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发展对接实证研究

2020-08-26 09:21宁培淋吴思健卢晓春刘婷
职业技术教育 2020年21期
关键词:对接产业发展广东省

宁培淋 吴思健 卢晓春 刘婷

摘 要 基于广东省各产业现状和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变化,分专业类别和专业两个层面,从覆盖面、集中度和在校生规模等视角,对专业结构与产业现状展开对接分析,发现广东高职院校存在工科专业设置偏少、重点产业人才供给不足、专业趋同化等问题。需要通过政府建立产业-专业联动机制、企业落实产教融合试点、院校精准育人等举措促进广东省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发展相对接。

关键词 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产业发展;对接;广东省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0)21-0057-07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对我国新时期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和社会稳定作用日趋重要。专业是职业教育与社会职业需求的契合点,专业结构与产业能否精准对接是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有效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供给的逻辑起点[1]。广东省作为中国经济规模最大的省份,产业转型升级和重点发展产业结构变化在我国具备典型性,高职院校专业(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变化同样在全国具有代表性。

一、研究思路与方法

本文以广东省高职院校为样本,从广东省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现状及趋势分析入手,以校企精准对接、精准育人为导向,以高职专业设置“教育性”“职业性”有机融合为出发点,以“产业需求为根本、学科基础为支撑、办学定位为目标及教育教学资源为基础”为关键要素[2],采用资料搜集、专家咨询和数据分析等方法,通过大数据统计、归纳、分析,全面梳理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发展对接情况。

在研究过程中,分别构建产业数据库和专业数据库。在产业数据上,以广东省统计局、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教育厅等机构2010年以来统计数据为基础,并汇总广东省2010年以来112份产业规划和19份国家相关重点产业重点发展领域数据;在专业结构数据上,以广东省85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状态平台数据为样本。通过专业类别和专业两个维度,借助构建的两大数据库从专业覆盖、专业设置集中度、专业在校生规模等多维度对高职教育专业和产业的对接状况進行数据匹配分析,考虑布点率、就业率、规划产业和重点产业需求等因素,定量计算给定红牌专业和绿牌专业建议名单,实现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最大程度确保研究结论真实性和准确性。

二、广东省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本文基于2010年至2018年《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广东省统计年鉴》等统计数据,构建了广东省各产业特别是重点发展产业数据库,通过对各产业生产总值、增加值、增长率、贡献率等数据筛选、对比分析得出产业结构变化、发展变化和对应专业需求变化,为后续专业需求分析奠定基础。

(一)产业结构变化

广东省生产总值连续30年居全国首位,2010年以来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亿元)从2010年的2286∶22918∶20267变为2018年的3611∶38008∶48085,年增长率从2010年的4.4∶14.5∶10.1变为2018年的3.2∶8.3∶14.3,GDP贡献率从2010年的1.7∶62.9∶35.4变为2018年的4.0∶41.8∶54.2[3][4],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率和贡献率均比第一、二产业高,产业结构从“二三一”逐步稳定为“三二一”。

(二)产业现状及趋势变化

在产业现状上,基于产业规划和统计数据筛选,以产业产值或增加值为依据排序,广东省排名前十产业及重点发展领域如表2所示。十大产业主要涉及第二、三产业,第三产业发展领域较为广阔,产值预算较高,反映出第三产业市场人才需求量将会很大,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产业趋势上,基于130份产业规划和统计数据,以增加值和增长率为排序依据,广东省重点发展产业如表2所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的高新技术制造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成为广东经济高速发展的新动能,助推了产业结构变化。同时,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广东省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实现增加值达1.9万亿元,同比增长7.8%,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49.3%,占全省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比重达56.4%。制造业行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势头也在不断加快,先进制造及高技术制造业发展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 可预测未来制造业结构不断优化对利润的增长将会形成强劲推动力,相应产业对未来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旺盛。

(三)产业需求专业变化

产业结构变化对高职院校专业(群)设置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同时合格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供给将影响产业稳定发展。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含2016年-2018年增补专业,以下简称“高职专业目录”),按照广东省各类产业特别是重点发展产业中的产业类型及重点发展领域分类,依托广东省教管委会,通过对62名高校专家和行业企业专家咨询,建立产业-专业对接清单数据库,含产业大类20个、重点领域84个和对应主要专业259个,为后续开展产业-专业对接数据分析搭建了关联纽带。以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部分重点领域为例,对接专业清单如表3所示。

三、广东省高职院校专业结构现状分析

基于2019年广东省85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数据平台汇总数据(本文专业、在校生、招生等数据均来源“人才培养数据平台”),按宏观专业类别和微观专业两个层面,从专业覆盖情况、专业集中度、专业在校生规模、专业招生就业等角度开展现状分析。

(一)广东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覆盖情况

1.专业整体布局情况(按专业类统计)

2019年,广东省高职院校共开设81个专业类,覆盖高职专业目录列举专业类总数的82%;共开设422个专业,占专业总数的54.81%;专业布点数达到1599个。专业类别所属第一、二、三产业比重为1.31∶28.27∶70.4,第三产业类专业类别比重较高,同时仍有18个专业类别未开设,见表4。

2.专业设置覆盖情况(按专业统计)

广东省高职院校2019年共开设422个专业,占目录内专业数(770个)的54.81%。其中,旅游大类开设的专业覆盖率高达83.33%,与高职专业目录内该大类专业数匹配度最高,电子信息大类(80.95%)和教育与体育大类(80.00%)覆盖率均超过80%,覆盖率在50%~80%的专业大类有11个,覆盖率低于50%的专业大类有能源动力与材料大类、公安与司法大类、资源环境与安全大类、农林牧渔大类和水利大类。

(二)广东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集中度

1.专业设置集聚情况(按专业类统计)

2019年广东省高职院校专业布点数共1599个,按专业大类统计,其中,财经商贸大类专业布点数最多,共418个,占全省专业布点总数的26.14%,与装备制造大类、电子信息大类、土木建筑大类专业布点数之和占全省专业布点总数的50%以上。具体情况见图2 。

2.专业设置集中情况(按专业统计)

按照专业设置来看,财经商贸大类中的会计专业布点数高达66个,即78%的院校开设此专业。此外,商务英语、计算机应用技术、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专业也是各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热点。具体情况见表5。

此外,还有163个专业布点数仅为1,按其专业大类统计,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大类、能源动力与材料、资源环境与安全、公安与司法等专业大类。具体情况见图3。

(三)广东省高职院校各专业在校生规模

1.专业大类在校生规模分析(按专业类统计)

2019年广东省高职院校共有在校生807693人。按照专业大类统计,财经商贸大类在校生数量最多,其次是电子信息大类。在校生规模最小的专业大类为水利大类。具体情况如图4所示。

2.专业在校生规模分析(按专业统计)

2019年广东省高职院校在校生人数超过1万人的专业有16个。其中,会计专业人数高达50614人,占比6.82%;商务英语专业人数为29371人,占比3.96%;电子商务专业人数为27815人,占比3.75%。具体情况见表6。

此外,广东省还有5个专业在校生规模不足10人,具体情况见表7。

(四)广东省高职院校各专业招生就业情况

1.专业大类招生情况分析(按专业类统计)

2019年广东省高职院校计划招生人数达398742人。按专业大类统计,招生人数最多的是财经商贸大类,招生人数最少的是水利大类。具体情况如图5所示。

2.专业招生情况分析(按专业统计)

2019年广东省高职院校招生人数排在前20位的专业总人数达122263人,占全省高职招生总人数的45.39%。其中招生人数在万人以上的专业有2个,分别是会计专业和商务英语专业。另外,电子商务、软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专业招生人数达8000人以上。具体情况见表8。

3.专业大类毕业情况分析(按专业类统计)

2019年广东省高职院校毕业生人数为242845人。按照专业大类统计,财经商贸大类毕业生人数达64835人,占2018年全省高职院校毕业生总数的26.70%。此外,电子信息、教育与体育、装备制造、文化艺术、土木建筑、医药卫生等专业大类毕业生人数超过万人。具体情况见图6。

四、广东省高职院校专业与产业对接现状分析

(一)专业布局匹配产业结构但工科专业设置偏少

专业布局上,专业类别所属第一、二、三产业比重为1.31∶28.27∶70.4,与产业占GDP的比重4∶41.8∶54.2相符,专业布局数与各产业GDP发展基本平衡,但第二产业对接专业类别明显偏少。

广东省以高新技术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领域对接专业多为工科专业,对工科属性的复合型的技术技能人才需求不断增大,但广东省高职院校工科类专业在校生仅占40.99%。高职专业目录中,工科类专业共有401个,广东省高职院校仅开设了其中的205个,尚有196个专业未曾开设,占48.88%,而其中多为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专业;56个理工专业类别中,广东省仅在43个专业类别开设了专业,剩余13个专业类别没有开设专业,占23.21%。

(二)专业设置基本对接重点产业发展需求但趋同化现象严重

2019年广东省高职院校开设上述规划重点发展产业对应专业数达161个,占列举重点发展产业总数的62%,广东省开展的品牌专业建设已培育重点产业对接专业196个,主要分布在装备制造大类、电子信息大类以及财经商贸大类,基本对接广东省重点发展产业需求。

但部分高职院校对专业建设缺少科学规划,没有按照区域或行业发展需求设置专业,或出于节省成本大量开设文科专业,或盲目跟风设置所谓的“热点专业”,导致个别专业布点过多、专业特色不鲜明。以广东省高职院校在校生最多的会计等20个专业为例,2019年全日制在校生之和为341563人,占全省高职院校全日制在校生数的46.05%,是在校生规模小于1000人的272个专业全日制在校生数的2.3倍。

(三)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模与战略新兴产业产值同步提升但可持续供给不足

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模上,2019年,广东省高新技术制造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接专业在校生人数达到324728人,占全省高职院校在校生的43.78%,其中高新技术制造业毕业生增幅为1.63%,先进制造业毕业生增幅为3.35%,现代服务业毕业生增幅为0.93%,战略新兴产业对应专业毕业生人数与重点产业产值增幅同步提升,基本适应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需求。

广东省高新技术制造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相关专业快速发展,招生规模虽同步扩大,但与重点产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相比,人才需求缺口仍较大。以先进制造业为例,其对接专业2018年招生人数为23374人,毕业生人数为17393人,而2019年全省先进制造业人才需求量约为7万人,人才缺口超过5万人。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如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等专业設置学校少、在校生规模小,仍需大力发展。

五、廣东省高职院校专业对接产业对策建议

实现专业(群)与产业的准确对接,需要发挥政府承载、行业聚合、学校和企业主体的作用,建立以区域(城市)为节点、行业企业为支点、职业院校和企业为重点的改革机制[8],逐步实现产教在专业层面的精准融合。

(一)政府层面,跨部门信息共享,构建产业-专业联动制度,推动教育优先发展

发挥政府统筹区域内资源和政策作用,打通教育主管部门、人社部门、发改委等机构数据壁垒,建立各产业特别是重点产业、战略新兴产业人才需求信息和各高职院校现有专业、在校生等信息共享平台,构建产业-专业联合机制,通过对接分析,相关政府部门定期发布区域内近期、远期技术技能人才需求信息;建立专业设置预警机制;公布广东省一定时期内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专业参考目录;将战略新兴产业、重点产业等对接的紧缺专业在校生比例纳入广东省高职教育“创新强校工程”或双高校建设考核指标。从宏观上精准引导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招生和就业等工作,促进高职院校主动适应现代产业结构发展需求,为高职院校专业群构建提供数据支撑,引导开展优势专业群和特色专业群建设,构建与产业发展契合紧密的专业结构,最终形成区域内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有效精准供给的保障机制。

(二)产业行业层面,做好产教融合行业、企业试点,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各产业、行业和企业加大落实《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力度,做好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准备,利用认证企业可享受“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式激励为契机,积极参与合作办学,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做好在岗职工联合招生、共同培养工作,深入参与各高职院校专业(群)设置和建设,实现资源、人员、技术、管理、文化等全方位实质性深度融合,确保产业学院、现代学徒制等合作教学质量,为本产业行业企业输送合格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通过校企精准对接、精准育人助力各产业转型升级。

(三)院校层面,紧跟产业需求建立产业-专业(群)对接机制,精准打造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在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背景下,深化校企合作模式,高职院校围绕办学目标,根据国家和省重大发展战略,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等产业需求,科学合理调整优化专业(群)设置和布局,一方面根据学校办学目标和定位加大未布点专业设置,另一方面注重行业新技术融合升级传统专业,建立专业(群)设置精准对接产业(链)发展机制。在专业(群)建设上,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依托职教集团,积极推进产业学院建设,提高绿牌专业扩招指标,优先支持绿牌专业开展X试点、现代学徒制试点、高职本科协同育人试点和高职院校招生培养改革试点等教学改革,纵深推进校企精准对接、精准育人。

参 考 文 献

[1]邹吉权,刘斌,邢清华.职业院校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融合发展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8(22):40-45.

[2]卢晓春,胡昌送,等.融合与跨越——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优化与集群建设[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17:92.

[3][6]广东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2010年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1-03-01)[2020-02-10].http://stats.gd.gov.cn/tjgb/content/post_1430110.html.

[4][7]广东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2018年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9-03-04)[2020-02-10].http://stats.gd.gov.cn/tjgb/content/post_2207563.html.

[5]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2018-07-26)[2020-02-10].http://drc.gd.gov.cn/sswgh/content/post_854165.html.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9-09-25)[2020-02-10].http://www.ndrc.gov.cn/zcfb/zcfbtz/201910/t20191009_1169274.html.

猜你喜欢
对接产业发展广东省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2019年“6·30”扶贫济困日活动倡议建议名单
“产教融合”视角下我国养老产业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对接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与幼儿美术教学对接的几点思考
G20在和一些国际组织“对接”;杭州峰会不会“跑题”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