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雨薇
摘要:本次研究以给排水工程为主题,选取与其建设施工密切相关的规划设计作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给排水规划设计问题。具体论述中结合我国城市发展的一般情况,对海绵城市及其理念进行了简要概述;然后,从城市工程项目的角度,对城市给排水规划设计的诸方面展开具体讨论。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城市给排水;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91;TU9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29(2020)02-0049-01
Abstract:This study takes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as the theme, selects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closely related to its constructio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focuses on the urban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planning and design under the concept of sponge city. Combined with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urban development in China, the sponge city and its concept are briefly summarized. Then,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urban engineering project, the various aspects of urban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planning and design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Key words:sponge city; Concept; Urban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Planning and design
與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的向现代化的转型相对较晚、程度较低;但在城市化进程推进方面,却具有其它国家不具备的规模化与高速化发展特征;发展虽然带来了繁荣,同时也因传统发展时期采用了粗放型增长方式,造成了诸多“城市病”,城市内涝即是其中较为典型的病症之一。为了有效解决此类问题,除了引入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之外,我国的城市规划研究者也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深度挖掘与重新建构,发明了一些新的治理方案或科学规划设计方案,目前最具影响力就是海绵城市方案。
1 海绵城市及其理念概述
海绵城市是一种城市洪涝灾害治理方案,意指在城市内环境与城市外环境之间,寻找一个较好的过渡带,使它像海绵一样既能够吸收城市排水,也能够使吸收的水作为一种资源获得重新利用。近年来的应用经验表明,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方案,在城市外围区域的实践不仅解决了城市洪涝问题,也为城市营建了一个公共空间领域内的休闲生态,实现了城市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就海绵城市的理念而言,重点体现在针对“城市水资源”的“渗”、“滞”、“蓄”、“净”、“用”、“排”;通过对其功能的观察,可以认识到建立在海绵城市理念之上的城市规划设计理论,在根本上是采用了系统控制方法,构建了整体解决城市洪涝问题的治理体系。因而,在实际的应用中以功能为主导的治理方案落实,也需要匹配相应的给排水规划设计,只有这样才能使海绵城市治理方案得到全面的贯彻,也只有这样才能通过海绵城市理念的推广应用,真正实现城市给排水规划设计的科学化与合理化。简单讲,就是通过运用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给排水规划设计中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2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给排水规划设计分析
在海绵城市理念下,进行城市给排水规划设计,首先要抓取其中的“系统特征”与“功能属性”,其次,应用中应该将城市水文循环进行系统性重组,确保城市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系统协调一致;同时,在不同的给排水路线网格中,应该注重人行道的“渗透功能”、车行道的“排水功能”、“绿化带的蓄水用水功能”、“附属设施的净水功能”、“城市外环境的蓄水功能”。从而在城市给排水规划设计整体方案中实现海绵城市理念的实践应用转化。
2.1人行道的规划设计。城市给排水首先要解决人行道积水的渗透问题,方便人们的出行,保障出行安全。传统时期的城市道路路面多采用非透水性材料,因而地面易积水且容易对路面、路基、路床造成一定的侵蚀作用,缩短了使用寿命。所以建议如下:首先,选取应该进行城市路面调研,选取透水性较好的材料;其次,将路面水与地下排水管网进行联接,从而使人行道路面积水能够以渗透的方式直接进入地下排水管网。为了获得更好的渗透效果,可以在匹配资源的层面,根据实际的路面情况,选择路面、路基、路床之间做好坡度、沟渠的合理设置,利用路面的物理特性,将路面渗水因势利导引至地下排水管网。
2.2车行道的规划设计。在城市交通方面,一旦下雨,就会有车行道大面积积水造成交通堵塞的相关报道。进一步分析会发现,造成此类现象直接原因是车行道路基承载力遭到破坏与路面排水不畅,若长时间得不到有效解决,还会在此情况下引发城市热岛效应。因此,为了有效解决问题,需要引入海绵城市理念,在路基承载力方面进行负载测算,在路面横坡方面进行雨水渗透量数据统计,进而在城市给排水规划设计方案中,以承载力与坡度为参照,增强路基承载能力,对地下排水管网的接收口密度进行合理规划设计,在路面横坡方向尽量排布适中,而在中下坡路车行道路段则应该进行密度调整,同时可以借助透水性材料的路面邻边铺设,提升排水速度与排水量。
2.3绿化带规划设计。城市中的绿化带起着分隔道路区域、调节城市生态、降低城市污染、美化公共空间的作用。长期以来,在绿化带工程中多采用喷洒浇灌的方式,而未能使给排水的规划设计得到切实应用,因此,当路面积水时有排到绿化带的现象,同时也在下雨时期会因绿化带蓄水能力不足、用水量不合理造成绿化带积水向路面的“泥水乱排”现象;轻者造成路面泥泞,重者可堵塞地下管网;因此在清洁度与排污处理方面存在诸多隐患。为了有效解决此类问题建议如下:首先,需要在绿化带中增加雨水收集环节,可尝试“凹型设计”(一般低于人行道、车行道18cm为宜),既可以增加蓄水功能、用水功能,也可以在实质上分担路面渗透水,使其获得部分利用。其次,应该在绿化带中配套安装排水管道,这样既有利于部分水资源被绿植吸收,多余水资源以科学的排水方式进入城市外环境的“海绵地带”。
2.4附属设施规划设计。城市给排水网路系统中的附属设施规划设计中,应该注重路缘石种类的合理选择与应用,如采用平缘石,则应该使其与路面在高度方面实现一致性;从而将路面渗透水与直流水直接导入地下管网口或绿化带之中;如采用立缘石,则宜使其高出路面,尽而引导路面水沿立缘石指引的方向,顺“缘”而流。目前而言,建议做好立缘石底部孔洞的设计,或者直接采用有孔隔的材料。至于路肩边沟,现阶段应该用植草沟的方案代替原来的混凝土方案,预防排水中的泥砂携带,阻挡垃圾进入城市管网。进而使城市外环境与内环境之间的水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在内达到“排与用的适度性”,在外实现“蓄与排的合理性”。
3 结束语
城市是现代文明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为了更好的实现“城市的现代化”,建设“现代化的城市”,就需要运用现代化的城市规划设计方案,尽可能的在空间形态的处理、结构形式的架构等各个方面做到“既治好城市病,又带动城市转型升级”。结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海绵城市作为方法,可以从理论的理念层面与实践应用的工具层面,获得全方位的应用;但为了进一步保证应用效果,还应该对海绵城市方案在不同地域的实施案例展开个案分析,这样更有利于满足我国各地城市发展差异较大的实际情况,因而促进其在给排水规划设计中真正实现“因地制宜”。
参考文献:
[1]陈虎,赵迪,田宇荃.海绵城市理念下的生态海绵体建设——以常德市海绵城市示范区为例[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0,14(4):111-113.
[2]孔俊婷,李倩,李坤燚.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区规划建设与LID措施研究——以西安曲江新区核心区为例[J].建筑节能,2020,48(4):118-125.
[3]林珈亦.风景园林视野下海绵城市的设计——评《海绵城市与园林景观》[J].世界林业研究,2020,33(1):118.
[4]孙文靖,李怀恩,刘祺超, 等.城市海绵小区雨水利用的效益分析——以固原市海绵小区建设为例[J].水土保持通报,2020,40(1):17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