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王船山家训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2020-08-25 01:50刘晓燕
教师·中 2020年5期
关键词:王船山家训行为习惯

刘晓燕

摘 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道德与法治学科责无旁贷的教育任务,也是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载体。小学阶段,正是学生生理、心理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也是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丰富知识储备的重要时期。王船山先生的家训《示子侄》从大本大源着眼,从教育的关键处——立志与习惯养成切入,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极具正能量。文章探讨了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如何有效学习王船山家训《示子侄》,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和终身发展,以期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一大批优秀的接班人。

关键词:王船山;家训;《示子侄》;学生;行为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3.2;B249.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4-05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14-0080-02

一、引言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关键,“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道德与法治学科责无旁贷的教育任务,也是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载体。要想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就必须在反复的实践生活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我国近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小学阶段是学生生理、心理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也是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丰富知识储备的重要时期。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身心发育尚不成熟,更需要教师运用正确的方式方法对其进行道德上的引导。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运用在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中,让小学生在精神上接受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对当下的教育工作仍然有着很好的启迪和借鉴作用,对每一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家训是家教的灵魂所在,是历代精英童蒙时期的必修课,它积淀了整个民族的人文智慧,透射出永恒的理性之光。它不但可以励志、劝勤、勉学、明德,而且可以启迪童蒙,指引学生的人生方向。天地大儒王船山先生的家训《示子侄》,从大本大源着眼,从教育的关键处——立志与习惯养成切入,言简意赅,文质兼美,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极具正能量,乃历代家训中罕有其匹的雄文。《示子侄》体现了王船山先生的基本教育观——“志在学先”“学者以正志为本”。王船山先生的教育观特别强调立志,认为志是成人之基,“志在学先”“立志之始,在脱习气”“无尽之财,岂吾之积……亭亭鼎鼎,风光月霁”“惟其超越,是以和易”。告诫子孙后代要立大志,不要沾染坏习气,不要追名逐利,做人要潇潇洒洒,举止要堂堂正正,就像雨过天晴、风清月明一般。只有超越了平庸,性格才能平易近人,社会才能和谐美好。这些思想,对今天的教育仍有着特别深远的现实意义。而王船山先生提倡要养成的“志”就是“行为习惯和精神境界”,有了它们便可以无往不利。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在弘扬传统文化的热潮中,如何使家训古为今用?我们以王船山先生的家训《示子侄》为抓手,给古代家训注入新时代精神,给学生树立了正确的道德行为规范,同时也使传统家训《示子侄》焕发出新鲜的活力。

二、诵读《示子侄》,营造行为习惯养成氛围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它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世人的眼前闪烁。教师可取其精华,让学生在读书、背书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教师可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来影响学生的行为,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但往往也是最困难的。小学生刚刚升入小学,他们天真可爱,常常活泼好动,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对万事万物都有着无穷无尽的兴趣。所以,教师在开学第一天就要加强班级管理,制订具体可行的班规。有了班规,学生才有一个共同的行为准则,知道什么可干,什么不可干。这样,班主任开展起工作来,才会得心应手。教师可引导学生在他们记忆力最好的时期,诵读经典家训,接受文化熏陶。教师应顺应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選择的家训难度既要符合小学生认知水平,又要能有效达到对学生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因此小学生一入学,教师就要教学生诵读王船山的家训——《示子侄》:“立志之始,在脱习气。习气熏人,不醪而醉。其始无端,其终无谓。袖中挥拳,针尖竞利。狂在须臾,九牛莫制。岂有丈夫,忍以身试!彼可怜悯,我实惭愧……” 《示子侄》由四言韵文组成,其文通俗,郎朗上口,这样的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学生天天诵读,整个校园,书香氤氲,即使不明其意,却也润在其中。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示子侄》这样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印象,而且提高了自己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在由语言到情感的融入这一过程中受益最大的就是学生,读着读着,学生渐渐形成了思维认同,并演变为行为的展现,形成了学校、家庭、社区的良好道德氛围。潜移默化中,学生既感悟到传统文化的美,提高了审美能力,又知晓了行为准则。

三、学习《示子侄》,了解行为习惯要素

有专家说过:“活动是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大课堂,学生只有在活动中,才能进行自我体验、自我选择和自我调节。”小学生大多兴趣爱好广泛,对事物充满热情,但对如何将传统文化中的精髓由诵读到理解再转化为行动,不甚了解,就需要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能空口说教,不能生搬硬套,也不能为养成而养成,而是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示子侄》家训教育的精髓在于潜移默化而非灌输,其吸收的德育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容易理解,便于实际应用。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示子侄》强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立志的重要性,一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远的精神境界便可以无往不利。每一个人的成长都需要立大志,立志之初需要摆脱不良习气,习气熏染人,令人不自觉地陷入其中而不能自拔。人本来应该振翼翱翔,如果不幸被有些东西拖累翳蔽,就会堕落入泥。所以王船山先生告诫子孙不要过度追求物欲,不要在金钱面前迷失了自我,要追求事业。这些内容对当下的小学生道德行为教育仍然意义非凡,它教育学生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今天,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物质享受,努力追求精神文明。因此,学校开设了一系列传统文化课程,让学生明白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的具体内容与积极意义。

第一,在开学时,教师会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制订不同的、具有针对性的学习计划。教师利用晨读、班会、午休、队会等时间,对学生讲解《示子侄》的内容,并根据当今现实生活的一些具体情况,对《示子侄》的相关内容进行相应的阐释。在课余时间,教师会对各个班级学生的诵读情况进行检查。

第二,立足实际,把经典诵读与德育工作结合起来。《示子侄》诵读比赛、《示子侄》韵律操表演、《示子侄》合唱比赛,移动课堂之湘西草堂研学、船山书院研学活动,读《天地大儒王船山》绘本故事,创作绘本故事,并与王船山先生400周年诞辰活动相结合,使学生明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立志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有所悟、学有所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把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教导学生践行《中小学生守则》和行为规范,贯穿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和生活中。

四、创新活动评价,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通过科学可行的管理和有针对性的评价来实现。学校制订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创新了一系列管理办法,通过多样化的活动评价,来激发学生求真、求善、求美的愿望。没有评价,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就没有持续性,习惯就缺乏稳定性。

首先,严格管理制度。学校非常重视习惯养成评价,以评价来促进习惯的养成,建立了一套严格的检查制度,如《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制度》《美德少年评比制度》,长期督促,检查学生遵守道德行为规范的情况,以此保障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其次,创新评价方法。学校在开展“传承《示子侄》精神,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一系列学习活动后,又对学生的“童蒙养正十大行为”的落实情况进行了以趣味、激励为导向的分学段评价。幼苗段为一至二年级,即基础成长期;小树段为三至四年级,即推动成长期;林木段为五至六年级,即动态成长期。为每一个时期确立相应的教育目标和标准,定期给予每个阶段学生最恰当的帮助和引导。这些行为要求涵盖了学习、仪表、行礼问好、课间休息、用餐、值日卫生等多个方面。

再次,及时评价,激发求真、求善、求美之心。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评价,能提高养成教育的成效。它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产生强烈的集体及个人荣誉感,从而调控自己的行为习惯,强化自己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自觉性,形成坚强的意志力,达成知行合一的目的。制作“学生习惯养成评价表”,采取量化积分制。根据学生的具体行为进行相应的加减分,每月統计一次,依据相应的分数分别开出“绿色赞卡”“橙色预警”“红色罚单”。每学期获取两张以上“绿色赞卡”的学生可以参评校级及以上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员等;获取三张“绿色赞卡”的学生可获得一次精彩的学习体验。“童蒙养正十大行为”分学段评价方式及《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与评价手册》,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及时的、有针对性的评价,确保了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有效性、持续性。教师通过创新活动评价方式,把道德行为规范真正融入学生的思想中,体现在学生的言行中,对学生道德行为发展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

五、结语

树人之要,德育为先,德育之要,养成为重。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使人受用一生,传统文化教育在规范人的行为方面有着独到之处,学习《示子侄》不仅有助于弘扬民族传统美德,还有益于学生汲取智慧与文明,将文中之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杨云香.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几点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8(3):11-12.

[2]刘 倩.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J].赢未来,2017(15):167.

[3]徐龙年.教育的全部目的:养成良好习惯[J].当代教育论坛,2006(20):29-30.

[4]陈丽英.浅谈国学启蒙教育视野下的小学生道德教育[J].学周刊,2018(10):86-87.

猜你喜欢
王船山家训行为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论王船山民族主义思想的近代嬗变
家训伴我成长
王船山《周易内传发例》义理演析
《朱子家训》(四)
《朱子家训》(二)
《朱子家训》(一)
王船山的四唐诗论
王船山修身学说的基本理论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