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运用索绪尔对语言的分类方式,分析了英语教学中割裂语言和言语的误区,希望借此能更新英语教学理念,在英语教学中将语言和言语有机结合,从而克服英语教学中的唯工具性倾向。
【关键词】语言本质;英语教学;思考
【作者简介】孙尚荣,甘肃省定西市第一中学。
何为语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就其本身机制来说,它是社会约定俗成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随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为深入把握语言的本质,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提出语言与言语的二分法,这种方法为我们带来关于语言本质的新诠释。索绪尔认为:“语言是通过言语实践存放在某一个社会集团全体成员中的宝库,一个潜存在某一个人脑子里或者潜存在一群人的脑子里的语法体系,一种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语言实际上是人们用于书写或存在于所说所写中的音义结合的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具有一般和抽象系统工具性特征。”而言语则是“个人执行语言的能力,是个人所说所写的行为和结果,只有个别具体运用等特征。”语言作为真实的符号系统,它以语法结构、句式、句型的方式来展示,是我们呈现给学生的知识性系统,学习语言的目的是将自己所掌握的语言具体用于实际场合中,这种语言的运用被称为言语。言语和语言相互结合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索绪尔的这种语言分类法,有助于对我们对语言本质的认识,对我们的英语教学具有一定的启发价值。
英语语言教育的误区。笔者从事英语教学20余年,感觉目前中学英语教学最大的误区在于:中学生学习语言完全以考试为目的,他们将语言和言语割裂开来对待,这种割裂主要表现在单纯将语言作为考试工具。这种工具性倾向在高中英语课堂表现得更为明显,学生背单词、记句法的目的是为了应考,很少将语言与实际的生活场景联系起来去应用。因为对中学生来说,考试是最重要的、最单一的追求。这种状况的后果是中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相当薄弱,不能与外国人交流,不会欣赏音乐,无法阅读文献,一旦语言系统离开了学校考试的工具性场域,语言便迅速沉寂下来,因为没有言语环境的支撑,语言便失去生存土壤,这是做教师最为痛心的。学生花十多年的工夫去学习英语,对英语的应用能力远不如一个小孩子对母语的应用能力,所以离开言语的支持,语言没有市场,割裂语言与言语使我们的教学偏离了轨道,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困惑。笔者曾跟踪自己教过的一部分学生,发现他们在升入大学以后,对于英语学习依然固守语法、句式等外在形式的演练,基本交流无法进行,花了十多年的工夫去学习英语,到头来依然不会运用,而花费在英语上的学习时间严重挤占了其他专业知识的学习。
改进措施。为了回归语言学习的本质,应当将语言与言语紧密结合,并置于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要做好这一工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注重生活场景。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与实际的场景相结合,尽可能为学生创造一些言语活动,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看电影、讲故事的过程中深入了解所学语言。第二,抓好教学时机。尽管语言的呈现相对较晚,但言语的介入时间一定要早,应该利用一切时机,着手进行言语的教导,让学生通过看绘本、听故事置身于言语环境中,有了一定的英语感觉之后,再将言语进行规范提炼概括总结,形成语言的固定范式,用语言引导言语,言语有了语言的规范引导,语言学习便有了基础。第三,树立运用理念。在英语教学中要尽可能将语言与言语有机地结合,不论学生以升学还是以就业为目标,學习语言的都是为了应用。例如,我们能否看懂产品说明书,能否与国外的朋友进行简单的交流,能否将自己的思想用他国语言表达出来,这些都是语言与言语有机结合的体现。如果脱离这一目标,语言的学习功能只能导向工具主义。第四,筑牢学习信心。要在学生中灌输语言是容易学习掌握的,它并非抽象的脱离实际生活的单纯的社会现象,学习语言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只有放到实际生活中去体验,语言才能焕发出生命力。
综上所述,语言的本质启示我们:要把语言从考试的工具性倾向中摆脱出来,与日常的实际生活相结合,用言语支撑语言,用语言规范言语。从观念形态看,语言是一种智力的普及,属于知识型系统,表现为学生的智商;而言语的运用是情感的交流,体现为学生的情商。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灵活地运用,既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也可以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所以,语言的本质衍生出英语教学应是一种智商情商融会贯通的过程,语言功效最终落脚在学生的个体素养上。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用辩证的关系来看待语言与言语,创设适当语境推动语言学习,明确价值理念引导学生认知。唯有如此,语言学习才不至于像空中楼阁一样异化为单纯考试的工具。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促使学生有意识地将语言运用与活化,彰显语言的生命色彩,这也是英语教学的应然要求。
参考文献:
[1]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1128.
[2](瑞士)费尔迪南·德·索绪尔,高名凯译.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