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管蠡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行了全面总结和概括,明确了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如何正确理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本文从五个方面进行了思考。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重大命题,并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又对其进行了全面总结和概括,明确了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意义重大。如何正确理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可以从多个视角来认识和把握。
一是现代化的视角。现代化是20世纪以来的世界潮流,世界各国你追我赶、争奇斗艳,逐渐走出符合自己国情、体现自身特点的现代化道路。作为现代化的后发国家,中国从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在追求现代化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征程。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对现代化的认识逐渐深刻、丰富。党的十八大强调要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高度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九大规划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具体时间表: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二〇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探索中,我们党始终在丰富拓展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涵,逐渐认识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重要保障,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题中应有之义。要在实现国家现代化总进程中,从各个领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是制度和法治的视角。制度化、法治化是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紧密联系起来。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契合中国国情、具有独特优势,为提升国家治理效能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成熟定型程度,取决于制度的优越性能否充分展现。另一方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要把推动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作为重要取向,正视发挥制度效能方面的不足和薄弱环节,既要把制度建设好,也要使制度优势在治理效果上得到彰显。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适应时代进步潮流和国家现代化总进程,切实增强全民的法治和制度意识,加快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9年10月在北京召开
三是改革的视角。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在党的十九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也指出:“要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全面深化改革密切相关。一方面,改革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动力和重要途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改革的成果体现。另一方面,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了对国家治理的顶层设计和整体布局,有利于克服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观念方面和体制方面的障碍,有助于协同推动各领域的改革,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全面性。中国在改革过程中涉及的各个领域,实际上也包含了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建设的各个领域,改革和治理现代化相辅相成,协同推进,整体提升。
四是文化和精神力量的视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加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需要先进文化的深厚支撑,更加需要精神力量的动力支撑。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价值体系的构建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社会治理体系的内在构成要素。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这样才能筑牢党的群众基础,集中人民的力量和智慧投入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之中。
五是党的领导和政府治理的视角。党的领导是国家治理的优势,既保证国家治理具有坚强的组织保障,又能很好地贯彻落实党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各项主张,确保制度体系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党的领导制度在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中处于统领地位,坚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键在于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系统谋划、统筹布局、全面协调推进,这就需要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党还通过一系列管党治党举措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提升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所需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党的领导作用与政府治理有机统一,党的领导作用要通过政府治理来实现。政府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主体力量,政府的治理水平是衡量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识,要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