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健君
摘 要 开展红色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要求。红色资源是我国特有的具有道德教育意义的载体,开发红色资源对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价值。红色资源开发要根据区域实际,全面梳理,构建起框架体系并落实到教育环境、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中。
关 键 词 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红色资源
中圖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20)08-00-03
“红色资源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各族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能够为我们今天所开发并具有重要价值意义的各种精神及其物质载体的总和。”[1]其具体表现形式为革命纪念场所、革命遗迹以及革命精神等。红色资源是我国特有的具有道德教育意义的载体,开发“红色资源”,使其走进中小学课堂教学,对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价值。在此,以小学道德与法治为例,作一探讨。
一、价值理解:把握红色教育之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意义
1.开展红色教育有助于道德与法治课堂落实“立德树人”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育人之本,莫如铸魂。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历来是我们党和国家教育的根本问题。[2]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立德树人”明确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十九大上,习近平同志明确提出,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即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树人,即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3]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是成长中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青少年时期是其道德观念建立和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必须将红色资源转视为重要的德育资源,通过红色教育,让学生了解红色历史,体验红色情怀,植入红色基因,培养爱国情操,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习惯,这对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坚定的理想信念起到重要作用。
2.开展红色教育有助于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价值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上位指引。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加深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要求基础教育更新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4],将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作为重要的课程目标,并提出了细化的要求:一是喜欢集体生活,爱护班级荣誊;二是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主要物产等有关知识,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三是热爱革命领袖,了解英雄模范人物的光荣事迹。四是尊敬国旗、国徽,学唱国歌,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立足道德与法治课堂开展红色教育,即从历史发展的视角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从饱受欺凌到建立人民共和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艰辛历程;感知家乡的巨大变化,了解为今日幸福生活而浴血牺牲和不懈拼搏的领袖、英雄模范人物的奋斗历程和伟大精神……
通过红色教育,可助力道德与法治课程更好地实现影响学生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自觉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教学要求。
二、资源开发:立足地方红色文化的内容梳理和体系建构
1.系统梳理,把握地方红色资源“底数”
课程资源的开发需要系统性思维,在全面把握相关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分类、整合等方式,才能实现科学开发和有效利用。学校可根据所在区域实际,全面梳理可开发红色资源。
对此,有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与实践,例如,易艳在《思想政治课红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5]一文中,将红色资源分为三类:一是遗址。包括革命老区、红色根据地,著名战争、革命事件及活动遗址和名人故居;二是纪念场所。包括陵园、纪念馆及其他一些具有纪念意义的建筑物。三是红色精神。学校可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要根据所在区域情况,对遗址、纪念场所和革命精神等红色资源进行全面系统梳理,掌握红色资源底数,建立红色资源数据库,编制红色资源目录。
这一分类相对比较完善,中小学校可借鉴这一分类方法全面、系统把握地方红色资源,从而为道德与法治教学红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奠定基础。
2.建构体系,厘清地方红色资源“脉络”
让红色资源走进道德与法治课堂,需要我们根据课程与教学目标,构建红色资源的框架体系,以找到结合点。
以广州为例,广州现有革命史迹230余处,根据红色历史资源的性质可分为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杨匏安旧居(杨家祠)、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等遗址;烈士陵园、黄花岗烈士陵园、广州起义纪念馆、中山纪念堂等纪念场所;以及全国道德模范、全国省市五一奖章获得者和三八红旗手、广州模范、广州好人等先进模范。在上述红色教育资源中,我们可根据其所处的历史阶段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阶段;根据中国共产党建党90多年的历程,可分为大革命阶段、土地革命阶段、抗战阶段、民主革命阶段、新民主主义阶段、社会主义建设阶段、文化大革命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学校在进行红色资源开发时,要根据课程与教学目标,做好红色资源分类和整合工作,做到点线面相结合,构建起立体的资源框架体系。如此,有利于学生在关注细节的同时,能够初步掌握历史发展脉络,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将红色基因种在学生心间。
在全面梳理掌握可利用的红色资源,构建起框架体系的基础上,我们可对红色资源进行筛选和处理。这一过程必须立足《道德与法治》教材,根据具体的教学需求,筛选和处理相关红色资源,力求将能够反映教材观点、扩展教材内容的资源融入课堂教学之中。
三、策略探索:以红色资源丰厚校园生活与课堂内涵
1.环境浸润,以红色资源营建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是传承红色基因的现实土壤和良好载体,本身就是一部无声的教科书。学校要将红色资源融入教育环境建设,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浸润式”德育,让红色资源逐渐深入人心。
学校可将红色革命教育与道德与法治课程建设有机整合,如借助清明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开展以红色资源为主题的学习活动;并以此为主题,带领学生布置校园环境。具体而言,可通过建设红色文化宣传长廊,设置主题展板、横额、举办红色展览等形式,为学生营造红色教育氛围。如此,引领学生运用课堂所学,自主营建校园生活,使“红色”形成视觉冲击,发挥环境影响力,从而让红色精神真正融入学生头脑,助力其濡染家国情怀,传承精神信仰。
2.课堂深化,以红色资源丰厚课堂内涵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教师要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特点,立足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采用体验、探究、问题解决、小组合作等多元学习方式,不断创新学习活动设计,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认识、理解和感悟红色历史,学习红色精神内涵。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我们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不同教学阶段,分年级开设国旗国歌教育、家国情怀教育、党风校风教育、革命红色精神等红色课程;并通过讲红色故事、观看红色影片、唱红色歌谣、诵红色诗词等形式,让红色资源走进课堂教学,以丰厚的精神内涵引领学生自觉传承红色精神。[6]
3.实践内化,以红色资源激活生活实践
实践性与活动性是道德与法治的重要课程特性,强调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让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体验、感悟,实现道德的自主建构,课程目标是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综合实现的。这要求道德与法治教育不能局限与课堂。而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有效弥补课内的不足,丰富课程内涵,深化学生生活经验和体验,使其通过活动主动建构知识与价值观。
我们在教学中,可通过访问红色遗址遗迹、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祭拜革命烈士墓园、邀请英雄模范人物到校讲课等方式,引导学生以观察、调查、讨论、参观、访问、交流等多种方式展开学习;并通过组织小主人自我管理、爱护环境守护家园等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将红色教育与责任教育相结合,使红色资源成为促进学生养成高尚道德品质和良好生活习惯的情感动力。如此,引导学生将个人目标与健康成才、报效祖国的目标统一起来,与时代脉搏和中国梦相连接,增强其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参考文献:
[1]肖发生.定位与提升:"红色资源"的再认识[J].井岡山学院学报(综合版),2009(01):19-23.
[2]王建林,周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教育文化育人融合的路径优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07):84-88.
[3]王本华.统编语文教材建设与立德树人教育——以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2020(13):4-9.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5]易艳.思想政治课红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教学与管理,2013(7):92-94.
[6]赵万奎,董付进.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红色教育"实践——以沂南县马牧池乡中心小学为例[J].现代教育,2018(02):19-21.
(作者单位:广州市越秀区雅荷塘小学广东广州 510030)
责任编辑 毛伟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