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微课程是网络时代新型教育资源,应善加利用以优化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通过初中生物学微课的情境教学案例实践,构建以微课延伸场域,塑造情境之“形真”;以微课类比故事,实现情境之“情切”;以微课关联场景,达成情境之“意远”;以微课评讲操作,凸显情境之“理寓其中”的教学生态,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
[关键词] 生物学教学;形真;情切;意远;理寓其中
情境教學是沟通学生所学知识符号、个人情感与现实生活的重要方式,在各年段与学科中均被广泛使用。有效的情境设计应当将情境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并促进生物学知识的生活化、真实化与具身化。依据情境教育学派创始人李吉林先生的观点,情境教学的基本原则是要在课堂教学中达成“形真”“情切”“意远”“理寓其中”的基本目标。[1]与此同时,信息技术介入教育以来产生的微课,往往能运用生动活泼、短小精湛的视频在短时间内创设情境,诱导学生产生疑问、激发兴趣。
一、以微课延伸场域,塑造情境之“形真”
“形真”意为增强直观感受力,便于学生关联自身生活进行知识的理解。情境教育通过形象的真切让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以便于对生命现象进行基本的观察,并为生命活动规律的感悟奠基。与此同时,微课程是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可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课程。微课通常可以用视频的方式,将学生的目光延伸至教室以外的场域。这种教学方式充分延展了情境的生动性与形象性,将学生置身虚拟沉浸式场域中,触景生情,激活思维,激发表达思想的欲望。因此,以微课延伸场域,塑造情境之“形真”,是让微课融合时间和空间,从而实现知识讲解的翔实、自我认知的具身与情感体悟的真切。
例如,苏科版教材中《地面上的植物》一课需要带学生去观察校园里的植物。这节课往往由于生物学室外课很难组织教学、不同植物花期不同、干花难以制作等情况,让学生难以进入真实现场进行学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花了一年时间把校园里有特点的植物拍了一遍,且每次只在同一位置拍同一种植物,定位置,让学生有熟悉感;然后按照学生进校行走的路线,把各种植物按序排好、制作好课件,精心地为每种植物配好解说词,拍摄成微视频。此外,由于选择的植物都是学生上学、放学路线上的植物,因此可以让学生在课外继续调查,把对植物的了解从视频迁移到现实生活中,打造“无界化”的生物学课堂。
二、以微课类比故事,实现情境之“情切”
除了形象、直观、逼真以外,在教学过程中,情境教学还要让学生感受到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感受到学习活动是可以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情切”指的是情感的交流,教师对学生生命健康的真切守护。情境教学就像一个过滤器,使人的情感得到净化和升华,它剔除了情感中的消极因素,保留积极成分。微课之“微”还意味着“妙”,微妙是微课的应有之义,这也就意味着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智慧,巧妙地选择教学内容、呈现教学过程。而微课类比故事,则通过故事的讲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故事的关键环节类比生物学知识的基本内涵或特征,突出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理清头绪,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2]
例如,苏科版教材第24章第1节“人体的免疫防线”,学生常常难以掌握三道免疫防线的物质组成与主要功能。怎样才能让学生轻松接受这部分知识呢?研究者发现,通过微课创设故事情境,锻炼右脑的形象思维能力,右脑会自动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衍生出创造性的信息。具体教学过程中,笔者将身体比作古代的城池,护城河就相当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城墙相当于第二道防线。当病原体毒性强、数量多,第一、二道防线被攻破时,第三道防线这一秘密武器就要发挥作用。第三道防线就相当于守城的士兵——抗体,免疫细胞产生的抗体能够消灭抗原。这一教学过程,让学生在“玩”中“学”,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锻炼了右脑的形象思维能力,教学效果很好。
三、以微课关联场景,达成情境之“意远”
“意远”是指启迪智慧,让学生以更加系统的眼光与视角看待生命机体的免疫调节。微课关联场景,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是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当代信息社会,学生的学习不可能全部来自亲身经历,而情境教学中关联场景的方式就让学生如临其境。关联场景则是通过给学生展示鲜明具体的场景形象,一则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达到抽象的理性的顿悟,二则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的、自觉的活动。[3]
关联的场景给予了右脑想记住的知识内容,并将其转化为图像摄入。课后回忆这部分教学内容时,同学们脑海中浮现的是画面,再根据画面阐释该生物学知识的现实意义,进而达成情境之“意远”的效果。
例如,苏科版教材“人体的免疫防线”中强调人体免疫防线的意义。课堂上研究者也曾经尝试让学生记住免疫的三方面意义,学生花费5—10分钟是可以记住,但是下节课再提问时,除了少部分学生有印象,大部分学生已经忘得一干二净。究其原因,左脑记忆加重了学习的负担,让学生颇为抵触。因此,在免疫的意义教学过程中,笔者拍摄了一段视频:
场景1:我在关防盗门;场景2:我在清理垃圾;场景3:我在检查电器设备。
旁白:老师是一名家庭卫士,要保卫整个家庭的安全,每天出门我都会检查门窗是否关好,防止小偷进家偷窃。那每天清理垃圾呢?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定期检查电器是否漏电呢?防止意外的发生。同学们,其实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里都有一名卫士,它时刻都在保卫我们的身体,这就是免疫系统。
四、以微课评讲操作,凸显情境之“理寓其中”
情境教学的“理寓其中”强调让学生在情境的熏陶下接受知识,收获自身成长。生物学作为以实验探究为实证的科学学科,初中生刚学习时的基本实验操作就至关重要了。然而,现实教学中由于学生首次接触实验,操作漏洞百出,加之教师精力有限,往往无法让每个学生都真正理解实验操作背后的基本知识与价值意义。微课短小精湛,便于解决问题,以微课评讲操作,既可以展示全部的操作流程,还可以将学生所犯的典型性错误标出。在教学中以这些错误为靶点,逐一讲解其背后的生物学知识,可以凸显情境之“理寓其中”。
如苏科版教材“生物体有相同的基本结构”一课,要求学生学会制作临时装片,并依照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形态和结构,用铅笔画出细胞的结构简图。绘图具有科学性,有许多注意事项,且学生难免会犯各种错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将此教学内容拍成微课,并在结尾部分展示几幅不合要求的绘图。由此,微课讲解与评价合二为一,更便于学生感悟科学绘图的实质。
“形真”“情切”“意远”“理寓其中”,微课介导下的情境教学能让师生感到轻松愉快、耳目一新,促进学生心理活动的展开和深入,并为课堂教学提供充足的实例,活化了所教知识与技能。
[参考文献]
[1]王灿明.情境教育四十年的回顾与前瞻[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6(02):132-140.
[2]胡铁生.中小学微课建设与应用难点问题透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5-18.
[3]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刘福利,赵雪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8:144-152.
管晓青 江苏省扬州市梅岭教育集团运河中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