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闪闪 舒惠萍 胡敏花
人体体温保持相对恒定能够维持各项机能正常运转,这需要人体体温调节系统的积极参与[1]。开腹手术患者基础代谢速率低,体温调节系统功能逐渐减退,对体温的调节能力逐渐减弱。在各种手术治疗过程中,患者核心体温低于36 ℃即为术中低体温,可导致患者心血管事件、切口感染、凝血异常等[2]。采取合适的保温措施是避免术中低体温出现较为有效的方法,同时可以帮助患者平稳度过麻醉期,大大缩短患者麻醉后的苏醒时间,所以应该将保温作为腹部手术患者,尤其是腹部手术患者围术期重要的护理措施之一[3-4]。但是腹部手术患者围术期采取何种保温措施仍未有明晰的结论[5]。本研究重点探讨多种不同术中保温法对腹部手术患者凝血功能、麻醉复苏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为提高腹部手术治疗效果提供新的依据。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9年5—10月在本院进行腹部手术的2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标准为Ⅰ级和Ⅱ级患者[6];同意参加本次研究;手术前体温正常;均使用相同麻醉方法;无精神疾病。排除标准:诊断、治疗等病历资料不全;手术过程中因低温等因素停止手术;中途退出研究;恶性肿瘤;免疫、凝血功能异常;肛门、鼻咽部对温度探头不耐受。其中男146例,女130例。年龄40~79岁,平均(47.67±8.02)岁。其中腹式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66例,剖腹探查术180例,腹腔镜中转腹部手术3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55例,B组55例,C组55例,D组55例,E组56例。5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时间、体质量、病程、手术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理批准。
1.2 方法 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前1 h将手术室温度调节为24~25 ℃,湿度调节为50%左右。使用生命体征监护仪监测患者体温:鼻咽温探头置入患者鼻咽部位,肛温探头置入患者肛门6 cm左右。A组:保温毯+冲洗液加温+输液输血加温,使用输液输血加温仪对患者输入体内的血液、液体加温,加温温度为37 ℃之后再给患者输入,冲洗液加温是将手术中使用的冲洗液加温至38 ℃,并存放于38 ℃保温箱,确保保温箱温度与冲洗液温度一致,将电热保温毯铺于患者体下,温度为39 ℃。B组:身体包裹+输液输血加温,输液输血加温操作与A组完全相同,身体包裹是用小棉被把患者手术区域之外的身体包裹,以达到保温作用。C组:保温毯与A组保温毯操作一致。D组:身体包裹同B组身体包裹操作。E组:常规保温,将手术室湿度、温度调整后,手术时为患者铺上一般棉被,对非手术区域进行保温。手术前后运送患者时注意保温。在整个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1.3 观察指标 (1)记录患者麻醉苏醒时间。麻醉结束不再使用麻药至患者完全恢复意识的时间。(2)凝血、应激指标。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患者手术前后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患者手术前后肾上腺素(AD)、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采用免疫透射散射浊度法检测患者手术前后C-反应蛋白(CRP)水平。(3)并发症。记录患者麻醉恢复期躁动、寒战、心律失常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多样本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多样本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1 5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比较 5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分别短于C,D,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A和B,C、D和E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5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比较[M(QR),min]
2.2 5组患者应激指标比较 手术前,5组患者NE,AD,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5组患者NE,AD,CRP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E组NE,AD,CRP水平最高,A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5组患者应激指标比较
2.3 5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手术前,5组患者FIB,TT,PT,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A组FIB,TT,PT,APTT与手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D和E组FIB,TT,PT,APTT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FIB,TT,PT,APTT水平均低于C组、D组和E组,A组最低,E组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5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结果分析
2.4 5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由A组至E组,躁动、寒战、心律失常发生率逐渐增高,其中,E组躁动、寒战、心律失常发生率最高,A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5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例(%)
多种保温措施可以明显缩短患者手术麻醉苏醒时间[7-9]。保温毯通过抑制人体皮肤热辐射、热传导等方式,使热量对流,防止热量散失,可保温。本次研究发现,A,B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分别短于C,D,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A和B,C、D和E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患者明显短于其他几组,这可能是因为人体的体温能够影响麻醉药物在体内的代谢,三种保温方法联合使用起到协同的作用,可以达到由外至内保温的作用,显著提高保温效果,进一步促进麻醉药物代谢,缩短其半衰期,身体包裹是一种被动保温方法,保温效果较保温毯差。使用常规方法保温防止患者热量散失效果最差,患者苏醒时间较其他组最长。
部分研究提出,采用身体包裹、冲洗液加温、输液输血加温等联合保温法可以明显降低肺癌患者手术期间应激反应[10-12]。对手术过程中的患者采取保温措施并不能完全消除应激反应,但是保温措施能维持患者体温稳定,可以有效降低应激反应发生率[13-14]。A组患者采取综合的保温措施,可以保证患者手术中对温度的需求,维持患者处于基本舒适的环境,可提高患者对应激反应的抵抗力,从而减轻应激反应。其余4组尤其是采取一种保温措施的患者,难以抑制AD等类物质,故应激反应较大。本次研究发现,A组患者手术前后凝血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A组保温措施对患者凝血功能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这可能是因为联合保温措施下,患者凝血因子活性变化很小[15-16],对血小板具有较弱的刺激作用,进一步降低对纤溶状态和凝血酶功能的刺激,即对凝血功能影响小[17-18]。其余4组患者手术之后凝血功能指标均增高,这提示要为患者提供更为有效的保温措施。本研究发现,E组躁动、寒战、心律失常发生率最高,A组最低,这可能是因为A组采取联合保温措施,患者苏醒时间短,可较快恢复至正常状态,降低各种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患者康复。
综上所述,保温毯+冲洗液加温+输液输血加温法能明显缩短腹部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时间,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应激反应,改善凝血功能,但是参与本次研究患者数量仅276例,结果有局限性,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