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克宇 高碧云 原嘉雪 郭青玉 刘 飞
(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1 陕西省牙颌疾病临床研究中心,2 儿童口腔科,西安市 710004,电子邮箱:1308567369@qq.com;3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儿童牙病科,南宁市 530021)
牙外伤是发病率最高的口腔疾病之一,其中恒牙全脱出是损伤程度最严重的一种牙外伤[1],其预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治疗效果不佳,一直以来都是口腔临床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2]。口腔专业医学生是未来的口腔临床医务工作者,将直接参与牙外伤的接诊、应急处理和转诊。同时,医学生以及医务工作者也是医学知识的科普者,他们在牙外伤的预防和相关知识的宣教中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我国医学教育课程设置中,除了口腔医学专业的学生外,其余医学相关专业学生对于牙外伤知识的掌握程度相对较低。目前国内尚未见关于在校医学生对外伤全脱出牙齿处理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或研究。本研究以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非口腔医学专业的在校医学生为调查对象,评估其对外伤全脱出牙齿处理的意识和牙外伤预防知识的了解程度。
1.1 调查对象 于2018年10月,采用整群抽样法选择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2015级非口腔专业在校医学生进行调查。先按照年级进行编号,再通过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三年级本科生及三年级研究生(包括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
1.2 调查方法 通过阅读文献[3]、专家咨询、小组讨论后设计调查问卷初稿,采用方便抽样法选择30名在校医学生进行预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对调查问卷初稿进行修改和完善,得到最终版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牙外伤全脱出后的处理方式以及对牙外伤知识的了解情况3个部分。将最终版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星”进行发放和回收。所有调查对象均在知情和自愿的前提下填写问卷,当调查问卷内容缺失10%以上或存在明显逻辑错误时,对该研究对象的数据予以剔除。在本次调查中,共回收问卷788份,其中有效问卷730份,有效率为92.64%。在问卷回收结束后30 d,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择49名基础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再次进行相同的问卷调查,计算检验的一致率。49份重复调查的问卷一致率为91.80%,说明数据可靠性较高。最终纳入研究对象730人,其中本科生358人(49.04%),研究生372人(50.96%);男生255人(34.93%),女生475人( 65.07%)。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Excel进行数据整理和归类,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牙齿外伤全脱出发生情况 730名非口腔医学专业在校医学生中,有20名(2.74%)学生曾发生牙齿外伤全脱出,其中本科生7名(1.96%),研究生13名(3.49%),不同受教育程度非口腔医学专业在校医学生的牙齿外伤全脱出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22,P=0.203)。
2.2 牙齿外伤全脱出后就诊地点的选择意愿 如果发生牙齿外伤全脱出,非口腔医学专业在校医学生有意愿选择至口腔医院就诊的比例最高(41.10%),其后依次为综合医院口腔科(23.42%)、综合医院急诊科(18.90%)、口腔诊所(5.34%)、综合医院外科(3.29%)以及普通诊所(1.92%);有6.03%的非口腔医学专业在校医学生表示不清楚选择何种地点就诊。若发生牙齿外伤全脱出,在校研究生有意愿选择综合医院急诊科、口腔医院、口腔诊所的占比较本科生高,不清楚选择何种地点就诊的占比较本科生低(P<0.05)。见表1。
表1 牙齿外伤全脱出后就诊地点的选择
2.3 牙齿外伤全脱出后的应急处理 发生牙齿外伤全脱出后,63.70%的非口腔医学专业在校医学生表示选择带着脱落的牙齿就诊,其后依次为自行将牙齿放回牙槽窝后就诊(5.21%)、无出血或疼痛则不就诊(3.97%)、自行止血(2.60%)、丢弃脱落的牙齿就诊(1.64%)以及自行将牙齿放回牙槽窝后不就诊(1.37%);有21.51%的非口腔医学专业在校医学生表示不清楚该如何处理。不同受教育程度非口腔医学专业在校医学生中,表示牙齿全脱出后不清楚该怎么做的研究生占比低于本科生(P<0.05),其余应急处理方式的选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知晓正确应急处理方式(包括带着脱落的牙齿就诊、自行将牙齿放回牙槽窝后就诊)共有503人(68.90%),其中本科生233人(65.08%),研究生270人(72.58%),研究生知晓正确应急处理方式的占比高于本科生(χ2=4.785,P=0.029)。见表2。
表2 牙齿外伤全脱出后的应急处理
2.4 牙齿外伤全脱出后牙齿冲洗方式 若全脱出的牙齿被污染,52.74%的非口腔医学专业在校医学生选择握住牙冠进行冲洗,8.22%选择握住牙根进行冲洗,6.85%认为无论握住什么部位均可,32.19%不清楚该如何操作。不同受教育程度的非口腔医学专业在校医学生对牙齿冲洗方式的选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934,P=0.177)。见表3。
表3 牙齿外伤全脱出后牙齿冲洗方式
2.5 牙齿外伤全脱出后牙齿保存方式 不同受教育程度的非口腔医学专业在校医学生对外伤全脱出牙齿在就诊前各保存方式的选择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知晓正确保存方式(含在嘴中、塞回牙槽窝、泡在生理盐水、泡在牛奶)共有215人(29.45%),其中本科生88人(24.58%),研究生127人(34.14%),研究生选择牙齿保存方式正确的占比高于本科生(χ2=8.023,P=0.005)。见表4。
表4 牙齿外伤全脱出后牙齿保存方式
2.6 获取牙外伤急救知识的主要来源 非口腔医学专业在校医学生表示获取牙外伤急救知识的主要途径为借助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占14.52%,其后依次为课堂(9.45%),科普讲座、健康教育活动(4.38%),医院(4.11%),电视、广播(3.97%),图书、报刊(2.88%)以及朋友告知(2.06%);有58.63%的非口腔医学专业在校医学生没有接触过牙外伤相关的急救知识,本科生中没有接触过牙外伤相关急救知识的比例高于研究生(P<0.05)。不同受教育程度非口腔医学专业在校医学生之间,通过科普讲座、健康教育活动以及课堂获得牙外伤急救知识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获取牙外伤急救知识的主要来源
2.7 对外伤全脱出牙齿再植术的了解情况 730名非口腔医学专业在校医学生中,有171名(23.42%)听说过外伤全脱出牙齿再植术,其中本科生62名(17.32%),研究生109名(29.30%),研究生中听说过外伤全脱出牙齿再植术的比例高于本科生(χ2=14.603,P<0.001)。
2.8 对运动防护牙托的了解情况 730名非口腔医学专业在校医学生中,有42.60%听说过但没有佩戴过运动防护牙托,有54.66%没有听说过运动防护牙托,仅有2.74%听说过且佩戴过运动防护牙托。不同受教育程度非口腔医学专业在校医学生对运动防护牙托的了解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14,P=0.493)。见表6。
表6 对运动防护牙托的了解情况
国外有文献报道,牙外伤全脱出约占所有牙外伤类型的7%左右[4],发生率为0.5%~3%[5];国内关于牙齿外伤全脱出的报道较少,一项对上海市548名12岁儿童家长的调查发现,3.28%的家长表示自己孩子曾发生过牙外伤全脱出[6]。在本次调查中,非口腔医学专业在校医学生牙齿外伤全脱出的发生率为2.74%,与上述调查结果基本一致。
牙齿全脱位发生后选择正确的就医地点有利于患者更好地接受正确的治疗。本研究中,有69.86%的非口腔医学专业在校医学生表示会选择口腔医院、综合医院口腔科或口腔诊所就诊(牙齿全脱出后,综合医院口腔科、口腔医院、口腔诊所为正确的就诊地点)。对于非口腔医学专业的医生或医学生而言,为牙齿全脱出患者进行应急处理并提供正确的转诊机构可以降低患牙出现严重不良预后的概率[3]。Andreasen等[7]的研究显示,即刻再植的全脱位牙,牙周膜性愈合的概率可达 85%~97%。但是在实际中,由于公众欠缺牙外伤相关急救知识,外伤全脱出牙的即刻再植率较低。本研究中,68.90%的非口腔医学专业在校医学生可正确地选择应急处理方式,但仅有5.21%表示会选择再植后就诊(自行将牙齿放回牙槽窝后就诊),即刻再植率远低于针对巴西小学教师(14.30%)[8]、上海12岁儿童家长(10.58%)[6]以及成都小学体育教师(30.40%)[9]的调查结果。说明大部分的非口腔医学专业在校医学生对于全脱出牙齿的应急处理认知水平较高,但不清楚即刻再植是外伤全脱出牙齿的最佳治疗方法。当全脱出的牙齿被污染后,应该在握住牙冠而不碰触牙根的前提下,用流动水对污染的牙齿表面进行短暂冲洗,以尽量保存牙根部的牙周组织[5]。但在本研究中,仅有52.74%的非口腔医学专业在校医学生知晓正确的冲洗方式,仍有32.19%不清楚该如何操作,提示在牙外伤知识的普及中,应具体到每一个应急处理步骤,以提高再植成功率。
全脱出患牙的愈合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为牙周膜细胞的活性,其主要取决于离体牙的体外干燥保存时间和存储介质[10]。离体牙根面的牙周膜细胞若在体外干燥储存30~60 min将出现明显的坏死,超过1 h以上牙周膜细胞则几乎全部坏死,因此对不能即刻再植的全脱出牙,需要选择合适的保存介质[11]。目前公认的最好的保存液是Hank平衡盐溶液,其次为生理盐水、牛奶、唾液,其中牛奶具有易获得、效果好、价格低等优势,被推荐为牙齿全脱位后良好的体外保存液[12]。Hegde等[13]于2010年对印度两所小学在校生的母亲进行调查,发现38.6%的研究对象选择以自来水保存牙齿,其次分别是以手帕包裹(35.8%)、生理盐水(14.4%)和牛奶(11.2%)来保存全脱位牙。在本研究中,仅有29.45%的非口腔医学专业在校医学生知晓正确的保存方式(含在嘴中、塞回牙槽窝、泡在生理盐水、泡在牛奶),基于医学专业背景,选择生理盐水作为保存媒介的人数占总人数的20.27%,高于其他群体选择生理盐水作为保存媒介的占比[6]。但有70.55%的非口腔医学专业在校医学生选择了干燥或者不正确的媒介保存脱出的牙齿,这提示,今后应加大对全脱出牙齿的湿性保存环境以及正确保存媒介的科普及宣传力度。在本次调查中,有41.37%的非口腔医学专业在校医学生表示接受过牙外伤急救知识教育,其中网络、手机等新媒体成为主流(占14.52%),逐渐取代传统媒体。但是仍有58.63%的非口腔医学专业在校医学生没有接触过牙外伤相关的急救知识,提示目前对于医学生的牙外伤知识的普及是远远不够的。运动防护牙托可以有效地降低牙外伤的发生率,还可以保护口腔软组织、颞下颌关节以及颌骨,减少在碰撞时受到的冲击,降低颌骨骨折及外伤所致颅脑损伤的概率[14]。但在本研究中,仅2.74%的在校医学生使用过运动防护牙托,且54.66%的在校医学生未听说过运动防护牙托。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非口腔医学专业在校研究生在发生牙齿外伤全脱出后的就诊地点、应急处理方式、牙齿保存方式的选择上,正确率均高于本科生,且研究生通过课堂、科普讲座及健康教育活动等方式获取牙外伤急救知识的比例高于本科生(均P<0.05),提示更深入的医学教育能提高医学生在发生牙齿外伤全脱出后就诊地点、应急处理方式以及牙齿保存媒介的选择中的正确决策能力。
综上所述,非口腔医学专业在校医学生对外伤牙齿全脱位的认知水平较低。笔者建议一方面在校园里开展牙外伤急救知识的宣传和相关社会实践活动;另一方面,在非口腔医学专业的医学生教育中,增加对牙外伤等相关专业课的讲授,以此提高其对外伤全脱出牙齿再植术、运动防护牙托等的认知,从而有效地预防牙外伤,并提高全脱出牙齿治疗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