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专业英语教学逐渐成为我国各高职院校的关注重点。本文以需求分析为理论依据,首先分析了专业英语教学在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然后深度探究了专业英语教学课程设置的具体对策,旨在突出其实用性和专业实践性。
【关键词】需求分析理论;高职院校;专业英语;课程设置
【作者简介】陈折,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类研究基金项目“需求分析理论指导下的高职专业英语课程教学设计研究”(项目编号:GJ18106)的部分成果。
一、背景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迅猛发展,公共英语教学所针对的基础型英语已无法适应当今社会的多样化需求,既精通专业又擅长英语交际的实用型人才逐渐受到招聘单位的青睐,而各高校也逐渐开始关注专业英语应用交际能力的培养。
二、需求分析理论
专业英语教学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被关注,而需求分析理论也就在这个时期开始被教育界重视。里希特(Richterich, 1972)详细说明了什么是语言教学的内容和目的,并首次阐述了需求分析的学习模式。芒比提出,“需求分析是为了调整语言课程来满足学生不同水平、不同国家和不同目的的需要”。沃特斯和哈钦森认为学习需求和目标需求构成了需求分析体系。学习需求和目标需求学习的是语言和技能,但两者的出发点不一样。学习者想学的、缺乏的和必学的,这三方面的需求是有所区别的。
通过以上各教育学家的需求分析理论,我们可以明确专业英语学习的基础就是需求分析,同时需求分析也是专业英语教学的理论支撑。需求分析理论让教师认识到学生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从而帮助其明确教学目的、调整教学进程,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来提高教学效果,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存在问题
1. 需求分析偏差。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学生专业英语的学习目标是使用英语交流专业信息,而大多英语教师在教学上忽视了学生的这一需求,采取传统的通用英语的教学方法,培养方式单一,只有读译能力,忽视了听说能力,这显然与高职专业英语应用交际能力培养目标出现了偏差。
2. 课程设置不合理。高等职业院校专業英语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多数院校的专业英语只有12周的课程,课时量很难达到学生专业英语的学习目标。再加上课程考核大多采用考查形式,充分说明绝大多数高等职业院校偏离了专业英语的培养要求,课程设置并不合理。
四、对策
1. 明确专业英语课程目标。以需求分析理论为指导,高等职业专业英语教学要以“以学生就业为前提”,遵循学以致用、创新发展;教基础,重应用;教能力,重技术,从而制订出具有高职专业特色、符合高职学生职业发展的课程目标体系。
2. 课程设置采用混合模式。(1)语言能力。学生在大一进校后,可以安排一次英语摸底考试,摸清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对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语言课程的听、说、读、写、译基础能力训练,以此来提高他们的英语语言能力,为之后的专业课程做好准备。
(2)专业能力。通过大一入学英语摸底考试,教师对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可直接安排学习专业课程。专业能力课程主要包括:基础能力和专业能力。前者是教授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后者是提高学生的具体操作能力。
(3)应用能力。课程模拟和课程实习构成了应用能力。为了所学知识学为所用,让学生在临毕业前和模拟的职业环境进行零距离接触,以此提高他们的英语应用能力。与此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定岗实习单位,在具体的工作中和真实的客户打交道,通过实操锻炼,来培养其语言能力、专业能力和职业意识。
语言+专业+应用三种能力模式的混合运用,既顺应了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又满足了学生的个人需求。这三种模式相辅相成,同时也相互独立。他们之间可以相互取舍,也可以自由组合,这样的混合授课模式不再单一,有效地提高了专业英语学习效果。
五、结语
高职院校应以需求分析为理论指导,科学设置专业英语课程,让专业英语学习融入整个大学生涯,使学生稳扎稳打地提高语言能力,让他们更加自信地面对当前社会专业英语不断变化的挑战。
参考文献:
[1]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2).
[2]高职高专教育英语类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刘润清.21世纪的英语教学-记英国的一项调查[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2).
[4]Munby, J. Commnicative Syllabus Desig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M]. 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