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学前教育事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阶段性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调研得出苏州市职业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专业课程思政化、课程名称与内容设置、职业能力培养等方面存在不足的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52-0128-03
在国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事业的背景下,得益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学前教育事业收获了巨大的发展红利。近年来,苏州市职业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也借助发展的东风,从办学初的30多名学生,经过几次扩招,现三年制全日制在校生已逾500人。随着办学规模的急剧扩张,也带来了一系列关于人才培养质量方面的问题,这也是近些年来各专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共同面对的问题。为了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提升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加强学生专业素质培养以便学生将来更好地胜任幼儿园管理、保教等相关工作,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阶段性的调研和修订尤为必要。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苏州市职业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该校学前教育专业100位學生进行问卷调查。此外,苏州市职业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成立了由3位专业教师、3位资深园长、3位优秀毕业生代表组成的人才培养方案调研委员会,对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进行讨论。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为避免对调查对象的身心造成不良影响和伤害,研究人员在研究前即对调查计划进行了伦理评估,并在研究过程中对涉及科研伦理问题的内容进行动态管理。[1]在问卷调查中,研究人员随机抽取苏州市职业大学学前教育专业1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100份。选取苏州市职业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往届毕业生40名,发放问卷40份,收回有效问卷40份。在采用访谈法进行的调查中,根据预先设计的访谈提纲,邀请人才培养方案调研委员会成员讨论、分享有关人才培养的相关意见与建议。具体被访人员信息见下表。
二、研究过程与结果分析
为了全面掌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与适用性,研究人员从情感态度、基本能力与专业能力、职业素养养成等方面分别对在校学生和毕业学生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展开分析。
(一)在校生学情分析
随着社会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岗位工资不断提高,该校学前教育专业在校生计划毕业后进入学前教育行业从业的人数不断增加。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面对更多就业机会的同时,社会对幼教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也寄予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但是,在现实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的职业能力获得总是有一些欠缺或失衡,研究人员以自评问卷的形式对在校生的职业能力进行了调查,了解到学生的一般性知识掌握程度相对较好,但疏于广泛涉猎知识,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做到兼顾其他领域方面的知识,而近33%的学生则很少阅读与专业课相关的其他书籍。在有关沟通能力的自评中,认为自己能自如表达、有效沟通的学生只有30%,大部分学生表示能够进行良好沟通,但有时由于胆怯,沟通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更有多达20%的学生认为自己不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在制作教具、课件方面,绝大部分学生表示都能够顺利完成,但也有个别学生表示需要在他人的帮助下完成。
幼儿教师对幼儿的教育是爱的教育,只有真心地喜爱幼儿,才能真切地理解幼儿、尊重幼儿,创设出和谐、轻松、有爱的教育环境,助力幼儿成长。调查中,研究人员通过问卷对该校学生对待幼儿的情感态度进行了调查。51%的学生对幼儿有积极的情感态度,但也有3%的学生对幼儿有消极的情感态度。近年来,学前教育行业时有虐童等负面事件发生,给学前教育行业带来了持久影响和沉重打击。究其原因,正是个别从业者对幼儿持有消极的情感态度,才使他们无视伦理道德和法律,将不良情绪发泄到幼儿身上。虽然调研中该校对幼儿抱有负面情绪的学生只是个别,但也应引起教师的注意。学生对幼儿积极情感态度的培养工作应当是持续不间断的,是融合在多门课程中的,也是鉴定一名学生能否成为幼儿教师的首要标准。
在教育活动设计能力方面,研究人员从活动目标设计、活动材料选择和环境创设等三个方面对学生展开评估。研究人员发现学生在见习、实习中,设计教育活动时普遍将重点聚焦在幼儿的兴趣爱好上,以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为切入点能有效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有序开展学习活动。但是对于幼儿的发展水平与个体差异却缺乏关注,考虑到幼儿个体发展水平差异的学生人数仅占总人数的28%。在玩教具的选择上,普遍使用成品教具和图片、挂图,自制教具的使用效率不高。在环境创设方面,关注环境美观性的学生占53%、关注环境教育性的学生占35%,能将二者兼顾的人数较少,占总人数的12%。教育活动设计是幼儿教师的从业基本能力,在修订培养方案时,应就如何提高学生的教育活动设计和执行能力进行重点论证。
(二)毕业生追踪分析
研究人员从幼儿教师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满意度、课程设置与幼儿园工作适应程度、幼儿教师职业素养养成效果等几方面对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40名毕业生中,对课程设置“非常满意”的为2人;对课程设置“比较满意”的人数是24人,占总人数的60%;对课程“不太满意”的有14人,占总人数的35%;没有人对课程设置完全不满意。40名毕业生中,没有人认为课程设置与幼儿园工作“非常不适应”;超过一半的毕业生认为课程设置与幼儿园工作的适应性“一般”,占总人数的55%;有9人认为“比较适应”,占总人数的22.5%,4人认为“比较不适应”,占10%,有5人选择“非常适应”,占总人数的12.5%。
在高职院校对幼儿教师职业素养养成方面,本次调研主要集中在教育观、幼儿教育知识与实践、合作沟通以及艺术等方面的职业素养。多数毕业生认为通过学习,能够建立积极的儿童观和教育观;能够具备支持幼儿发展的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专业知识。由于自身原因和培养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很多毕业生表示在工作中还存在和家长、同事在合作与沟通中的不足,钢琴、舞蹈等技能技巧的掌握水平低。有毕业生表示:“参加工作后才真正发现自己有很多方面的不足,写个活动设计和总结都很吃力,在学校里没好好学计算机,现在做PPT和编辑Excel表格很吃力,要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地百度。”(FABY-1)“在大学前,我从没学过钢琴和舞蹈,也没学过声乐什么的,后来到学校后才开始学这些。但是在学校里学到的都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内容,拿到实际教育教学中来完全不够用。而且学校里钢琴和舞蹈这类的课程课时不多,很多内容学完也不扎实,很快就忘了。”(FABY-3)
三、研究结论
该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明确,注重学生积极的儿童观和教育观的养成,重视教育见习和实习,不断深化与幼儿园的合作,为社会输送了近千名幼教专业人才。但是结合调研结果和教育部最新发布的《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下文简称《意见》)要求,该校在课程思政化、课程优化、职业技能培养等方面仍需要改进。
(一)增加课程思政化内容
在学前教育专业开展系统的思政教育对即将成为幼儿教师的学生至关重要,对学前阶段的幼儿更是意义深远。幼儿教师的道德素养、情感态度、价值取向等都会对幼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但在调查中,学生表示除了思政课程外,很少有教师会在专业课中融合思政教育元素。在访谈中,专业课教师表示:“专业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对这个学科的基本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系统的把握,就像‘学前卫生学这门课,课程中都是生理卫生和儿童保健的相关知识,很难将思政内容恰当地结合进去。”(T2)《意见》明确强调要积极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大格局,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的有机统一。[2]结合学科特点,创新课程思政化教学模式,丰富课程思政化内容,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第一,强化专业课教师思政教育意识。统筹构建教师的育才能力与育德能力,结合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充分挖掘相关课程内容中的儿童观、教师观、师德师风等育人元素。第二,结合学科特点开展思政教育。教师在课前准备阶段要关注与本学科相关的“思政化”元素,并合理地融入课程当中,在强化专业基础的同时,介绍学科发展的历史背景和过程,彰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学科的长足发展;也可以将时政热点与专业课程内容相联系,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优化课程名称和内容
课程名称是课程特性的概括性表现,是课程改革的重要指标之一。课程名称的差异影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要素。规范、优化课程名称,发挥其引导课程设置的积极作用是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需要重点考虑的。调查发现,该校课程名称宽泛、课程内容零散。以该校“学前教育学”课程为例,不仅课程名称偏理论,内容上也是基础理论太多,实践性不强。《意见》明确指出,职业院校的专业名称及代码、课程设置学时安排等人才培养的主要环节要“注重学用相长、知行合一,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2]基于此,可将该课名称改为“学前教育基本理论与教学实践”。在新课程名称的指导下,将学前教育基本理论与幼儿园实际实践结合,课程内容也相应增加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内容,如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规划一日生活的能力、沟通与合作的能力等。该校“幼儿园课程与环境设计”课程的名称不符合学前教育课程的基本逻辑,且内容过于繁杂。委员会讨论认为,可将该课程更名为“幼儿园环境创设”,以更为明了的表述方式概括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旨在通过對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根据幼儿需要和幼儿实际发展水平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建构富有本土特色的教育环境。总之,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名称要正确指导课程设置、把握课程内容,“紧跟社会风向标”并“敏锐捕捉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催生的新的学前教育生长点和就业点”,[3]将专业课程学习与社会需要、教育实践紧密结合。
(三)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苏州市职业大学是三年制普通高职院校,生源大部分是来自江苏省的普通高中毕业生,大多数学生入学前没有受过专业的艺术培训。在调查中,学生普遍认为自己在艺术教育方面多有不足,提出艺术领域教师多来自其他学院、课时安排较少等问题。在访谈中,园长们一致认为,该校毕业生在职业能力方面有所欠缺,在弹唱、舞蹈编排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新入职的幼儿教师在唱、跳、弹、画等技能上都还需要我们再次培训、指导,到岗就能自如应对的新老师太少了。”(FAYZ-1)因此,该校学前教育专业应该增加声乐、钢琴和舞蹈等艺术领域课程的课时量,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学习和巩固。另外,该校学前教育专业要积极引入艺术方面的专业教师,专人专职,提高职业能力课程的授课水平,培养有欣赏水准、职业能力过硬的未来幼儿教师,并最终转化成幼儿的全面发展。
在国家与地方的协同配合下,学前教育事业不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学前教育专业人才也面临更多的机会与挑战。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应当抓住时机,加强专业建设,不断进行阶段性社会调研,接受职业教育领域的前沿理念,通过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反思与修订,不断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适应性和针对性,培养“具有较为宽广基础理论及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高素质的生产、建设、管理与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及高技能型人才”[4],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参考文献:
[1]李冬.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伦理问题及对策分析[J].教育导刊,2015(7):10-13.
[2]教育部.關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EB/OL].(2019-06-05)[2019-12-21].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953/201906/t20190618_386287.html.
[3]霍巧莲.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构建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3(18):103-105.
[4]姚寿广.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框架的思考与设计[J].中国高教研究,2006(12):62-63.
◎编辑 郭小琴
Investigation on the Talent Cultivation Program for Pre-School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LI Dong
Abstract:The talent cultivation program of pre-school education major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is the core element of the cultivation system,and i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landing point of the reform of the cultivation model.In the development of pre-school education,the cause of pre-school education is constantly facing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and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revise the talent cultivation program in different stages.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talent cultivation program of pre-school education in Suzhou Vocational University has deficiencies in the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ideological infusion,course title and content,vocational skills development, etc.,To address these issues, some proposals on further improvements are put forward as well.
Keywords:vocational colleges;pre-school education;talent cultivation pro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