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美德故事与初中语文教材相结合构建校本课程的策略

2020-08-20 06:06孙洪美
学校教育研究 2020年16期
关键词:契合点校本课程

孙洪美

摘要:教育部于2014年颁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鼓励各地各学校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开设专题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也大力践行此项指示精神,加大了优秀传统文化作品的选文比例。因此我们将二者有机融合,采用传统美德故事与语文教材相结合的方式,建设校本课程。首先调研学情,寻找教育点,确定校本课程的建设方向;其次广泛搜集传统美德故事,提炼精髓,构筑校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再次,充分挖掘美德故事的时代意义,力求实现校本课程的最大教育作用;最后,分析传统美德故事与语文教材的契合点,编纂校本课程。

关键词:传统美德故事;部编初中语文教材;契合点;校本课程

为了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教育部于2014年颁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其中明确指出:“鼓励各地各学校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开设专题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这一指示精神,已经在新版的部编语文教材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与其相应的是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建设。结合本地区的发展现状,和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通过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教育精髓来构建校本课程,是既能大力贯彻社会主义教育发展方针,又能有效实现新时代教育指导精神的良好举措。

一、传统美德故事与初中语文教材相结合构建校本课程的意义

首先,教育部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已经明确指出,“鼓励各地各学校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开设专题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这既体现了校本课程建设的必要性,又指明了校本课程建设的方向和策略。因此,我们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教育资源来建设校本课程,是对这一是指精神的很好体现和大力落实。

其次,新的课程改革推行的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体制,以传统美德故事与初中语文教材相结合构建校本课程,是对这一课改方针的落实和完善。

再次,优秀传统美德故事,既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又是这一精神的鲜明而又生动的体现,广为传颂、通俗易懂,以传统美德故事来构筑校本课程,既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继承和发扬,又符合中学生的受教育特点,易于中学生接受和传颂,能够更好地起到教育引导作用,实现校本课程的实施意义。

二、传统美德故事与初中语文教材相结合构建校本课程的策略

(一)充分调研,寻找教育点,明确校本课程的建设方向

校本课程,顾名思义,是以校为本的课程,要符合本校的学情,要能够解决目前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能够有力地促进本校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校本课程的这些意义和价值便是校本课程建设的目标和方向。要想更好地实现校本课程的这一意义,就需要做最切实际的调研,既要有层次,又要有广度的进行多方面的调查,比如调查面要涉及到学生的道德现状、家庭教育的优劣缺失、社会环境的多种影响等。通过广泛的调查和取样,可以从中分析出最重要的教育点,最切实际的教育目标,最适宜的教育角度,最有效的教育方式等,其中以教育点为核心,它是构建校本课程的宗旨,是核心框架,必须明确清晰,如我们课题组曾通过充分调研和细致分析,最终确定校本课程的教育点为孝悌、感恩、诚敬、勤俭、立志五个方面。

(二)搜集传统美德故事,依据确定的教育点,筛选出精髓,确定校本课程的基本内容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数不胜数,散布在各种领域、各个阶层、各種资料中,这就需要我们做广泛的搜集工作,以求从不同角度体现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内涵。然后进行整理工作,可以分类成册,可以条纲缕目,可以多重版本,总之要便于后续的查阅、分析、比较、筛选工作的进行。

其后要做的工作便是依据之前确定的教育点,对所搜集到的大量美德故事进行充分的筛选。对同一类别的故事,要进行充分的分析,深刻的比较,合理的选择,最后精选出最适宜编纂校本课程的故事。这一过程常常难以一步到位的完成,很多时候需要做逐渐剔除的多次筛选,在一次次的分析比较中,在一遍遍的选择与剔除中,留存下价值最大的故事,确定最终走进校本课程的内容。

(三)深入挖掘美德故事的时代意义,发挥校本课程的最大教育引导作用

经典美德故事中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现实指导意义。我们古为今用,就要充分考虑到“古”与“今”的不同时代特点,就要充分考虑到当今时代的社会特色,就不能生搬硬套,死学死用,而是要充分分析它在当今时代具有哪些现实引导意义和德育熏陶价值,挖掘其中能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对学生展开教育,发挥其德育引导作用。绝不能不经加工和提炼,简单粗暴地灌输和导入,使其中不合时宜的封建糟粕也被学生吸收,产生不良影响和负面作用。

其次,时代是不断更新和变化的,新生事物层出不穷,而青少年还处于价值观的建立阶段,不够成熟和稳定,对于新生事物无法给予正确的认识和准确的是非判断。作为校本课程恰恰可以在这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以传统美德故事中的优秀思想和认识,引导学生辨别新生事物的优劣是非,端正他们对于新生事物的认识和态度,使其获得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拥有坚定而正确的认识和理念应对层出不穷的新事物和日新月异的社会,因此,校本课程要充分挖掘传统美德故事的新时代教育意义,使其发挥出最大程度的教育引导作用。

(四)分析传统美德故事与语文教材的契合点,编纂校本课程

所谓的契合点,就是指传统美德故事中与初中语文教材的联系最紧密之处,是从语文教材有效地延伸到传统美德故事的内容要点。以传统美德故事与初中语文教材相结合来构建校本课程,无疑要抓住二者的契合点来进行,使语文课程成为校本课程实施的基础,使校本课程在语文课程的基础之上进行拓展和延伸。以契合点为纽带,构建校本课程,既实现了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有效衔接,又充分发挥出校本课程对国家课程的补充作用,更能充分发挥出校本课程以校为本的切实教育引导作用,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问题,有力地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

实践证明,以传统美德故事为载体,构建校本课程,是建设校本课程的良好方式。从最初的调研,到最终的编纂,只要过程中力求细致精准、全面具体和与时俱进,就成构建出体现时代思想,具有积极教育引导作用,有效促进教育教学发展的校本课程来。

参考文献:

﹝1﹞《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2014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2011

﹝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2012

﹝4﹞《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2017

猜你喜欢
契合点校本课程
小学英语口语训练与普通话口语训练契合点探索与实践
寻找知识“契合点” 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注意力经济时代的出版业危机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试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找到大学英语与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的契合点,提高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