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 婷,王瑞辉△,杨 欢,柯增辉,王 东
(1. 陕西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陕西 西咸新区 712046; 2. 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陕西 西咸新区 712046; 3. 陕西中医药大学医学科研实验中心,陕西 西咸新区 712046)
雷诺现象(raynaud's phenomenon,RP)[1]是由多种原因造成血管神经功能紊乱导致肢端小动脉痉挛改变,表现为阵发性肢端皮肤变白(血管痉挛/局部缺血)转为紫绀(缺氧)再转为潮红(再灌注),同时可伴有疼痛、感觉异常。RP可分为2种,原发性RP(primary raynaud's phenomenon,PRP)又称雷诺病,临床多见,多无严重后遗症且预后较好;继发性RP(secondary raynaud's phenomenon,SRP)常伴随血管、自身免疫及内分泌等病因,可发展为坏疽且预后差,最常见于系统性硬化病、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2-3]。RP十分常见,影响着约5%的人口[4],其好发于上肢且女性多见[5]。RP的研究报道国外较多[6],国内研究相对较少,但国内RP患者并不少见[7],RP的早期诊断及评估对该病的治疗及预后显得尤为重要。
红外热成像(infrared thermal imaging, IRT)是一种非侵入性、绝对安全、结合多学科分析热信息的综合科学技术[8],广泛运用于临床已长达50余年,通过表面体温的成像和量化间接测量微循环整体性能,为临床诊断提供了可靠依据,为疗效观察提供客观科学的数据[9]。此次研究以雷诺现象患者为载体,运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对患者双上肢井穴、八邪穴的温度进行特征性研究,为雷诺现象及相关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及方法,有利于提高针灸临床疗效,展示中医学的特色与优势。
表1示,研究对象均来自陕西中医药大学在校学生及教职工,于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通过调查问卷表与问诊相结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30例RP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同年龄段至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健康体检中心无身体疾病者3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所有受试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符合2014年雷诺现象诊断的国际共识标准[10]:两侧肢体对称性变色,苍白→青紫→潮红,遇寒冷或情绪激动时即发;激发试验阳性;18≤年龄≤45岁,男女均可;依从性好,愿意配合研究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8岁以下及45岁以上;拍摄部位有创伤、皮肤病患者;合并有严重器质性病变及严重原发性疾病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或近半年有生育需求者;同时参与其他临床试验或正接受与试验相类似治疗的患者。
研究采用 Fotric 226全平台热像仪(上海热像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制造),技术参数:红外分辨率 384×288像素,空间分辨率(IFOV):1.27 mrad,测温范围:-20 ℃~650 ℃,手动调焦,热灵敏度/NETD<0.05 ℃@30 ℃。
2.2.1 准备条件[8]室温相对恒定于(23±2)℃环境,受试者安静休息30 min,期间避免任何形式的皮肤刺激,以避免对受试者体表温度的影响,拍摄前受试者充分暴露拍摄部位。
2.2.2 图像采集 拍摄镜头与拍照部位之间距离0.5 m,拍摄镜头正对拍摄部位,手动聚焦后按要求拍摄。先拍摄1幅基础热图像后要求患者双手浸入4~6℃冷水浴10 s,在浸泡后分别于0、5、10、15、20、25 min拍摄红外图像,拍摄的所有图像均包含可见光图像和红外图像。
2.2.3 穴位标记 图1、2示,运用Fotric AnalyzIR研发软件系统对可见光图像和红外图像进行整合,依据《腧穴名称与定位》(GB/T12346-2006)标准方案[11]中的腧穴定位,以直径约为 2~3 mm的圆形区域为数据采集区进行穴位标记,自动测定经穴红外温度(最低温、最高温、平均温),并合成标准经穴体表红外热成像图,同时自动生成word文本。
图1 雷诺现象患者部分穴位标记图
图2 少商穴取穴图
表2、3图3、4示,冷激发试验前RP患者的双上肢井穴、八邪穴基础温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
表4、5图5、6示,RP患者与对照组于冷激发试验后各时段腧穴温度变化不同,且均低于对照组(P<0.01)。
表2 2组冷激发试验前井穴基础温度比较
表3 2组冷激发试验前八邪穴基础温度比较
图3 冷激发试验前健康人手部红外热成像图
图4 冷激发试验前雷诺患者人手部红外热成像图
图5 冷激发试验后0 min健康人手部红外热成像图
图6 冷激发试验后0 min雷诺患者手部红外热成像图
表6示,激发试验后0 min时,2组井穴红外温度均略低于八邪穴温度,5 min时对照组井穴、八邪穴均复温至基础温度,观察组井穴、八邪穴复温速度较缓,且井穴平均温度明显低于八邪穴(P<0.01)。25 min后观察组井穴、八邪穴复温接近基础温度。
表4 2组冷激发试验后八邪穴温度变化比较
“雷诺现象”“雷诺病”属于中医学痹证(寒痹、脉痹、血痹)范畴,其病机为“阴阳失衡,寒热失度”[12],病因主归气虚血瘀、阳虚寒凝,常为情志刺激、寒邪侵袭所诱发[13]。气虚推动无力,血行不畅而致血瘀;阳虚则阴寒内生,寒盛则血脉凝涩;加之情志郁怒气机受阻或复感外寒致内外合邪,瘀阻脉络发而为病。由于雷诺现象的诊断标准至今仍未严格统一,缺乏量化指标,在临床上并不易于诊断[12-14]。红外热成像技术能较为直观地反映局部微循环状态,国内外已有相关研究[15-17]通过红外热成像技术记录雷诺患者体表温度,并建议将其结果分析用于疾病的诊疗评估。截至目前,尚未有对雷诺患者局部腧穴温度变化差异做相应的研究记载。
表5 2组冷激发试验后井穴温度变化比较
表6 2组激发试验后井穴、八邪穴平均温度变化比较
此次研究基于中医经络腧穴相关理论,运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对上肢雷诺患者指端腧穴即针灸临床治疗雷诺现象常用穴[18]井穴、八邪穴,通过冷激发试验前后温度变化进行特征性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雷诺患者井穴、八邪穴红外温度显著低于健康受试者,井穴平均温度低于八邪穴,其中少泽、少冲温度最低,关冲次之。从经络腧穴角度讲, 经络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手足表里阴阳两经经气均在四肢末端流注衔接,构成“阴阳相贯,如环无端”[11]。井穴与八邪穴均位于四肢末端,是十二经阴阳脉气生发起始之所,既为经脉之根,又为脉气之始,气血耗伤或遭受寒邪均致气血运行不畅,阴阳不相顺接,而致四末失于温煦,故四肢逆冷表现为肢端红外温度值显著低于健康人肢端平均温度值。西医认为,遭受冷刺激后手指温度的迅速恢复是由于周围血管收缩以保持身体恒温[15],井穴、八邪穴穴区多为神经血管集合处,分布有外周循环动静脉网[11],雷诺患者的外周循环发生病理性改变,在遭受寒冷刺激或情志刺激后四肢末端温度不能得以正常回升[19],相应的八邪穴与井穴红外温度均显著降低,且冷刺激后腧穴复温速度明显减慢。由于肢端末梢处循环改变更为严重,导致指端与掌指关节处温度不均衡,表现为指端井穴红外温度普遍低于八邪穴红外温度。三阳经中阳气最盛为阳明,太阳经、少阳经阳气本弱于阳明经,又以手太阳经在小指与手少阴经连接,手少阳经在无名指与手厥阴经交接,寒邪痹阻经脉,阴阳失于顺接,提示井穴间温度有较大差异,即少泽、少冲红外温度最低、关冲次之,试验结果与之相符。
综上所述,雷诺患者指端井穴、八邪穴红外温度呈规律性低温改变且具有特异性,此次试验为研究雷诺现象及相关疾病提供了相对直观、可视化参考依据,为雷诺现象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与方法,同时论证了中医经络腧穴理论的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