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2020-08-25 01:50晏诗洁张微
教师·中 2020年5期
关键词:评价体系高职学生

晏诗洁 张微

摘 要: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也是推动经济发展重要的参与者。在高职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包括显性职业素养和隐性职业素养两种。用人单位对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要求很高,因此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要创建科学的隐性职业素养评价体系,不断提升高职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

关键词: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2-24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14-0113-02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对职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用人单位对职业人才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人才的素质培养中包括显性职业素养和隐性职业素养,其中隐性职业素养是用人单位最看重的。因此,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要重视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提升,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并且高职院校一定要不断转变人才培养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方式,不断提升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同时要构建科学的隐形职业素养评价体系,确保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

一、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概述

职业素养是个人在职业生涯中所能表现出来的素质和能力,职业素养需要经过大量的学习和锻炼才能够形成,是一个人外在的形象和内在的品质的体现,同时也是一个人职业能力和习惯的重要体现。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包括显性职业素养和隐性职业素养两部分,显性职业素养主要包括高职学生掌握的一些专业技能以及在学校期间获得的一些职业证书,这是他们专业的外在表现;而隐性职业素养则是指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团队协作能力、工作行为和意识等,这些需要长时间才能鉴别出来。隐性职业素养对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也是用人单位最关心和看重的。高职院校不但要培养学生的显性职业素养,更应该注重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让培养的人才更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用人单位需求。

随着当今社会上人才竞争压力的不断加大,如今高职院校为了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在对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通常都提倡素质教育。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提升他们的隐性职业素养,同样也是素质教育在高职院校的重要体现。提升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能够让素质教育发挥重要的作用,让高职院校学生的素质得到持续的提升。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应是既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综合性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应更加关注学生的职业特点,为社会培养更多符合发展需求的职业人才。在关注学生职业化特点的前提下,高职院校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隐性职业素养评价体系,全面提升高职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能够为社会输送更多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化人才,同时让高职院校学生在未来的就业竞争中取得明显的优势。

二、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对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进行评价,有助于高职学生素质的提升,从而让高职人才在未来的就业工作岗位上取得更好的成绩。目前在对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评价过程中,很多院校对评价体系的构建不够重视,各个院系之间的评价标准没有可比性;同时学校也缺乏系统的组织和科学的分析,无法发挥评价体系的作用;并且,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督,对信息的采集难度也比较大,因此导致评价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不高。另外,高职院校的评价制度还不够完善,主要表现为评价的随意性,在评价过程中人为因素和主观因素过多,缺少定量分析。有时候教师仅凭学生一两次的表现来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缺乏实用性和连续性,同时没有形成严格的评价体系,最后导致评价的标准比较单一。现在对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评价更多的还是对学生管理功能和总结功能的评价,在对形成性功能和心理功能的评价方面还有一些不足之处。

三、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评价体系的构建

對学生职业素养的评价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没有一个完全准确的衡量标准。因此,对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评价体系的构建也不是非常容易的事情。通常情况下衡量高职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可以以学生是否能够更好地胜任工作岗位为标准。除了高职学生应该具备的与工作岗位相关的知识技能和工作经验这些表面现象以外,高职学生的个人素质、综合能力、职业素养、价值观和工作态度等隐性因素也是重要的评价指标。

(一)以社会和企业需求为重要的评价导向

高职院校对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评价,其根本的出发点和最终的归宿就是要满足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在对高职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评价体系进行构建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必须以社会和企业的需求为重要的评价导向,以是否能够达到高职院校学生隐性职业素养培养的目标为标准。高职院校要制定严格的评价标准,对高职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进行考核和分析。在采用学分制评价的基础上,也要综合考虑学生平时的各种表现,全面地考核高职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同时,对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评价还要考虑到企业的具体需求,要从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充分参考企业未来发展对人才的要求,然后对高职院校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进行量化的评价和综合的考核。比如企业用人标准中通常会要求人才具有一定的团队协作能力、工作协调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因此,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就可以充分地参考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进行评价。这样能够直观地反映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高低,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在未来就业方面还存在哪些薄弱环节,帮助学生提前熟悉企业运作的流程,同时树立诚信、公平的价值理念。高职院校要为高职学生构建一支专业化的教师团队,对学生进行学习和就业指导,将对高职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培养贯穿到高职学生几年的学习和生活当中,让高职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以及隐性职业素养,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中更好地融入企业,更好地胜任工作并取得更好的成绩。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该多元化

在对高职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进行评价时,要融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以及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评价,这样评价出来的结果才具有科学性。教师对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评价主要包括对学生德育、智育以及体育的评价等,还包括对学生社会工作能力的评价。而企业对学生的评价主要包括对学生将理论应用到实践的能力、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顶岗实习的评价等。在构建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评价体系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听取高职学生和具有丰富经验的高职院校教师的意见,在今后的推行过程中有计划地加以改进。

(三)评价的标准和内容应该全面

高职学校的教师或者辅导员在每个学期开始就要与班干部和团委组成考评小组,记录高职学生在学习期间的德、智、体等全方面的表现,同时为学生建立隐性职业素养考评档案,期末根据每个学生的综合表现确定最终的考核成绩,再将评价结果在班级内公示。在考评体系的构建中,高职教师要充分认可学生在艺术和体育以及社会工作等方面的能力,包括组织能力和宣传能力等,确保学生的各项特长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最终得到综合、全面、科学的评价。

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考评的内容应该全面,包括德育、智育、体育和职业技能部分。各自的评分占比为德育20%,智育20%,体育20%,专业技能40%。德育考评内容包括学生的政治表现、道德修养、遵纪守法意识和集体意识等方面。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的评价除了这些基本评价以外,还有一些重要的加分项目,比如学生在组织能力、宣传能力和专业技术操作能力等方面能力特别突出,还可以加上一定的考评分数。在具体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专业的特点,构建不同的隐性职业素养评价指标体系。

比如针对技术类岗位的高职学生,应该把评价的重点放在技术岗位的创新和对岗位的认识以及是否具有自我规划能力、自我定位是否清晰、自我发展与工作环境是否匹配、是否对企业具有认同感等。针对市场岗位的高职学生,就要把职业素养评价的重点放在如何与客户维系良好的关系以及是否能够开发新的用户等方面,同时也要评价学生对企业是否有认同感,以及是否愿意跟着企业共同成长。针对管理岗位的高职学生,在隐性职业素养评价过程中需要考虑学生的管理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以及是否能够构建企业的核心文化、是否能够推动企业的管理创新从而能够推动企业不断向前发展等。总之,教师就是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专业特点构建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

(四)评价体系要能够促进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提升

构建科学合理的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评价体系,除了需要高职院校的努力之外,还要求学生自律,只有严格自律的学生才能够提升自身的隐性职业素养。因此,在职业素养评价体系构建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提升,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评价指标体系要能够培养学生严于律己、不怕吃苦的精神和雷厉风行的好习惯,让高职学生在今后面对职场压力时可以从容应对,不畏困难,成为现代企业发展所需要的专门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要能够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水平,让高职学生能够迅速地适应新的生活,在新的环境中取得更快的进步。评价指标体系,在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同时也可以提升他们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和组织策劃能力,对学生提升隐性职业素养有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高职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是学生在工作和学习中逐步积累而形成的个人综合素质,高职院校一定要重视对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评价,不断提升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未来工作岗位上获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熊殿华.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分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13):112-113.

[2]马 娜.就业导向视野下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5(1):146-147.

猜你喜欢
评价体系高职学生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