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荣清
[摘 要] 相比足球、篮球、排球三大球,我国的乒乓球长期占据着世界第一把“交椅”。乒乓球带给我们国家、民族的荣誉不胜枚举,国球的位置是无可撼动的。从咿呀学语的儿童至白发苍苍的长者,都能上阵搏杀几下。基于这种背景谈高职院校如何在乒乓球课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以此为专项运动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抛砖引玉。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乒乓球课程;思政教育;方法;措施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2096-0603(2020)52-0180-02
一、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现状
(一)正向:积极向上
从招生入学的角度看,高职院校的学生开朗、乐观、积极向上,但在思想上存在着一些误区与障碍。高职院校的学生有着较为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也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他们爱国、爱党、爱人民。由于青年人的思想活跃,更易接受新鲜事物和新的思想[1]。此外,在激烈的就业市场影响下,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成才欲。这也促使高职院校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更有悟性。
(二)反向:低沉消极
从学生来源来看,高职院校的学生相对复杂,既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也有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的学生,部分学生更是高考落榜生,总的来说这些高考失利的学生文化基础较差,由此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同时,受经济大潮影响高职院校的学生更偏向于对物质的追求,在网络信息时代与物质极大丰富相结合的历史条件下,学生多追求虚幻的网络游戏以及网购所带来的快乐。由此导致很多学生缺乏集体观念,无法秉承知行合一的思想,缺乏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诚信的恪守。
二、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成因
就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现状来看,主要受到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主观因素
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薄弱、情感与心智发展不成熟,个别学生仍认为上高职没面子,由此产生自卑甚至自暴自弃的情绪。受此影响,他们无法认清高职院校就业的时机。同时,还有一部分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低下,缺乏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二)客观因素
1.校园德育缺失
从中学开始,学校教育将文化学习作为最重要的核心内容。几乎所有校园活动都是以考试为中心,无论是教学方式还是教学内容均携带应试教育的“基因”。在此环境中,学校开展德育的功能往往停留于形式之上,无法落地生根。实际调查同样证明,几乎鲜有学校能将德育作为开展教育的前提和基础,绝大多数学校德育方式过于老化,且方法、手段缺乏新意。与文化课程对比,德育的评判较为模糊,只以成绩作为评判标准。作为教育方,学校德育教师缺乏相应的胜任力和责任感,甚至部分教师德不配位。由此看,从中学至高职教育阶段尚未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教育格局。
2.家庭德育的不足
家长是每个人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又是每个人的第一间“课堂”。作为社会基础单位,家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可以说,最早的启蒙都来源于家庭,来源于家庭每一位成员。我们知道,一个人的性格、成长、三观的形成都受家庭因素影响,且这种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入木三分的作用。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家长也会弱化体育、德育的作用[2]。即使九年级的体育课,也是在中考体育成绩的硬性要求下的“迎合”式学习。家庭德育的不足与学校德育的缺失会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
3.社会因素的负面作用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下,物质、思想会在全球范围内快速传递并产生影响。
我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市场经济会在全球范围内出现自我完善、不断发展的动态状态。在这种“巨变”的影响下,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生活水平逐渐提升。在这种巨大的冲击下,高职院校的学生在三观方面发生重大变化,同时在受到社会用工单位的冷眼相待影响下,高职院校学生在就业市场中处于不利的位置。这反过来又影响到高职院校学生的自我认知,严重的,学生会出现叛逆、回避,甚至逃避的消极心理,上述问题也会干扰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开展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的建议
(一)因势利导,顺势而为
“疏大于堵,防大于治”是教育领域最有用的思想理念。思政教育具有枯燥的典型特征,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几乎让每位学生咋舌。就课程本身来说,其哲理性和应用性没有任何问题,之所以被大多数学生抵触,无非是该课程缺乏生动性或者说缺乏实践性。单纯刻板的文字让学生望而生畏,枯燥生涩的词汇让学生心生抵触。
“因势利导”推行思政教育,其效果远大于“堵”或生涩的“学”。高职院校开展的课程具有多样性,除专业课外还有很多基础课和社团活动。借助这些“非”德育教学或社团活动推行思政教育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社团义工活动中可身体力行地推行思政教育,或在各种参观中理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进而用心去感悟社会,用爱去温暖人间。
(二)借助各种公益活动推行思政教育
思政教育不是“木雕泥塑”,而是栩栩如生的践行过程。借助各种活动或突发事件,可有效提升思政教育的实际效果,如,在各地创建文明卫生城,或花园城市,以及各种群众性体育赛事(公路自行车、马拉松等)活动中,高职院校学生既是参与者又是助力者。在大家做到不乱丢杂物的同时,还要积极纠正其他不规范行为。历经每一次小的举动和爱心,都会让大家有更高的提升和更深层次的领悟。
此外,高职院校的专业多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因此,在学校开展的各项实习过程中,尽量让学生参与实习单位的各种内部的团支部会议和各种团队活动。逐渐让学生转变成“社会人”,并逐渐担负起工作岗位职责和社会责任。
(三)发挥体育运动魅力,推进思政教育工作
1.乒乓球在我国的成长过程
所有体育运动项目都有一个共同的属性:拼搏、韧劲、不服输。以我国传统优势项目——乒乓球为例,乒乓球在我国的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和新中国的发展基本完全吻合。
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我国为了让世界重新看待我们,就以体育项目为突破口。1959年,容国团首获世乒赛单打冠军,新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的诞生无疑鼓舞了全中国人民的信心,也让世界重新审视中华人民共和国。
之后,乒乓球项目不仅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也让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普通百姓都能够参与到这种看似简单的体育项目。在这种环境中,乒乓球项目开始树立不可撼动的“国球”地位。在随后的60多年的时间内,虽然我们的国球也有“走麦城”的时刻,但总的来说一直处于高不可攀的位置。从容国团、庄则栋到后来的刘国梁、马龙,每位世界冠军都足以在乒乓球发展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
2.高校乒乓球课程与思政教育
表面看,思想与运动两者很难结合为一体。但从上述乒乓球在我国的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简介中我们可以看到:体育精神引领着我们度过了新中国成立后内忧外困的“黑暗”时光,不仅为国人带来荣誉和快乐,也让人们在模仿、追随中发愤图强,力争朝夕。正是在这种传承中,乒乓球项目让几乎每位国人都成为参与者。
在我国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中,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将乒乓球作为体育专业选项科目。借助乒乓球,我们可推行思政教育也就水到渠成了。首先,我们应向学生介绍(自学)乒乓球的基础知识,以及其在我国的发展史。这部分内容可为理论考试所用,同时在日常训练中模仿专业队伍,营造出浓厚的训练、拼搏氛围,如,室内场馆墙壁上悬挂国旗、张贴各种宣传语等。无论训练还是内外部比赛,都可以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日常训练应“刻苦”“专注”,从身体素质训练到推挡、扣球、弧圈球都要經过千百遍的锤炼。学生在挥汗如雨的比赛训练中既要赢得胜利和信心,也锻炼了自己的意志力。
3.借助乒乓球课程提升战胜困难的勇气
高职院校的学生要面对学习、生活和日后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只有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才有益于家庭、社会和国家。但高职院校的学生受多种因素影响,面对困难时畏首畏尾,推诿回避。因此,借助乒乓球项目提升勇于面对困难,尽最大努力解决问题,以此培养大家百炼成钢的意志品质。
在日常学习或比赛中,学生会因为一些意外因素而产生抵触情绪,如,顺风球的问题、主客场的问题,等等。此时,我们要多鼓励学生,让他们坚守“无法打败对手,但要战胜自己”的理念。可讲授一些世界冠军训练、比赛中出现的难题、面对的窘境及其如何克服并获得最终胜利的事例。
4.其他项目
由于体育项目共性一样,所以借助其他运动形式同样可有效推进思政教育工作,如激励我们几十年的女排精神,女子冰壶项目,羽毛球项目,以及水上项目,等等。具体还要根据学校硬件及配套情况开展,但总的说来体育项目与思政教育结合具有创新性和可行性。
四、结论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有共性又存在较大差异性。在完成专业课程的同时,我们还需有效推进思政教育课程。为保证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可借助多种形式和手段。本文主要阐述思政教育与体育项目,尤其是乒乓球项目的结合,旨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李宋.普通高职院校体育课人文素养培育策略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0,36(2):137-140.
[2]叶琛.高职思政课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20(4):43-44.
[3]杜电电.信息化手段在高职体育课改中的运用探讨[J].才智,2019(31):1.
◎编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