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东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由于连年战争,生态环境遭到很大破坏,是当时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以森林资源为例,全国森林面积仅有8280万公顷,宜林荒山2895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仅为8.6%。最典型的是山西省右玉县,沙漠化面积达76.4%,常年风沙肆虐,几乎寸草难生,森林覆盖率只有0.3%。在南方的福建省长汀县,因战乱频仍、采伐无度等原因,水土流失最为严重。1942年,负责长汀水土治理的学者张木匋在文章中写道:“四周山岭,尽是一片红色,闪耀着可怕的血光……在那儿不闻虫声,不见鼠迹,不投栖息的飞鸟,只有凄惨的静寂,永伴着被毁灭了的山灵。”张木匋在长汀治理了8年,收效甚微。
面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有计划地植树造林,治沙、治水,成为党和政府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中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一场大规模的植树造林运动在全国兴起并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1950年2月,第一次全国林业业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确定了“普遍护林,重点造林,合理采伐和合理利用”的林业建设总方针。从1950年到1952年,我国造林的重点地区集中在风沙水旱灾害严重的冀中、冀西、陕北、豫东、东北西部和苏北沿海一带。1954年,林业部确定以水土流失严重的河流、水库上游山地和灌丛、疏林地为封山育林重点,黄河、淮河、永定河、辽河等大中河流上游山区都逐渐封禁。仅3年时间,全国共造林171万公顷,生产木材3229万立方米。
1956年1月,中央制定的《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提出:从1956年开始,在12年内,绿化一切可能绿化的荒地、荒山。3月,毛泽东发出“绿化祖国”的伟大号召。1956年3月4日,由广空运输航空兵某部空军中尉军官刘同贵驾驶的空军运输机,第一次装载着1500公斤树种升上蓝天,飞播造林从此拉开序幕。
在山西省右玉县,每到植树季节,各级干部与群众一个个扛铁锹、背树秧,吃炒面、喝泉水,从20世纪50年代“哪里能栽哪里栽,先让局部绿起来”,到60年代“哪里有风哪里栽,先把风沙锁起来”,再到70年代“哪里有空哪里栽,再把窟窿补起来”,年复一年地苦干实干。在河北省承德市,曾是一片荒原的塞罕坝,从1962年2月建立林场起,至1982年已造林96万亩,总计3.2亿余株。
1978年,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首次将“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写入宪法,为我国环境法制建设和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国家决定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工程囊括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北京、天津等13个省份,“防风固沙,蓄水保土”,构筑起北方绿色屏障。
1979年2月,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六次会议决定成立新的林业部,以加快林业发展和加强林业资源保护;将每年的3月12日确定为植树节。此后,每年春季,党和国家领导同志都会参加义务植树,从未间断。1982年2月,中央绿化委员会成立,统一组织领导全民义务植树和国土绿化工作。同年起,我国每年都坚持飞播造林。
20世纪80年代初,朱显谟院士结合多年考察与治理实践,针对黄土高原国土整治提出了“全部降水就地入渗拦蓄,米粮下川上塬、林果下沟上岔、草灌上坡下坬”的“28字方略”,在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等地建立了11个试验示范区,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实践。经过几年的治理,当地老百姓的粮食增产了60%,人均纯收入从不到400元增加到600多元,更重要的是小流域泥沙的输沙量都减少了50%。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到2015年,黄土高原基本变绿,黄河流失土壤泥沙由13亿吨减少到3亿多吨。
杨善洲同志退休后坚持植树造林30余年,让“风吹石头跑”的大亮山披上了绿装
在同一时期,时任福建省委书记的项南开始计划治理福建长汀的水土流失,但囿于国力、财力,始终未形成大规模治理;2000年,福建省委、省政府正式将长汀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列入全省为民办实事项目,每年补助1000万元,开展大规模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攻坚战。
1988年,刚从云南保山地委书记岗位上退休的杨善洲婉拒了上级让自己到省城安享晚年的安排,回到家乡苦干30余年,带领干部群众植树造林5.6万亩,让曾经“风吹石头跑”的大亮山重新披上了绿装。如今,施甸的森林覆盖率从1988年的17.1%升至50.78%。
1999年以来,我国相继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等工程,加大长江、珠江防护林等重点工程建设投入,积极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石漠化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理论、新战略,推动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一系列纲领性文件相继出台,明确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四梁八柱”。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生态文明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2014年4月1日起,龙江森工集团和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全面停止木材商业性采伐;2015年4月1日起,内蒙古、吉林、长白山森工集团全面停止木材商业性采伐,河北省纳入停伐试点;2016年,经国务院批准,“十三五”期间的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指标全面取消,并在福建、广西等8省份开展集体和个人天然商品林停伐奖励补助试点。在全球森林资源持续减少的背景下,我国森林覆盖率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8.6%提高到21.66%,森林面积达到2.08亿公顷,其中人工林保存面积6933万公顷位居世界首位。2019年2月,英国《自然·可持续发展》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指出,从2000年到2017年全球新增的绿化面积中,约四分之一来自中国,居全球首位,其中的贡献主要来自中国巨大的人工造林面积。
经过几代长汀人持续不懈的努力,现在的长汀,水土流失率已经降至7.4%,水土流失区植被覆盖率由以前的10%—30%提高到现在的75%—91%,完成了由红到绿、由绿变美、由美变富的蝶变。黄土高原的植被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植被覆盖率从1999年之前不到31.6%上升至2019年的63.6%。以陕西省为例,绿色版图向北推移了近400公里,在生态环境得到彻底改善的同时,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大幅度提高。
随着环境保护理念的深化,我国不断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大荒漠化治理力度,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加强自然保护区保护,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逐步健全主体功能区制度,推进生态保护红线工作,生态保护和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生态状况显著改善。70余年来,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中,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入,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把握不断深化,探索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绿色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