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雯
(安徽省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滁州市 239000,电子邮箱:2474096646@qq.com)
药品短缺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国际上对短缺药品至今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1]。目前,我国药品短缺现象的发生愈发频繁,群众“用药难”“用药贵”的问题越来越突出[2]。近年来,我院临床常用的尼可刹米注射液、甲氧氯普胺片、注射用糜蛋白酶和普罗帕酮片等临床必需药品先后出现短缺,给我院临床医师的诊疗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3]。笔者总结了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通过询价会议上报的短缺药品品种,并根据近几年来我院临床医师用药情况和药品市场变化分析药品短缺的原因,探讨改善药品短缺情况的措施,旨在缓解药品短缺给我院临床用药带来的困难。
1.1 数据来源 我院自2017年年初开始,根据临床用药情况和配送公司药品配送率,每月总结当月药品短缺情况,从中遴选因药品供应链问题导致的临床必需且不可替代或者不可完全替代的药品品种,每季度汇总并制成短缺药品目录。本文所有数据及资料均来源于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通过询价会议上报的短缺药品目录和药品询价后结果,最终确定了171种短缺药品。
1.2 方法 汇总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所有短缺药品的相关信息并导入Excel表中进行分析,根据药品短缺次数、品种数、药理分类、询价后价格变化情况进行分类,分析药品短缺的原因,并结合药品采购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实际,查找相关的药物管理指南,参考其他医疗卫生机构的处理方法,提出防范药品短缺的对策。
2.1 药品短缺次数及品种数 2017年1月至 2018年12月通过询价会议共上报短缺药品277次,涉及品种171个。其中,药品短缺次数3次及以上的药品有22种(见表1),占所有短缺药品的12.87%(22/171),且这部分药品在我院药品采购过程中的短缺时间累计近1年。
表1 短缺次数3次及以上的药品
2.2 短缺药品药理分类、主要品种、数量及构成比 按药理作用对我院询价会议上报的短缺药品品种进行分类,共分为16类。其中,短缺药品品种数排名前3的依次为心血管系统用药、神经系统用药、其他用药。以上3种药理类型的药品合计品种数为68种,占短缺药品总品种数的39.77%(68/171);所有短缺药品品种数约占我院药品总品种数的18.08%(171/946)。短缺药品的药理分类和构成情况见表2。
2.3 短缺药品的价格变化 按照我院药品在安徽省药品集中采购平台的价格(注射剂按单支计,其他剂型按销售包装计),对所有通过询价会议上报短缺药品价格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询价后大多数短缺药品的供货价都上涨,且部分药品价格涨幅十分明显。其中价格上涨幅度排名前3位的药品分别为乳酸依沙吖啶注射液、氯解磷定注射液、碘解磷定注射液,现供货价格上涨均超过询价前20倍,且市场上货源仍然紧张。而价格下降的药品占比为29.96%(83/277),价格不变的药品占比11.19%(31/277),其中部分药品价格通过更改规格、包装或者剂型等方式变相上涨。短缺药品价格增长情况见表3。
表3 短缺药品价格增长情况(n=277)
3.1 药品短缺的原因分析
3.1.1 药品价格方面的影响:政府只考虑到我国部分廉价救命药的不可替代性,却未考虑到市场的因素,为了防止药价虚高,保证患者的正常治疗,对这类药品的价格进行严格把控。因此,此类药品会经常性出现断货、短货等现象,这与因利润率低下导致的生产企业生产意愿低有很大关系[4]。我院短缺药品中部分药品属于常见的临床急救药,而药品市场的不正常供应会严重阻碍临床医师的抢救工作,导致治疗无法达到预期效果。通过调查,我院上报的277次短缺药品中,大多数的药品供货价格上涨后,短缺现象暂时得到明显的改善,这也验证了药品短缺的原因大多与平台原采购价格偏低有关。
3.1.2 药品流通环节方面的影响:根据《关于在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中推行“两票制”的实施意见(试行)》[5](下称《意见》),两票制是指药品生产企业到流通企业开一次发票,流通企业到医疗机构开一次发票。施行“两票制”政策的目的是通过规范并压缩药品流通环节,使流通过程趋于简单化、公开化、透明化,淘汰中小流通企业,提高药品流通企业集中度,减少药品流通环节,避免因层层加价导致药品价格虚高[6]。“两票制”推行后,我院部分使用量较小的临床必需药品,因其配送公司出售量小、利润低,生产厂家供货意愿低,药品供货无法满足“两票制”,造成我院部分药品短缺。本研究中,药品短缺次数3次及以上的药品有22种,占所有短缺药品的 12.87%(22/171),且这部分药品在我院药品采购过程中的短缺时间累计近1年。这种短缺情况已经严重影响到我院临床医师开展常规诊疗工作,不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同时,某些临床抢救药品出现突发性的市场断货,如2018年11月份,我院在采购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上海禾丰)的过程中,原供货商无货,在问询6家供货商后,有且仅有远大医药可保证正常供应该药品,且供货价格上涨了近2倍。此类药品短缺事件的发生,给患者用药治疗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也给临床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
3.1.3 其他原因造成的短缺:(1)药品季节性短缺原因:① 因地势原因,本地居民春夏之际易受蛇虫鼠蚁侵害,此时,我院患者对于季德胜蛇药片的需求量日益变大,供货量不足和断货现象常常发生。② 2017年和2018年全国流感蔓延之际,磷酸奥司他韦胶囊和颗粒全国短缺。尤其是儿童用药,如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吸入用布地奈德溶液等,用量具有季节性特征且波动较大[7]。③ 年底一些进口或合资的生产厂家,根据区域用量的大小,对该公司生产的药品品种或独家品种进行分配,导致治疗药物季节性短缺,如阿卡波糖片(拜耳)。(2)原材料短缺原因: 2018年8月,马来酸氯苯那敏原料药市场报价暴涨50倍,对于此种不合理的涨价现象,其根源在于原料药的短缺。 因近年来环保监察力度加大,原料药生产厂家减少,供需关系失衡。(3)企业生产线改造:由于南京白敬宇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线改造,停产了6种临床必需药物,如金霉素眼膏,导致我院该药品短缺。
3.2 药品短缺的防范措施
3.2.1 对于药品采购部门工作人员的要求:通过对我院近两年来短缺药品的调查分析,将药品分为 2 大类进行管理:(1)已发生短缺的药品: 对于其中临床用量较大的急抢救药品,可进行计划调整,加大库存量;而对于临床用量较小的药品(如碘解磷定注射液),保管员需密切关注其库存,保证库房的储备量能应对临床突发事件[8]。(2)未发生短缺的药品:此类药品的采购计划要依据药品的消耗量、由药品保管员根据实际库存及临床用量变化制定,采购员可对审核后的药品采购计划进行适当修改并通过安徽省医药集中采购平台发出,各配送公司依据平台发布的采购计划进行配送。在采购计划发出后一周,采购员根据供货商配送率及平台入库率,统计计划未送和计划未送齐的药品品种,对于其中的临床常用药品,要求供货商注明断货或短货原因,将其汇总,及时联系我院其他配送公司,保证药品供应正常。
3.2.2 对于药品配送公司的要求:相对于医疗机构,药品配送企业对因药品生产企业原因造成的药品短缺,能更快更及时地了解到市场信息。因此,药品配送企业根据我院每月的药品采购量,提前一个月或半个月备货,并要求药品配送企业如发现库存不能保证正常供应的药品,需及时通知采购员,提前防范药品短缺。对于未及时反映药品短缺情况,造成我院临床用药紧张的配送公司,可适当延迟汇款,以减少药品短缺现象的发生。同时,与本院所在地就近的配送公司签订应急药品保障协议,保证在突发事件情况下,临床必需、不可替代、用量不确定、企业不常生产的抢救用药的正常供应[9]。
3.2.3 政策支持方面:在短缺药品调查中发现,我院仍有极少的药品品种因全市场断货而无法解决其短缺问题。为了更好地满足患者的临床合理用药需求,我院现通过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已部署的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网络和CA认证证书,登录全国短缺药信息直报系统填报端,第一时间填报上述品种信息。填报内容包括药品的通用名称、规格、剂型、短缺时间和购买价格、生产企业、医院临床用量等综合信息。政府应加强对短缺药品情况的把控,及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根据上级部门颁布的公立医疗机构短缺药品管理指南,因地制宜,结合我院自身情况采取的防范措施,大部分的药品短缺都能通过替代遴选得到妥善解决,但是,药品短缺现象的频发也使保障药品正常供应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药品的供应链涉及生产、流通、使用等多个环节,环环相扣,药品供应链中任何一节的断裂都会对药品的正常流通产生巨大的影响[10]。 对于药品这一特殊的“商品”,国家已逐步构建有效的短缺药品预警和监测系统。在2018年,政府通过医保谈判等方式,调整市场上部分药品价格下降,其中国产抗癌药物的价格下降最为明显。
从对我院近两年来短缺药品情况的统计分析结果可知,药品发生短缺是由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我院通过询价会议等一系列药品保障措施,仅能保证一段时间内大部分临床短缺药品的正常供应,医疗机构所处的位置仍然很被动。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药品短缺问题,国家仍需制定合理的药品定价策略,加强对药品供应市场的管理,重点打击药品供应链上的非法企业垄断、囤货等现象[11]。政府需引导市场,把握市场,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同时也需要引导医疗机构、生产企业、经营企业的密切配合,保障药品稳定地供应,缓解人民“无药可用”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