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毒症小鼠脾脏CD4+T 细胞miR-142-3p 的表达与其意义*

2020-08-26 09:32陈海鸣韦华璋朱建光熊启安邓陶温志超王联群
江西医药 2020年8期
关键词:盲肠脾脏脓毒症

陈海鸣 ,韦华璋 ,朱建光 ,熊启安 ,邓陶 ,温志超 ,王联群

(1.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外科,南昌 330006;2.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吉安 34300;3.安福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安福 34300;4.南昌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南昌 330006;5.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南昌 330006)

全球每年脓毒症患者数超过 1900 万,其中有600 万患者死亡,病死率超过 1/4,给全球的医疗卫生带来了巨大的负担[1]。微小RNA(miRNA)是一种非编码RNA,在转录后水平调节基因表达。研究表明, 某些miRNA 参与了脓毒症的发生发展。miR-142 被认为是T 细胞特异性miRNA, 在调节T 细胞的发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分离脓毒症小鼠脾脏CD4+T 细胞并检测miR-142-3p 的表达水平,观察其与相关炎症因子表达的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对象及分组 采用野生型清洁级雄性C57BL/6 小鼠 28 只,6-8 周龄,体重(22±2)g,适应性饲养3d,自由进食、饮水,昼夜节律12h,环境温度维持在26℃左右,湿度维持在40%-60%。 随机分为两组:假手术组、脓毒症组,每组各14 只。本研究通过了医院动物伦理委员会的审批。

1.2 实验方法

1.2.1 构建小鼠CLP 脓毒症模型 2%水合氯醛溶液(15ml/kg)腹腔注射,麻醉成功后小鼠仰卧位固定,消毒,沿腹部正中线切开皮肤及腹膜,暴露盲肠,于盲肠根部至末端1/2 处使用3-0 号丝线结扎盲肠, 用22G 穿刺针从系膜缘向对系膜缘贯穿言肠一次并挤出少量肠内容物;还纳盲肠,逐层缝合腹膜及皮肤, 术毕立即颈后皮下注射0.9%生理盐水1ml 补液。 术后自由进食饮水,保持室温及湿度恒定。 假手术组小鼠在麻醉后仅开腹暴露盲肠后还纳,随后缝合腹膜及皮肤,颈后皮下补液。

1.2.2 免疫磁珠分选小鼠脾脏CD4+T 细胞 所有小鼠均于建模手术后48h 断颈处死, 剪开腹部皮肤,留取脾脏,剪碎,取出脾脏,置于400 目滤网,研磨,收集细胞悬液,重悬后按1:1 滴淋巴细胞分离液 ( Ficoll-Hypaque 1.080, 天津川叶公司),离心, 小心吸取中间云雾层细胞获取脾脏单个核细胞,通过MiniMACs 免疫磁性分离系统得到纯化的CD4+T 细胞,吹打混匀,置于-80℃冰箱保存备用进行PCR 检测。

1.2.3 荧光实时定量(RT)-PCR 按miRneasy Mini试剂盒(德国QIAGEN 公司)说明书步骤,CD4+T细胞添加QIAZOL 溶液提取总RNA, 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260nm(A260)的吸收值计算RNA 浓度,保证在 0.15-1.0。 按 miscript II RT Kit 说明,经逆转录合成cDNA,测定引物由QIAGEN 公司设计合成,以 Hs-RNU6-2(MS00033740)为内参。 普通mRNA 按试剂盒(美国Thermo 公司)说明,反转录合成cDNA,再进行PCR 扩增35-50 个循环,取扩增产物 10μl,2%琼脂糖凝胶中,90V 电泳 30min,回收纯化,并送交上海Invitrogen 公司测序,测序结果与GeneBank 中目的基因mRNA 序列完全一致。 根据Gene Bank 中基因mRNA 序列设计目的引物(由北京天根公司合成),以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作为内参。 miR-142-3p 测定采用SYBR Green Kit(德国 QIAGEN 公司),每个反应体系均为15μl,使用罗氏Light Cycler480Ⅱ荧光定量PCR 仪检测其表达,每个反应设3 个复孔,采用内参进行归一化。具体操作参照说明书。待测因子表达应用 Relative Quantification Soft ware Ver1.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以目的基因/GAPDH 或U6比值表示。

1.2.4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外周血细胞因子 收集小鼠眼球血液样本,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小鼠血清 IL-1β、TNF-α、IL-6、IL-2 表达水平。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单因素分析中,采用卡方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分析,采用t 检验对计量资料进行分析,正态计量资料用()表示,检验水准 a=0.05,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小鼠盲肠结扎穿孔术脓毒症模型构建 建模后小鼠表现为:嗜睡,活动、摄食减少,目光呆滞,呼吸急促、严重者发绀,7d 生存率40%,中度脓毒症模型构建成功。

2.2 两组miR-142-3p 及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比较 脓毒症组miR-142-3p 较假手术组升高 (P<0.05), 脓毒症组 IL-6 和 TNF-α 的表达水平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IL-1β 和 IL-2 的表达水平亦较假手术组升高 (P<0.05),见表 1。

表1 miR-142-3p及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

表1 miR-142-3p及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

与假手术组比较,*P<0.05;**P<0.01

0.014 0.000 0.029 0.000 0.036指标 脓毒症组(n=14) 假手术组(n=14) t P miR-142-3p TNF-α IL-1β IL-6 IL-2 38.81±13.6*52.8±22.6**48.6±18.8*62.2±11.3**39.6±9.8 28.47±7.11 39.4±9.8 38.2±11.2 14.9±6.3 32.8±10.6 2.565 6.486 2.954 10.128 2.367

3 讨论

虽然在过去数十年中, 脓毒症的发病机制研究在病原微生物、细胞免疫学、病理生理学、基因/蛋白质组学等领域取得了一定进展, 然而脓毒症免疫紊乱的致病机制仍未阐明[2-4],其中CD4+T 细胞是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的重要参与者, 其功能性分化是脓毒症免疫功能紊乱的关键环节。

脓毒症早期释放的细胞因子转化为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2 大类,促炎细胞因子主要包括TNF-α,IL-1,IL-6,IFN-γ 等, 其中 TNF-α 是炎症早期最主要的促炎细胞因子, 也是内毒素损伤效应的关键介质,IL-1 通过 IL-1β 表达并与 TNF-α 共同启动炎症反应。 IL-6 是在IL-1 作用下产生的炎症介质,可作为脓毒症严重程度的预测指标[5,6]。 上述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与脓毒症炎症的发生发展紧密相关。

微小 RNA(microRNA,miR)是一类长度约为22 个核苷酸的内源性非编码单链RNA。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 某些特定的miR 已经被报道参与了脓毒症的免疫调控,并在诊断、治疗以及预后中发挥着重要的精细调节作用[7,8]。miR-142 首先发现在老鼠的脾脏、胸腺表达,并T 细胞中表达特别高,对调节T 细胞的发育起着重要作用。Moschos[9]发现小鼠肺脂多糖处理后,miR-142-3p 的表达上调,地塞米松预处理可抑制miR-142 的上调, 研究表明miR-142 可能与炎症反应相关, 参与了免疫应答。Sun[10]检测了8-12 周龄的小鼠树突状细胞体外LPS 刺激后分泌的细胞因子TNF-α、IL-10 和IL-12, 随后进行转基因组小鼠miR-142-3p 的过表达,TNF-α、IL-10 和 IL-12 的表达明显增加,并减少了内毒素引起的死亡率。

本研究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建立脓毒症小鼠模型[11],稳定的死亡率是衡量脓毒症小鼠稳定性的一个标准, 影响死亡率的主要因素是结扎长度和贯穿次数,穿孔直径,一般结扎长度按照占盲肠总长度比例计算, 分为1/3、1/2 和全部盲肠结扎,根据以上比例分为轻度、 中度和重度脓毒症模型,1周内死亡率也分别约为30%、60%和90%。 本研究建模后小鼠表现为嗜睡,活动、摄食减少,目光呆滞,呼吸急促,严重者发绀,7d 生存率40%,表明中度脓毒症模型构建成功。 建模后48h 脓毒症小鼠促炎细胞因子 TNF-α、IL-6、IL-1β 和 IL-2 大量释放,表达水平升高,尤其是TNF-α 和IL-6 升高显著, 免疫磁珠分选获得CD4+T 细胞miR-142-3p表达水平较假手术组水平升高, 与炎症因子水平上调一致,与文献报导一致,提示测定脓毒症患者CD4+T 细胞miR-142-3p 的表达也可以作为判断患者的感染炎症指标之一, 有助于脓毒症的诊断和治疗, 为脓毒症的进一步基因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猜你喜欢
盲肠脾脏脓毒症
血清IL-6、APC、CRP在脓毒症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脾脏也会出现钙化
脓毒症的病因病机及中医治疗进展
结肠镜下诊断盲肠憩室的临床分析
《犬脾脏海绵状血管瘤病例报告》图版
隧道
脓毒症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回顾及研究进展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脾脏原发性血管肉瘤1例及文献复习
益生剂对脓毒症大鼠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