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莹莹 ,李丽娟 ,2*
(1.大理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云南大理 671000;2.大理大学澜湄人类健康研究中心,云南大理 67100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潜伏期为1~14 d,新冠肺炎患者为主要传染源,传播方式以飞沫和接触传播为主,且传染速度快,范围广〔1〕。第一例新冠肺炎病例于2019年12月在湖北省确诊后〔2〕,新冠肺炎开始席卷我国各个省市地区,但通过国家各项防控政策措施的有效实施以及医护工作者和全体人民的艰难抗疫,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即使是全国的重点抗疫地区武汉也正向全面复工复学发展。反观吉林省,自2020年1月22日出现第一例新冠肺炎病例至5月中旬,吉林省疫情在持续了将近4个月的时间后还陆续有新增确诊病例出现,可见其疫情发展的复杂性。为吉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能够有针对性的实施,现对截至2020年5月16日吉林省的全部新冠肺炎病例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1.1数据来源数据来源于吉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发布的新冠肺炎疫情通报。收集截至2020年5月16日吉林省的144例(125例本土病例和19例境外输入病例)新冠肺炎病例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地区等特征,但存在部分病例信息不完整,则统计时按所获信息特征进行统计。吉林省人口迁入数据来源于百度迁徙数据平台。
1.2统计方法应用Excel软件对病例信息进行录入和整理,SPSS 23.0软件对数据进行一般统计处理,OriginPro 8.0软件绘制统计图。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病例的流行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
2.1本土病例的三间分布本土病例共125例,有2例死亡,其中1例为核增确诊病例,且病例信息未公布,剩余124例病例中包含完整的病例来源和地区信息,但性别和年龄信息不完整,其中3例无性别信息,7例无年龄信息。见表1。由表1可知,本土病例中男女病例数相差不大,性别比为1.1:1;病例中年龄最小的8岁,最大的88岁,各年龄段皆有发病,年龄大于等于40岁且小于60岁的病例最多(55例,47.0%);吉林省除白山市和长白山管委会其他各地区均有病例分布,主要分布在长春市(45例,36.3%)、吉林市(36例,29.1%)、四平市(15例,12.1%)。累计确诊病例中家庭聚集性病例达60例(48.4%);非输入型多于输入型,比例为2.2:1,输入型病例中仅武汉输入型病例就有18例(14.5%),非输入型病例中接触本土病例感染的病例最多,达44例(35.5%)。
表1 吉林省新冠肺炎本土病例特征
由于5月7日吉林省舒兰市(所属吉林市管辖)报告了1例本土确诊病例,终结了吉林省自2月24日起连续73日境内无新增确诊病例和新增疑似病例的良好态势,据此将吉林省新冠肺炎本土病例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月22日至2月23日(共33 d),第二阶为5月7日至5月16日(共10 d)。本土病例发展的第一阶段传播地区广(除白山市和长白山管委会均有发病),病例多以输入型和与输入型接触而患病的病例为主,其中以2月4日(第14天)新增病例数最多(12例),发病集中期为1月29日至2月8日(第8天至第18天),且从2月2日(第12天)开始病例主要感染来源从输入型转为非输入型。见图1。本土病例发展的第二阶段的32例病例中除1例信息未知的核增确诊死亡病例外均为非输入型病例,发病地区集中,均在吉林市管辖范围内,5月9日(第3天)新增病例数最多(11例)且均为非输入型。见图2。
2.2境外输入病例的三间分布境外输入病例共19例,与本土病例相比数量较少,且病例信息中除地区信息为完整信息外,其他特征信息皆不完整,则做以下简要描述:可知地区信息病例共19例,从来源国家看,俄罗斯11例(57.9%),美国4例(21.0%),泰国2例(10.5%),法国1例(5.3%),比利时1例(5.3%);从所属地来看,吉林市11例(57.9%),长春市5例(26.3%),延边朝鲜族自治州2例(10.5%),梅河口市1例(5.3%);可知的性别信息有10例,其中男性6例(60.0%),女性4例(40.0%),性别比为1.5:1;可知的年龄信息有7例,年龄最小的17岁,最大的50岁,普遍为中青年。截至5月16日,吉林省出现境外输入病例的时间段为3月24日至5月1日(共39 d),共确诊境外输入病例19例,以散发为主。见图3。
2.3湖北省(除武汉市)及武汉市迁入吉林省人口数排名情况吉林省输入型病例中返吉日期最早为2020年1月14日,湖北省(除武汉市)和武汉市的输入病例截至5月16日仅存在于本土病例爆发的第一阶段,即选取百度迁徙中湖北省(除武汉市)和武汉市1月14日至2月23日(共41 d)迁入吉林省的数据,其中所统计的省级行政区迁入名次共31名,市级行政区迁入排名取前100名。此期间内湖北省(除武汉市)迁入吉林省人口数排名平均为第21名,其中1月21日(第8天)排名最靠前为第14名,1月29日(第16天)排名最靠后为第27名;武汉市迁入排名从1月17日(第4天)后一直下降,至1月25日(第12天)排至第70名后跌出迁入排行榜,表明不再有武汉人口迁入。见图4。
吉林省2例死亡病例均为伴有其他老年基础病的老年人,由此可见有合并基础病的老年人死亡率更高,这与我国新冠肺炎的流行特征结果一致〔3〕。吉林省本土病例中聚集性发病共有18起,涉及病例数达74例,其中家庭聚集性病例共有60例(81.1%),可见吉林省新冠肺炎疫情具有家庭聚集性特征,这与福建省本地聚集性特征相同〔4〕。聚集性发病中最具代表性且涉及病例数较多的有两起,一是由1月20日参加长春市居然之家年会的人员导致的聚集性发病,涉及病例14例,此病例组在空间上有从公司年会向家庭扩散的特征;二是由5月7日舒兰市病例导致的本省疫情再次爆发,5月8日至5月16日内确诊的病例(除核增确诊的1例死亡病例)在关系链上均与该舒兰市病例有关,此病例组共涉及病例31例,且有从家庭向社会扩散的特征。以上两起聚集性病例组均提示了聚会等近距离社交行为会增强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以及该病毒扩散速度快、范围广的特征。为了避免聚集性病例疫情的发生,吉林省应持续加强对民众的健康教育宣传,时刻戒备,在人口聚集性强的地方进行重点管控,对出入公共场所的人群进行健康码的严格检查和行动轨迹的准确记录,必要时可关闭人口密度大或易发生聚众的公共场所,统一管理。
从国内疫情爆发开始,武汉市流出人口就成了民众关注的重点对象,而流动人口这一群体也成为了各地疫情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5〕,其对吉林省疫情的影响主要体现如下:①本土病例第一阶段中与本地病例接触的新冠肺炎病例数为14例,远少于与输入型病例接触的新冠肺炎病例数36例,可知输入型病例的传播风险远高于非输入型病例。②武汉输入型病例占总输入型病例的46.2%,说明输入型病例的主要来源是武汉地区。③从图1和图4可知自1月26日至2月8日的14 d内,吉林省不再有武汉人口迁入,值得注意的是吉林省最后出现的武汉输入型病例确诊日期也是2月8日,且这天也是本土疫情第一阶段集中发病期的最后一天,提示武汉输入型病例的不再新增意味着吉林省本土疫情第一阶段集中发病期的结束。④1月26日开始湖北省迁入吉林省的人口呈断崖式下跌,吉林省新冠病例中的武汉输入型病例最后从武汉出发的时间是1月23日,这在时间上是符合武汉市1月23日“封城”措施的实施〔2〕。以上结果均说明了人口流动会影响疫情的发展,且武汉迁出人口对疫情的发展影响较大,这与漆翠芳等〔6〕研究结果相同。针对流动人口对本地疫情的影响,建议吉林省在疫情期间还需对流动性人口进行严格的管控,加强社区排查和网格化管理。
境外输入病例的主要来源国是俄罗斯,吉林省在地理位置上东面与俄罗斯接壤,而且俄罗斯还是吉林省主要的劳务输出国〔7〕,因而吉林省可能会持续出现从俄罗斯返回的务工人员。境外输入病例中有2例分布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病例数虽少,但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境外进入吉林省地区的第一地且延边地区对韩国有较多的境外劳务输出〔8-9〕,其境外输入情况仍不容忽视。通过对病例确诊过程的了解发现,吉林省境外输入病例中有几例经过了3次以上核酸检测才定为确诊病例,确诊时长较长,病毒存在极强的隐匿性。因此,吉林省边境地区更要对境外输入人员做好统一隔离观察、核酸检测、流行病学调查等一系列防控措施,同时还要对核酸检测为阴性的患者继续观察一个潜伏期,避免出现假阴性结果。
结合目前国内疫情形势,我国疫情整体向好,全国绝大部分企事业单位及个体经营者实现复产复工,各地也逐渐进入复学状态。吉林省的各高校也逐渐公布了复学时间,但是学校人口密度大,学生及校内教职工以中青年为主,而且生源具有多样性,所以一旦有传染病例存在,病例数极易发生爆发式增长。吉林省流动人口中以“求学”为目的流动人口在2010年就占到了当年总流动人口数的21.50%〔10〕,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大学生也越来越多,可以看出,大学生人群已经是流动人口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省外生源的流入和省内生源的流动将会对疫情恢复期的发展方向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再着眼于吉林省本土疫情的二次爆发情况,建议吉林省各高校在落实复学工作时,除实行吉林省统一要求外还务必根据自身情况制定防控方案,杜绝疫情在学校流行。
截至2020年5月中旬,吉林省疫情还处在本土疫情二次爆发、境外输入散发的状态中,而且本土病例的二次爆发也为吉林省的疫情防控敲响了警钟,在疫情防控方面还需不断巩固,严格落实,吸取二次爆发的教训。从国际形势来看,疫情常态化趋势已经不可避免,在疫情防控方面,建议吉林省应将部分防控措施持续性保留以免疫情的再度来袭或其他传染病发生,需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为全面复工复学做好充足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