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经济建设是事业单位的重要议题,加强对经济的把控和管理也自然而然地成为财政类事业单位的主要工作。所谓财政监督,就是国家对产品分配所实施的监督管理,包括日常监督、事前监督和事后监督,而财政监督导向下的财政管理内部控制,能够深度实现经济把控与管理的最终目标。本文以“财政监督导向下的财政管理内部控制体系建构”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体系建构的意义所在,然后从多个角度论述具体的建构策略,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 财政监督;财政管理;内部控制
加强财政管理的内部控制,对于促进事业单位发展具有显而易见的作用。财政事业单位有必要以现代化理念为基础、以财政监督为导向,构建完善的内控体系,将所有可能触发和引诱贪污腐败的行为全部扼杀在摇篮中。概括地說,财政监督导向下的财政管理内部控制包括分层、监督、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无论最终使用哪一种控制方式,都必须使财政事业单位充分意识到构建内控体系的重要性,以发挥其价值和作用。
一、财政管理内部控制体系的建构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曾经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期,这意味着长久以来饱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在真正意义上站起来了、走向腾飞,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梦即将实现。但是在这样一种宏观的时代背景之下,我们也应清楚地意识到,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会变得越来越高,与人们生活相关的各类社会公共服务(包括交通行业、文化行业、教育行业、医疗卫生行业等)都需要强劲的财政力量作为支撑。作为面向社会提供服务的事业单位,只有生成现代化的管理理念,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更好地为社会大众提供服务。
对于财政事业单位而言,财政管理活动主要是指对单位财务活动以及管理范围内的财务经营活动进行预算管理、审核、支付和授权支付、组织协调等,而这些本身也是国民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一些财政类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一些争议和问题,比如财务管理岗位权责混乱、预算约束效果不理想、财政资金应用不合理等,这也是迫使其必须在财政监督导向下,加强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体系建构的重要原因。这些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也说明,在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方面,这些事业单位是缺失的。
对于财政类事业单位而言,大部分的资金来源最终都将走向社会公共服务,最终将代表国家行使一定的职能、履行一定的职责。而且不能否认的是,一些事业单位本身就带有强烈的公益属性,既接受国家的扶持,又带有一定的自主经营属性,会有一定的收入。换言之,财政类事业单位的财政管理内控工作十分复杂,有效的财政管理内部控制体系会在一定程度上助力财政类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活动取得成效。
二、财政监督导向下的财政管理内部控制体系建构意义
财政管理内部控制是事业单位运行的重要任务之一,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的特征,财政类事业单位只有不断强化财政内控工作,才能有效提高单位的管理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这类单位开启财政管理内部控制的主要方法包括预算控制、风险管控、财政信息控制、授权控制等,不同控制方法的效能存在很大不同,通过对各种方法的协调使用,能够建立起对事业单位颇为有效的、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帮助事业单位完善财政管理手段、实现内控目标。
三、财政监督导向下的财政管理内部控制体系建构策略
财政监督导向下的财政管理内部控制体系建构需要把握一定的原则,包括合法性、整体性、实用性。其中合法性意味着内部控制体系的建构必须符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要求,不能僭越法律、不能不顾规则地投机取巧;整体性意味着内控体系的建设必须贯穿财政管理的整个过程,不能遗漏任何一个细节;实用性则是指体系建构必须真正用于财政管理,不能纸上谈兵、不予落实。具体来说,主要包括这样几个细节:
(一)分层建构策略
财政监督导向下,事业单位对财政管理内部控制体系的建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需要在单位内部落实到内控相关的方方面面,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启动分层建构策略。这里所谓的分层主要是指财政类事业单位实际业务开展过程中涉及的预算、财政两个层面。
1.预算层面
首先,在预算编制方面,要完善单位部门之间的横向协调机制和层级之间的纵向协调机制,规范预算编制的主体范围、编制标准、主体责任,确保能够建立起规范有序、灵活高效的管理机制。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建立预算绩效目标管理考核体系,确保编制有目标、执行有目标、评价有目标的“目标”式管理举措。
其次,在预算执行阶段,要规范单位银行账户的设立、变更、撤销等行为,同时针对财政专用账户资金的支付流程进行合理的规范;更需要建立预算编制和资金划拨相结合的制度,降低资金拨付的风险。
2.财政层面
首先,财政类事业单位必须找到建构财政管理内部控制体系的切入点,通过制定合理的建构方案、生成完善的评价机制,对建构效果进行合理评估,这样才能及时、快速地发现管理控制体系内部存在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找寻破解之策。
其次,财政类事业单位在日常经营过程中,要规避徇私舞弊、弄虚作假的情况,以免给事业单位带来经济上的损失,甚至影响到市场经济秩序。而为了对徇私舞弊和弄虚作假等情况进行深度防控、处理,内控人员需要审视内控体系当中的漏洞和不足,在维护单位正当权益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最后,财政监督导向下,财政类事业单位有必要对财政报告进行定期审查、核对,并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生成最终的财政管理内部控制报告,以便为事业单位的后续发展以及内部财政工作人员开启各项工作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
(二)发挥监督机制的作用
对于事业单位而言,有必要加强对监督机制的应用,确保其充分发挥审计和监督的作用,尤其是针对货币资金等控制颇为薄弱的环节,更应该采取足够的应对措施。
首先,财政类事业单位必须重视对内部审计部门的建设,要合理配备审计人员,必要时需要与专业的审计机构开展合作,对相关账目进行必要的审计和监督;
其次,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必须增强责任感和监督意识,要妥善弥补现金收支管理过程中的漏洞和不足,确保库存现金的安全性;
再次,事业单位的出纳人员必须对银行存款的每一笔收支业务都仔细核对,要日清日結、以免遗漏。同时还要推进对债务的内部控制,要明确偿债主体,坚持“谁发债、谁承担”的原则,建立健全债务统计系统,及时反映单位债务情况,及时规避债务风险;
另外,推进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内部控制,要明确资产管理的主体,规范对资产的配置、使用和处置标准、程序,防止出现资产流失,同时还要建立严谨的资产价值评估体系,定期发布统计报告,确保资产的保值增值;
最后,强有力的监督机制可以帮助事业单位管理人员有效执行财政管理内部控制程序,确保各项管理工作高效运行。事业单位必须保障审计部门独立于财政部门,审计人员独立于财政人员,而不是互相重叠。
(三)不断提升工作人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
事业单位同样可以引入绩效考评的方式,对工作人员的日常表现进行综合考评。
首先,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单位要鼓励广大工作人员积极参加职称考试,及时组织他们学习最新的法规政策,以提高其业务能力、减少出现错误的概率;
其次,积极寻找和发现事业单位在财政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提出有效意见者,予以一定的奖励;
再次,针对从事不合法财政工作的人员,必须加大处罚力度,督促每位员工都恪守相关规定;
最后,在事业单位财政管理过程中,相关岗位本就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倘若个别岗位出现差错和疏忽,自然会影响到单位整体的工作效率,所以相关从业者必须加强学习、不断学习,对于各类新出台的政策法规做到及时和充分的了解,以防违规操作,为单位带来损失。
四、结语
财政类事业单位的发展和运营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现状有很大关联性,可以说市场竞争越激烈、环境越复杂,构建完善的财政管理内控体系就越重要。事业单位需要将财政管理内控体系的建设和自身的发展实际、发展目标紧密相连,结合目前社会环境的客观情况,不断对内控方案作出调整和改进,生成更加符合诉求的监督管理机制,以不断推动事业单位的发展,收获更为理想的成果。
(作者单位为庐江县国库集中支付中心)
[作者简介:邓英富(1971—),男,安徽合肥人,大专,研究方向:财政税收。]
参考文献
[1] 王琳.财政监督导向下财政管理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J].中国商论,2019(02):154-155.
[2] 王林玉.基于内部控制的财政会计监督检查质量探究[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9(11):51.
[3] 丁丽敏.谈谈如何构建财政管理内部体系[J].数码设计(下),2019(06):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