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海兵
(江苏省石庄高级中学 226500)
思维导图能够表达发散性思维,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及阅读、记忆和思维规律,将思维变得形象化,现已成为一种新型辅助性教学与学习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整理知识结构,促使他们掌握学习规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需优化课堂教学策略,科学地引用思维导图,活化学生的思维,使其把所学知识有机整合,构建成结构化的知识网络,让他们从整体视角掌握化学知识.
在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时间比较紧缺,课前预习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可以利用课下时间掌握新课中易于理解的知识点,为课堂学习做准备;另一方面,他们通过自主学习发现疑难问题,使其认清各自的不足与短板.此时,高中化学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指导学生预习,为预习环节注入更多生机与活力,使其在预习中筛选关键词绘制成一个思维导图,让他们初步认知本节课的整体内容,能让化学知识结构化变得更为轻松.
在开展高中化学“离子反应”教学时,学生之前已经学习过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电离,了解有些化合物在溶液中的存在形式和电离程度,他们还知道物质的分类相关知识,这为新课学习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由于学生刚刚步入高中,未能完全适应高中的教学方法,学习的能力不是很强,特别是本节内容抽象难于理解,教师可利用如下思维导图指导他们预习.学生在思维导图辅助有侧重点的阅读教材内容,初步了解离子反应的定义与实质,电解质的概念和电离方程式;初步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学会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及所发生的反应;书写一些简单的易溶、易电离的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及离子方程式;但也会遇到一些难点,如:判断哪些物质易电离、易溶,怎么检验离子大量共存问题与常见离子等,使其记录下来,标出自己认为的重点,课堂上他们将会有针对性的听讲.
针对上述案例,教师通过思维导图的运用指导学生预习新课,使其在课前基本了解本节课的整体知识,听课时可以找准侧重点,并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初步认知整体内容.
高中化学知识与初中相比更为复杂,研究方向也更加广阔,课堂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主要场所,课中则是双方交流与互动的重要环节,关系着他们知识结构化的建立情况与效果.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中环节应当科学采用思维导图,把难懂苦涩的化学知识简化教授给学生,师生一起探索、绘制与完善思维导图,确保知识要点之间的关联性与逻辑性,使其在大脑中对所学内容产生全面认知,辅助他们建立条理清晰的知识结构.
比如,在教学高中化学“钠的重要化合物”过程中,教师设计导入性语言:加工饼干、蛋糕、蒸馒头时也常用到纯碱或小苏打,其主要成分是什么?课件中同步呈现饼干、蛋糕、馒头的图片,学生观察、思考和讨论,知道纯碱是碳酸钠,小苏打是碳酸氢钠,同时指导他们确定本节课的中心词是“钠的化合物”,先延伸出分支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接着,教师要求学生写出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演示“滴水点灯”的实验,引出过氧化钠,使其写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用双线桥法分析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思维导图中则补充分支氧化钠与过氧化钠,提问:氧化钠与水反应的产物是什么?怎么验证产物?他们思考后回答.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四个分支中逐步补充化学式和俗名、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重点是阐述化学性质,带领他们有序学习.
如此,教师在课中环节采用思维导图,引领学生围绕碳酸钠、碳酸氢钠、氧化钠、过氧化钠设计和绘制思维导图,使其在学习中注重对比、迁移,帮助他们建立清晰的知识结构,降低学习的难度,最大化课堂教学效益.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应用思维导图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顺序设计和完善思维导图,确定中心词及各个分支的关键词和内容,着重阐述彼此之间的关系与层次,筛选出重难点内容组织他们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通过补充强调与进一步细化,使其获得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同时,高中化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整节课的板块制作成思维导图,使其按照顺序层次递进的展开学习,重难点部分共同分析与讨论,最终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
以“元素周期律”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先展示一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图片,让学生归纳一般规律,写出1至20号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使其分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特点,由此引出本节课思维导图的中心词“元素周期律”.接着,教师指导学生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横坐标,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纵坐标画出折线图;以原子序数为横坐标,元素的常见最高价化合价和最低价为纵坐标,以上图为基础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出直方图,然后让他们展示、观察图表,找出第二、三周期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常见化合价变化的规律,将规律补充至思维导图中,即为: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和元素化合价均呈现出周期性变化,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所处族的序数,主族元素最高正价+最低负价绝对值=8.随后学生在思维导图中填充原子半径变化、元素性质的规律,使其分析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和应用.
对于上述案例,教师恰当应用思维导图指导学生围绕中心词展开科学探究,使其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含义及应用,推动他们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
课堂总结作为一节课的关键一环,部分教师重视程度不够,经常把这一环节忽视,或者留有少量时间草草结束,以至于难以真正起到巩固、强化的效能.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使用思维导图带领学生进行总结,使其通过绘制思维重新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明确学习主题,确立完善的知识网络,让知识结构化显得更轻松.学生还可以及时巩固课堂所学,强化知识结构认知,同时提升自身总结与归纳知识的能力,改善整体学习成效.
在高中化学“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教学中,学生通过对本章节知识的学习,了解甲烷的组成、结构、来源,及可燃性、取代分院等主要性质与用途,通过对甲烷分子结构的认识,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让他们初步掌握有机化学研究的对象、目的、内容、思路和方法,体会有机物分子结构的特点及其对性质的影响,使其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加深对有机物和有机化学的整体认识.在课堂总结环节,教师要求学生根据个人所学与认知设计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由此回顾课堂所学,如:以“甲烷”为中心词,分出结构、性质、用途三个一级分支,其中结构中画出甲烷分子的正四面体示意图;性质分为可燃性、稳定性、取代反应三个分支,而稳定性包括不与强酸、强碱反应,不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用途分为常见燃料与化工原料两个分支,且前两个性质反映在常见燃料上,第三个性质应用于化工原料.
上述案例,教师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要点,使其在设计思维导图过程中回忆重点内容,强化他们对知识的认知与巩固,从而轻松形成结构化知识体系.
总而言之,运用思维导图能够让高中化学知识结构化更轻松,教师需结合化学学科特色与学生身心特点将思维导图运用至多个教学环节,锻炼归纳与整合信息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化学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使其轻松构建完善的化学知识体系,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