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秀玲
(东莞康华医院,广东 东莞 523000)
肺癌是临床上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手术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虽然手术可以起到治疗疾病的效果,但同时也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产生刺激性损伤,加重了对患者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1-2]。本研究针对135例肺癌患者分别施用不同护理干预,探讨疼痛评估护理干预对肺癌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详细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35例肺癌患者,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n=67)中:男35例,女32例;年龄从47-78岁,平均(60.53±2.54)岁。观察组(n=68)中:男37例,女31例;年龄48-77岁,平均(60.54±2.51)岁。经对比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纳入标准[3]:①所有患者均明确诊断为肺癌,且均接受手术治疗;②所有患者均无沟通交流障碍,无认知障碍或精神异常;③所有患者的身体均允许配合护理人员完成各项护理工作;④患者自愿参与,且医院伦理部门批准了随机分组的研究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术后告知患者与镇痛泵相关用法及注意要点,及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向患者介绍术后康复的相关注意事项,为患者提供饮食和行为指导。
疼痛评估护理干预(观察组):成立疼痛护理小组,患者手术结束后,由小组成员评估患者疼痛情况,评估指标为疼痛持续时间、疼痛性质、疼痛部位、疼痛程度,同时对影响疼痛的因素以及疼痛对患者的影响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于轻度疼痛患者,护理人员要主动关心、安慰患者,同时保持患者病房内环境干净,减少探视人数,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并采用听音乐、言语安慰、转移注意力等方法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对于中重度疼痛患者,护理人员要耐受倾听患者额的主诉和疼痛性质,向患者仔细介绍镇痛泵的使用时间和使用方法,并安抚患者的不良情绪,让其意识到情绪波动与疼痛程度的关系。请心态较好的患者现身说法,以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同时叮嘱家属要时刻陪伴患者,给予患者家庭支持。尽可能将患者安排到担任或双人病房,保持病房内安静,并由专人陪护。饮食上,指导患者多进食高纤维素的食物,每日空腹饮用1-2杯蜂蜜水,积极预防便秘。
(1)于护理前、护理后应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分值范围0-10分,得分与疼痛程度呈正比[4]。
(2)于护理前、护理后应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进行评估,量表得分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严重程度呈正相关[5]。
文中研究数据均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 18.0计算处理,分别利用均数±标准差、例数/百分率的格式表示计量与计数指标,行t、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护理前后组内疼痛评分比较无差异,护理后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及护理后的疼痛程度±s,分)
组别 n 护理前 护理后 t P观察组 68 5.68±0.25 3.26±0.19 63.253 0.000对照组 67 5.67±0.24 4.25±0.32 29.134 0.000 t - 0.237 21.816 -P - 0.813 0.000 -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较护理前均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负面情绪轻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肺癌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目前主要采用手术治疗,但术后疼痛是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的主要因素,需要加强临床护理。以往主要采用常规护理,但常规护理是面向全体患者的护理方法,肺癌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不一,显然常规护理不能获得理想的干预效果。因此,我院提出运用疼痛评估护理干预,先评估疼痛程度,再制定护理方案。
本次研究旨在评价肺癌患者术后护理中疼痛评估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研究过程中将疼痛评估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进行对照,研究发现疼痛评估护理干预的优势突出,体现在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可以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两方面。疼痛评估护理干预的应用,首先应评估患者疼痛情况,从而指定针对性干预措施。对于疼痛程度较轻的患者,营造轻松的护理氛围,而对于中重度疼痛的患者,则需要合理安排患者的病房环境,并给予患者镇痛药物,加大心理干预力度,从而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和疼痛感[6]。
综上所述,在肺癌患者的术后护理中应用疼痛评估护理干预体现了护理工作的针对性,不仅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同时还可以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提升其生活质量,可进一步推广。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和护理后的焦虑、抑郁情绪严重程度±s,分)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和护理后的焦虑、抑郁情绪严重程度±s,分)
组别 n 焦虑情绪评分 抑郁情绪评分观察组护理前 68 42.63±2.15 43.66±2.22护理后 68 27.58±2.63 28.79±2.57 t-36.425 35.992 P-0.000 0.000对照组护理前 67 42.52±2.36 43.65±2.17护理后 67 34.15±2.17 35.94±2.88 t-21.455 17.547 P-0.000 0.000 t护理前组间比较 - 0.283 0.026 P护理前组间比较 - 0.777 0.978 t护理后组间比较 - 15.842 15.211 P护理后组间比较 - 0.000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