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国贤
(民勤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甘肃 民勤 733399)
关健词:X线平片;颈椎病;诊断;应用效果
颈椎病为多发疾患,属于退行性骨关节病,患病群体中以中老年人群居多,但随着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等巨大改变,其发病呈年轻化趋势,患病群体骤增[1]。在颈椎病临床诊断、治疗方案选择方面,不可避免需借助影像学手段,包括X线平片、CT检查等在内[2]。颈椎病病患行X线平片检查,一方面可显示病变具体位置、波及范围、病变程度等信息,为疾病诊断提供有效、准确的影像学依据,另一方面有助于排除出现相似症状的其他疾患[3]。选择最为适宜的临床治疗方案,可将病患经济负担降至最小,且有助于颈椎病治疗有效率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基于此,本研究将X线平片应用于颈椎病诊断,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在本社区就诊的颈椎病患者54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在本社区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54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中男28例,女26例,年龄20~59岁,平均年龄(44.28±11.13)岁;研究组中男29例,女25例,年龄21~58岁,平均年龄(44.31±11.15)岁。 两组性别、年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安排经验丰富、专业医生负责X线平片检查,两组均接受颈椎X线平片检查,对多个部位进行检查,包括:①颈椎张口位;②颈椎侧位片;③前区侧位片;④左旋转后张口位;⑤左旋转后张口位。检查结束后对上述摄片结果行细致分析。
(1)动态张口X线平片对比;
(2)侧位片成角移位和前屈侧位片成角移位对比。
数据分析用SPSS21.0,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在齿突与两侧不等距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齿突与枢椎棘突轴绀不重叠、左/右旋转环枢关系异常方面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动态张口X线平片对比 例(%)
侧位片成角移位方面:对照组共有8例病患存在侧位片成角移位,占比14.81%,其中4例病患存在水平移位,占到侧位片成角移位病患的50.00%;研究组共有7例病患存在侧位片成角移位,占比12.96%,其中3例病患存在水平移位,占到侧位片成角移位病患的42.86%,两组侧位片成角移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前屈侧位片成角移位方面:对照组共有11例病患存在前屈侧位片成角移位,占比20.37%;研究组共有32例病患存在前屈侧位片成角移位,占比59.26%,两组前屈侧位片成角移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颈椎部位关键、特殊,处于头颅、胸廓二者之间,颈椎间盘一方面需要承受头颅重量,另一方面需要频繁活动,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细微创伤,有着较高风险,加之日常劳损,则颈椎病发生[4]。颈椎病为临床常见病,既往发病群体以中老年人群居多,但随着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等巨大改变,长期伏案、坐姿错误等群体数量明显增多,其发病呈年轻化趋势,集中于30~50岁人群,患病群体骤增,降低其生活质量,有损健康[5]。致使颈椎病发生的原因主要为软骨退变,病变部位包括椎间盘、钩椎关节、椎间关节等,上述部位等关节软骨退变,遂病发。对人体颈椎部位来说,其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动力平衡,正常生理状态下,椎间盘、钩椎关节、椎间关节等与各自相应的韧带相互支撑,继而形成颈椎间五点动力支持系统,构建平衡,且能发挥稳定作用、支持作用。此外,颈部肌群亦具有平衡作用,能使颈椎稳定。一旦发生关节软骨退变(尤其是椎间盘、钩椎关节、椎间关节等处),将直接影响颈椎部位,使其力学功能发生改变,处于紊乱状态,干扰五点动力支持系统,处于失衡状态,此种情况下,颈部肌群可起到代偿作用,同样有助于颈椎部位,使之维持稳定,颈部肌群失去代偿作用,即会表现出相应的症状[6]。颈椎部位有失稳定、关节间隙狭窄等情况存在,均会使对应部位正应力增大,继而使此部位出现临床症状,如骨质增生等。
发病后需尽快、有效治疗,如错失治疗时机、治疗方案不当等均会加剧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退变部位周围组织损伤程度明显增大,甚至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如脊髓、神经等出现损害,继而表现出一系列症状、体征等,行影像学检查,结果可显现出相应征象。影像学技术不断发展,诸多检查方法应运而生,在临床中得以有效运用,逐渐提高疾病临床诊断有效性。通过分析病患临床资料,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有助于颈椎病早期诊断,准确性高。常用影像学手段多样,包括X线平片、CT检查、脊髓造影等在内,上述影像学手段应用于临床,可大幅提高疾病诊断效率、准确度,整体应用效果不错。
X线平片是现阶段尤为普遍的检查方法,适用于颈椎病临床诊断,依据其检查结果,可为疾病诊断提供依据[7]。将X线平片应用于颈椎病诊断,能有效、准确检查出病患颈椎部位病变情况,通常情况下,诸多颈椎病变均能被准确诊断出来,在颈椎病发生早期,X线平片结果显示:骨质增生、生理曲度异常改变、椎体排列有失整齐等,此时要求颈部活动,做出前屈动作,则最大压力、扭曲力出现位置发生改变,多见于5~6间隙。特别是长期伏案、低头时间过长、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不变等群体,颈部因长时间保持前屈位,故而此部位长久受到较高压力、扭曲力,则极有可能出现退行性改变,患病风险较高。X线平片应用于颈椎病临床诊断,是其它影像学检查手段所无法完全取代的,良好平片、投照体位等,将有助于临床诊断正确、治疗正确等。正位片可显示椎体骨质改变情况,同时还可显示椎弓根宽度、椎间隙等相关信息。侧位片可显示C1~7椎体情况,包括其具体结构、生理曲度等相关信息,需特别注意的是,颈椎前、后缘连线情况,有无出现中断、成角等情况[8]。斜位片则可显示椎间孔形态,同时能够显示椎体后缘、关节突等。如有异常,则需要增加过伸过屈位片,依据检查结果明确是否出现椎体滑脱情况。若出现疑似椎体肿瘤或者脊髓压迫,则需要联合其他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作进一步诊断。颈椎病发病早期,可见颈椎间盘变性,小关节软骨异常改变,发生明显退行性变性。观察髓核处,此处含水量减少,明显低于正常含水量,纤维环部位改变,呈明显肿胀、变粗迹象,软骨变薄,甚至可能存在明显破损情况,观察椎体边缘位置,则可见修复现象,即骨质增生,唇样骨刺形成。依据X线平片检查结果,能准确有效识别颈椎病征象,常见征象包括:生理曲度异于正常、椎间隙狭窄等。相关研究显示:在上关节突增生、双斜位椎间孔等方面,行X线平片检查,有着明显优势。再者,颈椎病病患X线平片检查结果可能与实际临床症状并不完全吻合,有所区别,比如颈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等,在对此类病患行检查时,建议先行X线平片检查,在此基础上可联合其他检查方法,方可对颈椎病变做出准确判断,切实提高诊断准确度。颈椎部位是否处于平衡状态,很重要的一项观察指标为颈曲,依据此项指标可清楚了解颈椎与椎旁软组织二者之间的关系。无论颈椎病具体类型是什么,则对病患颈部进行X线平片检查,均可发现其颈椎生理曲度异于正常值,此为最为普遍、最为多见的影像学检查结果,故依据颈椎生理曲度是否正常、改善情况等,可初步判断颈椎病严重程度、改善情况。有关研究显示:依据颈椎张口位片影像结果,可清楚辨识寰椎与枢椎正位情况,正常生理状态下,寰椎两侧块、枢椎齿突二者之间呈对称关系,测定左、右寰椎侧块,发现其与寰、枢椎两个关节面之间宽度相一致,并且观察寰椎两侧块边缘位置,正是其与枢椎两关节突外缘共处于同一直线[9]。依据X线平片检查结果,必要情况下结合其它影像学检查手段,可对病情予以准确诊断,继而方可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针灸疗法、推拿治疗等,治疗方案正确,则病变局部微循环改善情况愈加满意,炎症吸收更快,组织再生能力恢复。X线平片凭借其经济、方便等优势,能为不同类型颈椎病临床诊断提供有效依据,尤为适用基层医疗机构。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在齿突与两侧不等距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齿突与枢椎棘突轴绀不重叠、左/右旋转环枢关系异常方面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两组侧位片成角移位和前屈侧位片成角移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行X线平片检查,可为颈椎病诊断、治疗、预后等提供依据,有助于选择最接近病患实际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将X线平片检查辅助颈椎病临床诊断,其检查结果具有特异性,同时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有效的影像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