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倩 文盼盼
急性心肌梗死由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而引发心肌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从而引起心肌坏死,且还伴随不同程度的呼吸急促、疲倦及昏厥等症状,发病突然、预后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具有心肌再灌注、再通闭塞冠状动脉等特点,且梗死范围少,心肌重塑率低,对预后改善较为可观[1-2]。为促进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更好康复,本研究应用渐进式康复护理,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7月行急性心肌梗死PCI手术患者73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心肌梗死与心电图诊断新标准》[3]中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心电图检查发现病理性Q波;心功能等级低于IV级;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伴有恶性肿瘤、严重的肝肾功能异常疾病及其他心源性疾病;交流障碍及运动肢体障碍严重者。按照奇偶法分为研究组37例与对照组36例,对照组:男21例,女15例;年龄37~67岁,平均(52.33±8.57)岁。研究组:男16例,女21例;年龄38~65岁,平均(51.58±5.6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给予患者鼓励、心理疏导,术前介绍手术优势、健康宣教,术后指导患者双腿垂于床旁,低强度行走训练。研究组实施渐进式康复护理,主要内容:(1)渐进训练康复期第一阶段。术后24 h内无其他并发症或危险,术后第2天即可进行卧床训练,由康复师协助患者进行屈肘、伸臂运动,保持后伸低于15°,前屈低于30°,小范围活动肩关节;指导肘关节、上肢、腕关节被动训练,外旋、外展、内旋、伸展等,根据时间不同分阶段于上午9∶00(5次训练)、下午16∶00(10次训练)、晚20∶00(7次训练)进行3组训练,保证渐进式强度符合适应期。(2)第二阶段。术后3 d指导患者床旁活动5~10 min,划船式活动10 min,同时根据劳累分级(RPE),取上下肢训练器,按照能力消耗每天至少2 METs实施循环阻力-单一阻力等训练,并扩充至全身肌群,能量消耗度每天增加1~2 METs至10 METs止。(3)渐进式运动加强期-第三阶段。术后第6~10天即可实施加强运动,上午:离开床旁行走,1 d 2次,每次10~15 min;下午:8级台阶训练,往返3~5次,之后根据耐受度递增。此阶段能量消耗度达11METs以上,且自觉疲劳度达13级以上即可完成训练量。术后15 d后运动训练需提升能力消耗度及自觉疲劳度等级至13 METs以上、15级以上,但每次运动后需评估状态,不可过劳。(4)肌肉放松渐进训练。此训练可贯穿整个康复训练计划,根据既定步骤分阶段的放松各个肌群,缓解紧张、焦虑感。首先在护士指导下,保持肌肉完全放松,吸气并保持5~10 s,期间腹部、四肢、胸肌、头颈部等逐渐用力,收缩肌肉,再吐气3 s内完成,全身肌肉再次放松,如此反复每次5~8组,交替进行,每日2次,每组间隔约2 min,肌肉放松训练持续至心脏康复计划完成。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心功能心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量(LVEDV),以及神经肌肉功能差异。心功能指标评价于术后第1天及第30天通过心脏彩超评估LVEF和LVEDV。神经肌肉功能根据功能独立性评价表(FIM)对社会认知(21分)、自理能力(42分)、转移(21分)、交流(14分)、括约肌控制(14分)及行进(14分)6个项目18个小项进行评价,分值越高表示功能恢复越好[4]。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或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1 两组患者心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干预后研究组LVEF和LVEDV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2.2 两组患者神经肌肉功能评估比较 研究组神经肌肉功能评估实施FIM测定在社会认知、自理能力、转移、交流、括约肌控制及行进等均较对照组更优(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神经肌肉功能评估比较(分,
3.1 渐进式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心功能康复的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PCI手术对血流重建具有积极效果,术后综合心脏康复干预可提高预后[5]。渐进式康复能够协助患者有效调节术后负面情绪,降低对患者心血管系统的负性影响[6-7],且机体神经系统通过3阶段心脏康复训练可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调节作用显著。同时有氧运动下其肌细胞氧代谢能力增加,减少外周血管阻力及神经张力。康复方案中注重每次训练后的心功能评估,可避免因训练强度差异导致心脏负担增加;另一方面针对阶段训练结果有序调整强度和项目,整体方案符合渐进式康复护理理念。因此,研究组患者心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渐进式心脏康复训练有效改善了患者心功能,加强血流灌注及循环,提高心肌供氧量。渐进式模式下开展早期康复训练,还可扩张动脉血管,促进血管通道的重建作用[8],对运动耐受度、储量以及心脏储备提高显著,可提高心功能指标[9-10]。
3.2 渐进式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患者肌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渐进式康复护理从3个阶段出发,第一阶段为过渡适应阶段,为促使运动耐力稳步增加,该阶段首先在患者卧床期开展肌肉训练,从上到下,包括腹部、四肢、胸肌、头颈部等肌群,以渐进式肌肉训练法作为依托点,同时注重肘关节、上肢、腕关节的基础训练,从而更好地为第二、第三阶段的训练项目及强度提供基础,整体康复计划由简至难,且根据劳累分级(RPE)作为判定依据,注重第三阶段的加强训练,对于肌力训练更为彻底,有效改善了患者术后肢体疲软、体质量减轻等不良症状,通过有氧运动项目促使皮下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得到抑制,减少了感染、心绞痛、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因此提高了生活质量[11-12]。结果显示,研究组社会认知、自理能力、转移、交流、括约肌控制及行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渐进式康复运动可减少冠状血管病理性改变,不会因强度过大而增加平滑肌收缩效应[13],对改善术后心肌缺血及血流量均起到积极效果,该康复方式随着方案进行效果明显,可实际感受机体处于渐进恢复的进程,对患者情绪调节具有积极性,使其身心均得到良性发展[14-15]。根据护士指导其认知能力、自理能力、活动能力稳步提升,整体康复过程较常规康复更为符合需求,接受能力也更高。
综上所述,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患者应用渐进式康复护理可提高其心功能、神经肌肉功能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