用抗菌药物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不断加强,科学正确的应用这种药物是世界上均关注的话题。相关报道显示,当前在国内每年大概8万人由于不合理的应用药物导致死亡。住院病人抗菌药物的应用率>70%,同时伴有用药起点高、没有适应证、病原学送检率低等情况。当前,《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执行,形成等级管理规范,并且提高对于滥用药物的管理力度,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成为目前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监测的关键参考。经过对观察阶段的病人每种药物的使用量与时间给予计算,并且对服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给予分析,可以更精确地掌握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解除因为药物类别、病人数量改变出现的影响。分析抗菌药物的种类,按照该报告结果说明,肾内科主要选择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氟喳诺酮类,和有关的文献相同,证实了临床应用青霉素类药物和头孢菌素类药物好,处于主要地位。注射哌拉西林钠与他唑巴坦钠使用量最多,所以,伴随抗菌药物的普遍使用,细菌耐药性不断的加强,在取加酶抑制剂应用,可使对耐药菌的作用加强,此类药物利用率显著增加,报道显示: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等肾毒性药物没有应用,说明医生为了避免医疗纠纷,应用时非常谨慎。我院肾内科住院病人抗菌药物具有显著的滥用现象,全面分析原因包括:①医院对抗菌药物的管理缺乏重视,没有强有力的技术与行政方法;②医生缺乏对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副作用的了解,没有开展用药方面的继续教育培训;③医院未安排足够的专职临床医生参加到抗菌药物使用管理中。必须重视以下:①对于医院药事管理以及药物治疗学委员会的指导和监督职能必须充分发挥,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认真执行;②加强医务工作者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知识教育,充分发挥出临床药师监督用药的作用,对住院病人抗菌药物的应用给予规范,落实责任制;③联合药敏实验室,健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预警机制,使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性显著改善。

临床上因为一些肾病患者须进行大剂量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的治疗,因此,会明显提高了病人的感染率,因此,肾内科住院病人使用抗菌药物显著多于WHO的调查结果与我国《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有关管理要求[8]。肾内科住院病人抗生素的应用,特别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指征合理[9-10]。其因为存在“病情严重、并发症较多、年龄较大、营养不良率较高”等特点,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概率较大,术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疗程基本合理,然而应用时机、术后能否口服抗生素代替静脉以预防术后感染等问题值得临床今后进一步探讨,进而为临床提供建议。

猜你喜欢
肾内科头孢哌酮控制组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肾内科的应用分析
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纤支镜肺泡灌洗在重症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及使用注意事项探讨
西药药剂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临床应用疗效观察
持续血液净化在肾内科治疗中的临床作用价值
给商品起名字
怀孕后患慢性肾炎怎么办?
马来西亚华文小学识字教学的字理识字研究
七年级外来务工子女负性情绪调查与团体心理辅导干预研究
多模态听力教学模式对英语综合能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