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月阳
【摘 要】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平台,以体验为手段,以探究为目的的新型教学方法,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是“以人为本”教学理念在教学中的体现。在本文中,笔者立足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一课为例,针对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展开论述。
【关键词】 任务驱动;小学数学;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促进学生合作共赢、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帮助学生内化知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本文中,笔者围绕“合作共赢”“激发潜能”和“知识内化”三个层面,探讨如何通过对于学生的合理分组、任务的巧妙设计和成果的总结反思,充分发挥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势,推进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一、合理分组,合作共赢
合作探究是任务驱动实施的基本途径,而合理分组是任务驱动高效开展的重要前提。因此,在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首先,考虑知识层次。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储备与掌握情况不同,如果将“学优生”跟“学优生”分为一组,“学困生”跟“学困生”分为一组,将会导致各组之间的进度差异过大,难以“齐头并进”。因此,教师应该将“学优生”“学进生”与“学困生”合理搭配。其次,考虑性格层次。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各不相同,有的具有领导力,适合组织协调;有的富有执行力,适合具体工作;有的思维敏捷,能够为团队带来灵感;有的心思缜密,能够帮团队优化成果……在分组的时候,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性格之间的差异,尽量使学生做到性格上的互补与互助,使他们能够高效合作。
例如,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一课的任务驱动分组过程中,教师首先根据学生的数学成绩和课堂表现,对学生进行“纵向”分层,将学生分为“学优生”“学进生”和“学困生”,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和执行能力,对学生进行“横向”分组,将学生分为“领导型”“学习型”和“执行型”。在此基础上,教师采用“纵横交错、平局分布”的原则,将不同学习层次和性格特征的学生分到一个小组,为他们的合作共赢打下基础。
二、巧设任务,激发潜能
巧妙设计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法取得良好教学成果的关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重视任务的趣味性。小学生在学习中自律性较弱,有效注意时间较短,教师应该重视任务的趣味性,尽量选择贴近小学生兴趣爱好和生活经验的任务情境,激发学生参与任务的积极性。第二,重视任务的阶梯性。考虑到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尚未成熟,教师应该将一个大的任务拆分成若干小的任务,并本着“由简入难”的原则,呈阶梯状态将任务一一呈现出来,从而使学生能够“摸着石头过河”,逐渐掌握探索的规律,得出任务的成果。第三,重视任務的启发性。教师在设计任务的时候应该秉持“启发性”原则,使学生能够围绕任务展开思考与讨论,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储备和学习经验探索未知的知识领域,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对任务进行了以下设计与拆分:任务一,割补求面积。教师给每组学生发放平行四边形的纸质教具,要求学生采用割补法对平行四边形进行转化,并利用已有知识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进行求解。任务二,数方格求面积。教师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使学生在电脑上利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任务三,成果总结。教师要求学生对于任务一和任务二的经验和成果加以总结,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跟转化后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的边长之间的关系。任务四,面积公式推导。教师要求学生结合以上任务成果,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在本课中,教师将一个任务分解成四个任务,将抽象的公式推导任务转化成动手实践、线上学习、小组讨论等多样化的任务,从而增强了任务的趣味性、阶梯性和启发性,全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
三、总结反思,知识内化
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之后,并不意味着任务驱动活动就已经结束了。相反,教师应该组织学生通过组内点评、组间点评、思维导图、任务报告等多种形式,对于完成任务的过程和结果加以反思,从而帮助学生将细碎的知识点归纳成完整的知识链条,将闲散的学习心得总结成成熟的学习经验,进而实现知识与经验的内化与升华。
例如,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这一课的任务驱动结束之后,教师通过“任务报告”“小组互评”和“自我反思”三个环节,使学生经历知识归纳和经验总结的过程,实现了知识的内化和经验的积累。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学生的合理分组”“任务的巧妙设计”和“成果的总结反思”等途径,促成学生的合作共赢,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的知识内化,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刘静.“任务驱动”:享受数学课堂的“推背感”——小学数学课堂“任务驱动教学”实施策略例析[J].华夏教师,2019(03).
[2]斯苗儿,袁晓萍,黄升昊,王丽兵.任务驱动,让课堂学习变得丰盈而有张力——“年、月、日”一课的教学改进历程[J].小学数学教育,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