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谅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信息化技术水平的提升,高校校园管理理念的转变,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相关问题也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传统的高校校园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已经无法对现实的需求进行满足,在信息化时代,传统管理的效率较低,效果较差,无法与时代接轨,无法为教师与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所以对于高校领导及相关管理者、教育部门领导来说,必须要强化思想,深化理论,合理在高校范围内开展智慧校园的建设,为我国高校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据此,本文对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若干问题进行研究,希望能够对现实有所裨益。
关键词:高校;智慧校园;建设;发展
在如今的时代,发达国家高校基本已经完成了智慧校园的建设工作,不仅服务质量大大提升,同时也较好的为教师科研、学生学习提供了空间,创设了氛围,间接提升了人才的培养质量,而对于我国来说,在人均生活水平与相关行业的发展程度、社会的发达程度等等方面,目前都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提并论,这一点在教育层面也不例外,但如果不能够对国外的经验进行借鉴,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合理的创新,那么我国教育与发达国家教育之间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所以高校必须要合理对智慧校园进行建设。除此之外,近些年来全国范围内的各所高校纷纷开始扩招,大学教育已经从以往的精英教育向全民教育的方向进行转变,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这也间接提升了校园管理的难度,无论是对学生学习方面的管理还是对学生生活方面的管理都较为复杂,涉及很多细节,如果不能与时俱进的提升管理水平,那么就会影响高校发展与学生的进步[1]。此外高校教师对智慧校园的建设也存在较为明显的需求,据此,本文分析了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若干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1 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意义
想要对整体问题进行研究,就必须在一定程度上明确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意义。我国历来十分重视教育的相关问题,尤其是对于高等教育来说,其是对人才进行培养的关键,负责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不断地提供优秀人才、为我国各方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责任十分重大,因此我国教育部门出台了很多的政策,希望能够为我国教育水平的提升提供帮助。近几年来,互联网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普及,同时信息化技术水平也在现实情况中得到了不断的提高,所以政府部门及教育部门抓住时机,出台了包括《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在内的一系列文件精神,同时,也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中提出了对教育机构的具体要求,认为教育机构及相关部门必须要根据融合创新的原则,推动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以此来不断提升教育治理体系的完善程度及治理能力[2]。
到了2016 年,我国教育部门在现实情况中正式将智慧校园的建设列为高校发展的重点任务,正式开启了全国范围内高校的创新式信息化建设工作,我国各个地区高校都开始注意到了智慧校园建设的问题,并结合自身實际情况开始逐步尝试。所谓智慧校园的建设主要是通过信息技术以及大数据平台对校园内所有的信息与数据进行整合,在整合后能够实现对信息的智能识别与智能监控。智慧校园建设涵盖着多方面的内容,无论是基础设施内容、制度配套内容、总体规划内容、信息安全内容都需要完全的包括在其中,相比较于以往的数字化校园,智慧校园的建设更加关注智能化服务的过程以及对教师、学生提供的个性化服务,强调校园具体业务与资源的融合,如图1。
当校园信息化的总体建设水平达到了一定高度,就可以达成智慧校园建设的目标。
智慧校园具备大数据特点,需要与数字校园及云计算等进行结合,对大数据技术进行具体运用,结合学校的具体特点不断完善体系,大数据在落地层面需要具备创新性,这也是智慧校园建设的重点。智慧校园具备整体性特点,因为所有数据都需要集合在大数据平台当中,打破信息孤岛,完成信息共享。智慧校园具备实效性特点,其不仅仅能够对高校的信息化水平进行体现,最重要的是能够真正让广大师生受益,可促进学校的高效运转,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提高教师的授课质量,让学生在轻松、平等的氛围下合理进行学习,促进学生个人的发展,间接为我国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3]。
2 我国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若干问题
2.1 缺少全局性规划
近些年来,我国高校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同时在教育模式方面也正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无论是网络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网络小组教学模式都已经在现实情况中得到了应用,这也间接促进了高校教育的信息化发展。在疫情影响下,线上教学也已经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普及,直至今日仍然有高校尚未正式开学,而课程教学模式主要以线上模式为基础,这都为智慧校园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先决条件,相关领导必须要积极利用大数据技术,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完成高校教学及管理的改革,满足学生的具体需求[4]。
然而,在智慧校园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所以相关人员必须要对各所高校的智慧校园建设情况进行调查,虽然这一工作的难度较大,需要相关人员全身心地投入到其中,但只有完成调查,才能为问题的解决打下基础。从现实情况来看,大多数高校都开展了校园信号建设工作,部分高校投入了一定的财力与物力,希望能够达成政府部门的要求,满足学生的需求,但是在建设的过程中,基本只是关注重点的学科与部门,并没有保证建设全面性,缺乏全局性规划,导致需求无法自成体系。对于一些联系较为紧密的部门来说,往往存在着重复建设的现象,例如,高校内的同一事件必须要在多个部门进行上报,同时上报内容差距不大,各部分协调性都不足,降低了办事效率。
2.2 信息共享不充分
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重点在于对信息进行充分的共享,只有对信息进行共享才能够更好地达成最终目标,不断提升管理水平与效率,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高校在开展智慧校园建设的过程中并没有结合实际情况完成工作,信息化建设往往会以具体部门或领域的需求为基础开展工作,缺乏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如此就可能会形成信息孤岛,无法诠释智慧校园存在的价值。除此之外不同的学科间也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差异,可能会降低部门工作机制的灵活性,从而给学生及教师造成较大的困扰。例如,在部分高校中,教务处往往会安排教师外出学习,在对差旅费进行报销的过程中,教师往往需要填写很多的内容,降低了教师的认同感,实际上教务处完全可以将信息与财务部进行直接共享,对于外出学习的教师来说,只需要对相关内容进行点选就可以实现快速报销。由此可见,信息共享不充分的问题阻碍了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水平的提升,需要引起人们的重视。
2.3 数据应用能力较低
我国各高校在智慧校园的建设过程中对数据的应用能力都较低,之所以会如此,主要是因为高校相关人员没有真正对数据应用的问题进行研究,虽然在数据的采集方面,高校通过实行师生一卡通制度较好的达成了基础目标,但是其并未对先进的大数据技术进行应用,导致对数据进行分析的效果较差,无法对数据背后隐藏的信息进行深入挖掘,所以很难避免一些不良事件的发生。
除此之外,在网络教学广泛应用的情况下,智慧校园建设与网络课程息息相关,与网络教学也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二者的应用服务水平都需要进一步提高。在大数据背景下,如果通过对大数据技术进行利用,从而完善信息化资源,这一点十分重要,教师与学生都需要在智能化的平台中对信息进行交流,所以学校的管理部门必须要通过网络为教师与学生提供良好的服务,如此才能真正提升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智慧校园建设中关于网络课程、网络教学的应用服务平台的建设需要进一步提高。在当今大数据发展背景下,如何运用大数据技术有效地合理运用教育信息化资源,为学生、教师建构高效轻松的交流学习平台,学校管理部门如何通过网络为师生提供方便温馨智能化的服务是我国各个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落脚点[5]。
3 我国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具体措施
3.1 合理进行全局性规划
从现实情况来看,虽然我国大多数高校都对智慧校园的建设问题较为重视,但是在实践过程及实践效果方面,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出现问题的原因,一部分是因为高校确实没有能力保证智慧校园建设的优良程度,除此之外,更多的一部分是高校领导没有改变形式主义作风,在智慧校园的建设问题上仅仅是空喊口号,并没有加强对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视,缺乏全局性规划,导致智慧校园的建设效果不尽如人意。
为了对问题进行解决,必须要加强对智慧校园建设问题的重视,各所高校的领导及相关管理者都应细致进行分析,明确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的阻碍因素,同时结合自身发展需求以及定位对智慧校园体系进行建设,合理进行筹划,完成工作目标,以提升对学生、教师的服务质量,加强对教学系统应用程序的研究,创设综合化管理平台,整合多方面的教学资源,建立国家精品课程,从而对优秀的教学资源进行共享。
高校应合理进行全局性规划,结合不同的技术完成智慧校园的建设,尤其是在大数据时代,无论是人工智能技术还是云计算技术都具备了广阔的应用空间,高校也应该以这些技术内容为基础,对智能化的平台进行建设,让全体的教师与学生都能够更好的投入到专业课程体系当中。除此之外,由于受到了疫情的影响,所以很多高校的开学日期都一延再延,为了达到“停课不停学”的目標,就必须要合理开设线上教学,在智慧校园的建设过程中,对各类平台进行建设,提升学生的体验,让学生能够在家中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提升学习效率。
3.2 实现信息共享
在大数据平台得以搭建的情况下,高校对智慧校园的建设需要以信息共享为基础,只有达成信息共享的目标,才能够更好地完成具体工作。所以高校必须要以大数据技术为基础,对学校的各个部门工作进行协调,实现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如图2所示。
建立互联网平台能简化教师、学生办事的流程,此外,不同部门能够对信息进行实时传输与检索,如此就可以提升工作效率。在对智慧校园进行建设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也应该改变以往的信息孤岛现象,通过在部门之间建立物联网来解决这一问题,长此以往也能够优化学校管理的流程,促进高校的发展。
3.3 提升数据应用能力
提升数据应用能力较为必要,而想要真正地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对先进的技术进行挖掘,无论是数据挖掘技术还是人工智能技术都需要包括在其中,在采集大数据信息后,专业人员应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并明确结果,从而引导教师结合大数据信息不断地创新教学内容。学校领导也应对数据信息进行明确,从而制定适合高校发展的战略目标。
虽然我国各高校已经开始通过校园一卡通来完成数据采集工作,但仅仅依靠传统的校园一卡通形式往往无法完全满足现实需求,其必须要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同时关注学生的需求与目前存在着的具体问题,以大数据信息来为学生服务,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完善高校智慧校园建设体系。
4 结论
传统的高校校园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已经无法对现实的需求进行满足,在信息化时代,传统管理的效率较低,效果较差,无法与时代接轨。再者,近几年来全国范围内的各所高校纷纷开始扩招,大学教育已经从以往的精英教育向全民教育的方向进行了转变,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这也间接提升了校园管理的难度。在这样的情况下,各所高校的领导及相关管理者应明确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的阻碍因素,同时结合自身发展需求以及定位对智慧校园体系进行建设,合理进行筹划。除此之外,在智慧校园的建设过程中,相关人员应对各类平台进行建设,提升学生的体验,让学生能够在家中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达成“停课不停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宾佳,李灿,寇广孝,等.地方本科院校师生共建型智慧校园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0(11):109-112.
[2]房月华,李伟达,闫帅领,等.大数据背景下衡水高校智慧校园建设对策研究[J].南方农机,2020(08):95+131.
[3]沈华根,褚宁琳,吴艳洁,等.基于智慧校园标准的艺术类网络课程建设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0):131-132.
[4]杨清琳,钱文标,蔡小娟.私有云在高校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应用与设计[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0(03):77-78.
[5]赵亚珠,贺小剑,刘欢.基于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智慧校园中的教学改革与建设[J].陕西教育(高教),2020(03):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