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历
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江西九江 332000)
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症,致病原因为冠状动脉斑块损伤处血小板高度聚集,动脉管腔异常堵塞形成血栓,引发动脉血流量急性或持续性减少,最终造成心肌细胞缺血、缺氧性坏死[1]。临床主要采用静脉溶栓治疗心肌梗死患者,且溶栓时间越早,治疗效果越好,病死率越低;但是,仅采用溶栓治疗无法对循环系统内纤溶酶原起到较好的效果。研究表明,血小板在血栓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阻止血小板黏附,是目前临床关注的重点[2]。替格瑞洛是目前临床常使用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与尿激酶是不同种类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且两者的血小板激活作用机制存在明显的区别。本研究探讨替格瑞洛联合尿激酶对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指标及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8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根据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试验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42~70岁,平均(53.24±7.68)岁;病程1~6年,平均(2.34±1.65)年;合并症,高血压16例,高血脂8例,糖尿病16例。对照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41~71岁,平均(53.97±7.32)岁;病程1~7年,平均(2.36±1.39)年;合并症,高血压17例,高血脂10例,糖尿病1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 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3]中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含服硝酸甘油无法缓解症状;心绞痛时间长于30 min,发病时间短于12 h;肢体导联>0.1 mV,胸导联>0.2 mV,左束支传导阻滞,心电图数据ST 抬高≥2个;患者及家属均知晓研究内容,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脑出血、颅脑肿瘤等病史的患者;存在出血倾向、血液系统疾病及相关药物过敏的患者。
两组均给予镇痛、吸氧等对症治疗。
对照组在以上基础上将150万U 尿激酶(武汉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42021792,10万U)加入1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行静脉滴注治疗,并在30 min 内完成滴注,1次/d。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替格瑞洛(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71077,90 mg)治疗,口服,2片/次,2次/d。
两组均治疗60 d 后回访。
(1)心肌指标:治疗前、治疗60 d 后,采集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2 ml,采用ST2000血气分析仪(武汉明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鄂械注准20192222635),以酶联免疫荧光法测定心肌指标[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s,CK-MB)、肌红蛋白(myoglobin,MYO)、超敏肌钙蛋白I(troponin I-Ultra,TnI-Ultra)、氨基末端脑钠肽 前 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2)血小板聚集率:治疗前、治疗60 d 后,在比色杯中分别加入400 μl 富血小板血浆(plaleletrich plasma,PRP)和贫血小板血浆(platelet-poor plasma,PPP),保持37 ℃预热3 min,然后将涂硅小磁粒、诱聚剂ADP 添加至PRP 中,使最终浓度控制在20 μmol/L,将PRP、PPP 的透光度和聚集率分别设为0%、100%,记录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并进行组间比较。(3)不良心血管事件:比较两组治疗60 d 后再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等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
治疗前,两组CK-MB、MYO、TnI-Ultra、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0 d 后,试验组CK-MB、MYO、TnI-Ultra、NT-proBNP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心肌指标比较(μg/L,±s)
表1 两组心肌指标比较(μg/L,±s)
指标 对照组(40 例)试验组(40 例) t P CK-MB 治疗前 78.39±16.32 75.31±13.57 0.918 0.361 治疗60 d 后 11.61±3.61 9.69±3.30 2.483 0.015 MYO 治疗前 445.29±58.35 432.75±52.47 1.011 0.315 治疗60 d 后 69.38±18.67 57.23±16.87 3.054 0.003 TnI-Ultra 治疗前 21.39±5.63 20.27±5.37 0.910 0.366 治疗60 d 后 3.20±0.36 2.95±0.32 3.283 0.002 NT-proBNP 治疗前 3 386.25±212.25 3 416.67±276.47 0.552 0.583 治疗60 d 后 891.35±62.31 858.26±59.12 2.436 0.017
治疗前,两组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0 d 后,两组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小板聚集率比较(%,±s)
表2 两组血小板聚集率比较(%,±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60 d 后 t P对照组 40 51.26±2.15 26.35±0.13 73.143 0.000试验组 40 51.38±2.42 14.32±0.16 96.644 0.000 t 0.234 369.064 P 0.816 0.000
治疗60 d 后,试验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比较[例(%)]
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一旦患病,将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及生命质量,因此,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非常必要。目前,临床治疗该病患者常用的方法包括溶栓治疗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其中PCI 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案,受医疗条件的影响,并不能在临床上普及;溶栓治疗通过使阻塞的冠状动脉再通,恢复心肌血流灌注,从而减轻心肌损伤,达到治疗的目的,因此被广泛应用。
尿激酶对纤维蛋白溶酶原有激活作用,可直接将其催化裂解为纤溶酶[4]。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60 d 后,试验组CK-MB、MYO、TnI-Ultra、NT-proBNP 水平及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在尿激酶基础上联合替格瑞洛治疗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利于促进心肌功能的改善及血小板聚集率的降低。替格瑞洛属于环戊基三唑嘧啶类药物,作为选择性ADP 受体拮抗剂,可以抑制血小板活化和聚集,当患者停止服用后,不会影响血液中血小板功能的恢复[5];同时,无需经过肝脏代谢,可以直接发挥作用,且该过程可发生逆转,因此治疗结束停药后,不会增加患者的出血风险。虽然替格瑞洛治疗伴随轻微的呼吸困难、肌酐水平波动及短暂的心室间歇,但均处于患者可接受的范围,且治疗中断后不良心血管事件随之消失。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替格瑞洛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安全性较高。但本研究受时间、物理、财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且纳入的样本量较少,所以数据可信度还需在未来开展更多相关性研究加以证实。
综上所述,替格瑞洛联合尿激酶能够帮助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更好地恢复心肌功能,减少血小板聚集及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