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罗成平(南充市高坪区人民医院 )
导读
对于做完胃部手术的病人来说,术后的护理、日常生活习惯改善十分重要,但还有一些潜在的危险,是必须要引起重视的。罹患胃病,做了手术之后,就不会再发生癌变了吗?事实上,许多文献和临床案例都已明确显示,胃切除术后仍有很大发生癌变的可能。
胃切手术常用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胃远端肿瘤、胃窦癌、胃体癌、贲门癌等适应症,效果良好,但却使得胃的体积减小,对原有的生理功能造成了一定的损害,因此,部分患者会出现腹部不适、恶心盗汗、腹泻头昏、贫血、复发溃疡等并发症。
因胃溃疡具有潜在癌变的可能,即便手术切除了溃疡部位,仍有再次发生癌变的可能,这就是医学上被称为“残胃癌”的原发癌变,发生部位常见于胃底部贲门和手术吻合口胃侧。残胃癌,是一种发病原因特殊、临床症状不显著、治疗预后不佳的胃部疾病,专指胃部手术之后,在残胃上发生的新癌变。在我国,对残胃癌的标准并不确定。目前主流的主张为:良性胃病术后3 年、胃癌术后5 年后,在残胃上发生的癌变。
根据国内外诸多权威文献的记载,接受过胃切手术的患者中,发生残胃癌的概率为1%-5%。残胃癌一般在胃切手术后的10 到20 年发生,但也有病例发生于40 年之后。据统计,残胃发生胃癌的概率,相较于健康胃高出三倍之多,比良性胃病高2 倍以上。因此,绝不可掉以轻心,应当严格遵循医嘱,积极进行术后康复与随诊。残胃癌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上腹部疼痛不适,进食后明显的饱胀感、贫血、营养不良、体重骤减、呕血便血、恶心呕吐。其症状并不典型,因此常被误认为是手术后的胃功能紊乱,延误病情。
残胃容易发生癌变的原因
病人因幽门、胃窦部位被部分切除,导致小肠内的碱性液体进入胃内,胆汁、胰液反流,破坏胃粘膜功能,引发胃炎。
幽门螺杆菌和EB 病毒的感染,也是残胃癌发生的原因之一,具体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
手术缝合处的缝合线对胃壁的长期刺激,形成息肉,也与残胃癌的发生有一定的联系。
手术后饮食不健康,摄入腌制食品、隔夜饭菜、素食等高亚硝酸盐食物,导致胃中存在厌氧菌,制造大量的致癌物质。
残胃癌特点
胃切手术后的时间越长,越容易发生癌变;
男性患者比女性患者患残胃癌的概率高,可达3-4 倍。可能原因为男性患胃溃疡的概率比女性高。
做胃切手术时的年纪越大,患残胃癌的可能性越大。
原发病为胃溃疡而进行手术的患者,比其他疾病手术的患者癌变可能性高。
残胃癌病情发展比较缓慢,出现明显症状的时候,已经处于非常严重的情况了。
一旦确诊为残胃癌,则无法逆转良性,应当立即进行有效治疗。
目前,残胃癌的治疗情况表现为整体预后不佳。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手术过程中对病灶的切除率,能够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几率。如果真的发生了癌变,也不要慌张,应当积极进行治疗。对残胃癌的治疗手段主要为手术切除,同时辅以其他形式的治疗。研究表明,硒元素能够有效地修复化疗损伤的细胞,加强细胞新陈代谢,排除药物毒素,恢复细胞的功能,减少治疗产生的副作用。病人要积极的配合医生治疗,及时控制病情,患者是可能治愈或者带瘤长时间生活的。
总之,胃切除手术后的患者更应提高癌变发生的警惕性。虽然胃切手术后有可能发生残胃癌变,但也不是必然的。患者应当有这个意识,做到早了解,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做到时时保持警惕,避免侥幸心理,改善生活习惯,避免高亚硝酸盐类食品摄入,避免辛辣刺激食物;监测幽门螺杆菌和EB 病毒感染;良性疾病手术之后,要注意按时复查,检查胃镜,做到及早诊断;出现食欲不振、消瘦、呕血、上腹不适等症状的时候,要及时到医院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