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娥兰
摘 要 生活就是最好的课堂。聚焦小学生家庭劳动教育,巧抓“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劳动实践机会,分年段设计家务劳动实践内容与要求;整合道德与法治、语文、科学、美术等学科教师资源,通过主题任务设计引领,指导学生开展家务劳动探究实践;利用“微信”“钉钉”等平台,开展多元评价展示,引领学生会劳动、能劳动、爱劳动,实现劳动意识启蒙和劳动习惯养成教育。
关 键 词 家庭劳动教育;家务劳动实践;道德与法治;劳动意识启蒙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20)08-00-04
在日常教育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存在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等问题。作为国家德育课程,道德与法治本身内含劳动教育主题,教材所涉及的家庭生活主题中更富含劳动教育元素。基于此,疫情期间,学校利用“全民居家”的特殊时光,尝试系统设计家务劳动教育内容,整合各学科教学资源,开展了丰富而生动的家务劳动实践学习。这一实践不仅有效实现了小学生劳动意识启蒙和劳动习惯养成教育,也提高了教师的德育资源整合与开发能力,为学校劳动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设计序列化家务清单,丰富日常劳动体验
劳动是儿童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生活态度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小学相关实践活动以及学科教学等,都非常注重劳动教育。在《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家务劳动教育的相关内容分布在低、中、高不同年段,强调基于学生不断拓展的生活领域和道德发展规律,逐步深入推进。
基于此,我们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立足“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分年段、分内容设计了家务劳动教育清单(见表1),指向学生成长,从三个角度梳理家务劳动内容。即从“学生与自我”出发,设置整理岗位,引导学生学会在家庭生活中服务自我,提高独立生活能力;从“学生与家人”出发,设置服务岗位,引导学生学会帮助家长承担家务,密切亲子关系,服务家庭;从“学生与生活”出发,设置厨艺岗位,引导学生掌握更多生活技能,学会更好地生活。
具体而言,立足整理、服务、厨艺三大岗位,我们分低段、中段、高段三个层次设计岗位任务,为全校学生提供“家务清单”。以“整理”崗位为例,清单要求低段学生学做整理书桌、叠被子、衣服等简单的家务劳动,中段学生学做整理书柜、房间、床铺等家务劳动,高段学生则延伸至客厅和厨房等家庭生活场域。每一项家务劳动内容都提出具体的任务要求,且难度逐层提高。
三个年段的活动构成“三层”序列,每个领域的家务劳动内容螺旋上升,强调尊重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和动手能力的实际情况,将家务劳动具象化,为学生提供明确的指引,力求让每个年段的学生都能得到家务锻炼。如此,引领学生整体认识传统的家务内容,在学会家务劳动中丰富其日常劳动体验。
二、倡导操作性实践方式,激发劳动生活创意
小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限,需要教师和家长的指导和帮助。尤其要立足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思维特点,采用适切的实践方式,使其能切实开展劳动实践,才能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
一般而言,低年级学生多以直观思维为主,中年级学生的认知方式开始倾向于实践体验,高年级学生则从自我中心转化为具有创造力和思辨力的抽象型思考。基于此,在具体实践中,我们倡导班主任和各科任教师对照“家务清单”,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不同的劳动实践方式,引导学生开展家务活动。
低年级主要通过观察模仿实现“一周一项目”,老师和家长对照家务清单,引导学生一周学做一项家务,掌握做家务的基本技能,重在激发其做家务的兴趣。具体而言,先由家长示范,引导学生逐步了解家务劳动的具体步骤,掌握整体技能要点;然后让学生独立实践,直到学会熟练完成整个过程学会有创意地生活。
例如,中年段强调体验尝试,通过“一周一主题”推进活动。例如,“厨师周”对照家务清单中“我是小厨师”一栏的家务内容展开活动。教师会在班级群上传多个“做菜”的视频,学生则有选择地观看学习,再去自主尝试;如遇问题可在群上反馈交流,或请家长指导;学生通过实践体验总结经验、多次尝试,从而掌握技能要点,从中体验劳动的艰辛与快乐。
对于高年级学生,我们则鼓励其自主安排家务劳动。学生可对照家务清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家务,每周制定一份个性化的家务计划表,可根据家庭实际情况或喜好,每天选择一项劳动项目进行体验,也可每天坚持做同一个劳动项目。
如此,让不同年段的学生都有家务可做,乐于尝试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在丰富的家务劳动体验中掌握更多劳动技能,激发其劳动创意,体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乐趣,并感受与家长一起劳动的乐趣与温情。
三、创设综合性探究学习,提升劳动主体自觉
生活就是最好的德育课堂。小学阶段劳动教育的目的不在于学生能够掌握多少劳动技能,而在于培养其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形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价值观,学会尊重和热爱劳动。
为此,我们鼓励不同学科教师立足家务清单带领学生开展主题探究学习,让学生从中学会发现和解决生活问题,感知劳动乐趣,习得生活技能;更引领学生在劳动探究中发现生活、热爱生活,学会有创意地生活,提升其劳动主体自觉。
1.明确主题探究任务要求,激励学生自主实践
在家务劳动清单的基础上,各学科组以学生成长为出发点,协同设计了“小小研究员”“小小种植员”“小小设计者”等创意家务劳动主题探究学习活动(见表2)。小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有限,教师要为其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提示方法和步骤,避免放任学生进行盲目而低效的探究活动。[1]创意家务劳动学习主题为选做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选择。每一个主题都立足学生家庭生活实际,提出具体的活动任务要求,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实践操作步骤。
在项目任务探究过程中,我们“从扶到放”,引导学生从任务探究到合作探究,再到自主探究,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动手动脑自主实践与创新,激发起热爱劳动的情感。
其中,任务探究主要针对初次接触家务探究活动的学生,遵照任务清单(或调查记录单)→学生自主探究→提升认识→成果展示的活动流程,让学生对照教师提供的调查记录单展开探究活动。以“我家的冰箱”小调查为例,在提供基本的任务操作步骤(见表2)基础上,我们按照冰箱的分区(冷藏室、零度室、冷冻室及其上中下分格)进一步设计调查记录单,为学生提示细化的探究步骤。合作探究则提供劳动主题→设计劳动方案→小组实施劳动→学生交流总结→成果展示的探究流程,班主任或任课老师通过微信群、钉钉群等网络平台,引导学生组建“家务实践小组”,由组长牵头组建钉钉群或微信群,开展线上分工活动,并在線上讨论制定探究活动方案,而后展开实践,最后再在群上进行交流总结和成果展示。[2]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探究方法后,我们鼓励学生捕捉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设计劳动方案,展开创意家务实践。
2.创新展示与评价方式,深化学生劳动自觉意识
各学科教师立足本学科知识,引导学生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探究学习活动。例如,语文科组带领学生开展了“以文战疫”活动,引导学生以作文的形式记录家务劳动的过程和感受;科学科组带领学生开展了“防疫STEAM”活动,引导学生开展调查研究、植物种植、制作发明等活动,引导学生在劳动中进行研究,在研究中进行劳动;美术科组则带领学生开展了“艺起战疫”活动,引导学生用设计、绘画等不同的形式来呈现自己的劳动成果。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劳动热情高涨,实践成果丰硕。例如,在“以文战疫”活动,学生作品异彩纷呈,《今晚我掌勺》《我的处女作——鱼跃龙门》《滑欲流匙香满屋》等美文图文并茂地描述了学生学厨、为家人制作“大餐”的心路历程和生动场景。在“艺起战疫”活动中,学生更是动手动脑,制作了创意口罩、“弃疾”篆刻作品、向病毒宣战等绘画作品。学生通过选用纸、塑料等材料制作各种清扫垃圾的工具——“扫扫鱼”……
立足学生的家务劳动实践,我们将成果展示与评价相结合,注重过程性、全面性、多元化原则的评价方式,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劳动自觉。[3]一方面,我们鼓励学生自主设计与记录家务劳动过程的行为和感悟,可图文并茂地展示劳动过程,或通过多种方式在微信群和钉钉群打卡展示劳动;通过家长、教师和同伴点赞,让学生感受劳动的喜悦和幸福。另一方面,我们倡导学生以打卡的形式记录每日劳动情况,不同的班级可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打卡。学生以班级为单位,或以图片的形式在微信群或钉钉群打卡,或以小视频的形式在群上“露脸”,或以美篇或发朋友圈的方式打卡劳动成果。学生们用自己喜欢的形式线上打卡,记录劳动过程。
在此基础上,我们鼓励学生设计劳动过程创意记录表,每周在班级群作展示;家长则围绕“态度、习惯、能力”,在《家务劳动周评表》上对孩子作出全面评价鼓励。每周,每个班级评选“劳动之星;之后在每月总评时,由班级推选“劳动小达人”。如此,师生、家长一起参与评价与展示,让学生真切感悟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逐渐建立起劳动意识,养成自觉的劳动习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2:20.
[2]李珊.小学生劳动能力培养向学习能力迁移的探索[J].教书育人,2018(26):59.
[3]林艳萍.构建家务劳动课程,让学生爱上劳动[J].教书育人,2019(26):20.
责任编辑 毛伟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