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四种策略

2020-08-26 07:42苏卓岚
广西教育·B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现代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摘 要】本文基于核心素养的视角,论述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的策略:构建民主课堂,开展主体对话;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思维;进行审美体验,品味文中之美;创设文化情境,加深文化感受。

【关键词】高中语文 现代文 阅读教学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4B-0035-02

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和社会所需的品格及素养,其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高中阶段语文核心素养分为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部分。语文核心素养是高中课程标准制定的参考依据,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根本目标。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活动要落实新课标“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最终指向。本文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构建民主课堂,开展主体对话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中的本体性要素,它指在语言学习、实践中对语言的体验和使用能力。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重点是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去学习、积累语言文字知识,使其掌握语言的规律和特点,构建自己的语言世界。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本质上就是围绕文本而展开的语言活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语言推理和加工,让学生有语言构建和运用的欲望。而要想让学生敢于开口说话,会说话,说得好,教师必须颠覆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民主课堂,少讲精练,让学生有说话的机会,赋予学生对话、探讨的勇气。

例如,在学习《祝福》这篇文章时,教师不能只关注语文知识传授,还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母语情感,着力于语言文字及内容的开发,帮助学生实现语言建构和运用。因此,在讲述完文本的字面意思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文本,找出自己疑惑、不懂的地方,提出问题。或者,由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探讨、分析问题。如鲁迅先生是一个惜字如金的人,文笔辛辣尖锐,风格凌厉,但是在《祝福》一文中,他为何不厌其烦地反复描述祥林嫂喋喋不休的诉说行为?又如文章的题目是“祝福”,但是文章讲述的却是一个悲惨的故事,那么,作者为何要以“祝福”为标题呢?他为何要将祥林嫂的死安排在“祝福”的当口?小说为什么多次写祥林嫂头上的伤疤?祥林嫂是一个可怜的悲剧人物,是什么造就了她的悲惨命运?谁才是真正害死她的幕后凶手?然后,让学生结合人物语言、文章结构,厘清小说情节线索,探讨人物、事件的关联,让学生从字里行间推测一些字词的含义,抓住细节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宗旨。

构建民主课堂,开展主体对话,让学生在文本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对话,层层解读作者的意图,不仅可以激活学生的知识经验,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还可以促使学生成为会用语言讲话的人,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民主课堂,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二、启发学生思维,深入文本解读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表征之一。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思维能力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创新是时代的主旋律,而思维是创新的关键。阅读是一项语言解析和思考活动,真正的阅读应该是个体由语言到语境、层层解读作者意图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起着重要作用。要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采取有效方法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去审视文本,探究和发现文本中的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让学生自己对语言和文学有一个客观的认识。

例如,在《故都的秋》阅读教学中,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从两个方面解读文本:一是从文章内容着眼,看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二是从形式方面,探究作者在文中是“怎样表达”古都富有特色的秋景的,为什么要这样表达。在课文内容鉴赏阶段,教师要利用录音或者有情感的范读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入作者所在的清冷悲凉的氛围中。然后,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寻找文章思路,弄清作者所要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情感,作者是如何表达情感的,让学生用几个字概括作者所描述的秋景图。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表现手法(重复、对比、借景抒情)入手,探讨作者的情感途径。然后,让学生沿著“构成分析和构成综合”的思维路径,分析作者为什么要突出描写古都的清静悲凉。如作者在古都秋景描写中,采用了赋形思维的手法,通过感觉、韵味和意境去描写了秋天的景物,渲染了秋天的景色。在感觉描写中,作者还运用了对比的思维模型突出了自己对古都的喜爱和眷恋,如它将古都之秋与江南秋景进行对比,将中国人的悲秋之情与外国人进行对比。最后在文中写到,“我愿把生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三分之一的零头”,这句话将作者对秋的热爱推向了高潮。在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作者的思维,拟写提纲,进行写作训练。

这样立足于学生对文本的直觉体验和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感受,让学生运用语言和逻辑规则去分析、解读文本,让学生与文本、作者进行深层对话,促使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已学知识,设身处地地去体验文本所描绘的情境,有利于学生全面把握语言的情感与思想,准确地捕捉文章的思维脉络,可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三、进行审美体验,品味文中之美

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活动中体验、欣赏、评价、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及品质。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语文学习活动是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高中语文教材中收录了许多经典美文。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鉴赏优秀作品,品味语言艺术,进行审美想象,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以阅读鉴赏为基点,深挖文本的美学素材,带领学生细细品词析句,以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在此基础上,以创造为审美鉴赏的归属和落脚点,让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去表达审美体验,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情感和态度,以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例如,在《雨巷》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听诗歌朗诵,感受诗歌的情感基调。在诗歌朗诵时,让学闭上眼睛想象作者所描述的画面:梅雨季节,雨巷悠长,如梦如幻的姑娘撑着雨伞缓缓走来,让人心驰神往。接着,带领学生细细品读诗歌的语言和文字,结合注释和教辅材料,讲述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彰显诗歌韵味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抓住“象征”和“意象”这两个最重要的诗歌表现手法来品味诗歌语言,解析诗歌的情感。如结合作者的经历可知,在作者笔下,雨巷、撑着油纸伞的姑娘、独自彷徨、颓圮的篱墙、雨的哀曲等都有其象征意义。其中,“雨巷”是坎坷而漫长的人生道路的象征。“颓圮的篱墙”象征着破落的家园。“雨的哀曲”象征着作者遭遇了不幸,处境悲凉。诗歌意象是诗歌的精髓,在《雨巷》中,撑着油纸伞的姑娘是最令人难忘的一个意象。为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结合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分析丁香姑娘的形象。如丁香花的花语是纯真无邪、初恋、谦逊、忧愁、思念、光辉。在中国古代诗词文化中,丁香历来是忧伤、悲哀的化身。如李商隐在《代赠》中写道:“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由此可知,丁香姑娘可能是诗人爱而不得的恋人,也可以是作者未了的心结,未实现的理想。

这样以审美鉴赏教学为主开展阅读鉴赏活动,带领学生一起发掘祖国语言文字的内在美,可以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让学生对美好的事物和语文的美有正确的认识。

四、创设文化情境,加深文化感受

語言是文化传播的工具,语言也是文化的载体。因此,文化教学历来是语言教学的题中之义。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包括学生对语言文化的理解、认识和态度。语文的学科特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将语文视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发掘语文中的文化元素,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吸收人类文化的成果。语文教学实践也充分证明,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深的认同。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文化教学,还要积极创设文化情境,以强化文化的育人效果。

例如,《荷塘月色》这篇文章是朱自清先生的经典散文,在文章中,夜晚荷塘以及荷塘月色的恬静朦胧之景,是散文的重点。而关于散文,梁实秋说过:“一个人的人格思想,在散文里绝无隐饰的可能。”那么,作者在文章中隐藏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和人格呢?在阅读鉴赏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划分文本的层次,然后从中抓取一些提示性的词语,如表示时间、地点、情感转化的词,找出文本线索,可知作者漫步就是文章最明显的线索。那么,作者为何散步呢?因为他心里颇不宁静,所以披衣出门。那么,作者为何心里不宁静呢?教师可以结合相关资料,讲述当时的政治背景和社会背景:1927 年,白色恐怖笼罩中国大地。在旧时代崩塌,新局面尚未到来,众人皆惶惶不安的时候,朱自清与大家一样,也对国家和个人的前途充满了担忧。教师可以结合作者的情感和其他典型案例,讲述中国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教导学生向古人学习。如孟子为中国的知识分子设计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报国为民的路径,文天祥、林则徐等都有着身赴国难的勇气。教导学生不仅要热爱学习,还要关心国事和天下事,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

总之,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要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创新,将核心素养教学贯彻阅读教学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郑 艳.有效性视角下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模式探究[J].名师在线,2019(9).

[2]焦建存.高中语文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2).

[3]荣晓燕.基于语文学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11).

[4]张 欣.对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的反思[J].课程教育研究,2018(25).

【作者简介】苏卓岚( 1971— ),女,汉族,籍贯广西梧州,本科,高级教师,现就职于梧州岑溪市第三中学,研究方向为高中语文教学。

(责编 刘 影)

猜你喜欢
现代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阅读世界”2018年中考阅读题点题小结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现代文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