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宁
摘要:中国社会主义特色进入新时代,国际学生规模不断增大,要求国际教育管理质量有所提升,这需要国际学生辅导员队伍强化内涵建设,要从专业化定位、政治化站位和激励化培养等方面引导他们实现职业化成长,成为我国在新时代下实施国际教育的坚实力量。
关键词:国际学生;辅导员队伍;职业化
有研究表明,中国已经成为最大的制造国家,国富民强带来的国际效应,使近来年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需求呈现显著增长。国际学生教育在中国社会主义特色新时代下,承担着更重要的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教育改革发展的任务。据统计,中国来华留学生总人数表现出逐年递增趋势。[1]作为中国智能制造大省,2020年江苏成为外籍人士来华学习主要目标省份,每年在江苏就读的各类外国学生达到5万人。这意味着对于高校而言,新时代下高校尤其是江苏高校如何推进国际学生辅导员队伍的內涵建设,培养卓越辅导员团队成为了新的探索点。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国际学生辅导员专业化定位不准
目前国际学生管理运行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内部职能型管理模式。一般是由学校“对外交流与合作处”或“外事管理办公室”等对外职能部门,负责国际学生日常事务管理,而课程安排由就读专业所属二级学院与学校的教务部门共同协商安排。国际学生管理者一般由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或二级学院专任教师兼任。另一种是外部事业部型综合学院管理模式。设立“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专门对国际学生的招生、签证、入学、生活、教育、教学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直接管理[2],这种模式下的辅导员大多来自学校普通辅导员队伍。
作为国际学生辅导员,他们有着更高的能力要求,不仅因为精通外语成为工具性人才,而且因为具备文化认知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实践型人才,更因具备协调能力成为管理服务型人才[3]。这些都与普通教师或辅导员有着一定程度的区别,他们有自身的专业化要求。
(二)国际学生辅导员政治站位不够
国际学生辅导员大多被日常管理、签证办理、教学安排等具体事务性工作所牵绊,思想政治教育被置于可有可无的地位,这缘于辅导员对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对象的定位有所偏差。如大多数人一样,他们认为思政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的产物,中国学生很有必要开展,但对国际学生没有太多意义。尽管辅导员大多是中共党员,但由于理论学习的认识不深,政治站位高度不够,所以没有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思考对国际学生开展思政教育的意义。
(三)国际学生辅导员职业化道路不明
部分高校已经开始设立国际学生专职辅导员岗位,但并未给予足够关注和关心,由于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国际学生辅导员在高校中辅导员队伍中的地位十分微妙,培训和进修机会较少,成就感、获得感体验较弱,在职称晋升和职业发展方向等各方面也毫无优势,甚至没有保障,这些现状都于国际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极为不利。
二、强化建设的对策
(一)推动专业化定位,明确岗位要求
一个合格的留学生辅导员,首先是一个党员,其次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最后是一个面向外国学生的教师。这就决定了他应该具备“五能”:一是能够熟练地使用外语,在与国际学生交流时能用他们的语言风格尽可能融入其中,这是开展其他工作的基本前提;二是能从中国当前新形势下的政治大局角度看待问题,研究矛盾,制定目标,从政治高度明晰思政教育的意义;三是能理解并尊重其他文化和文明的价值,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学生所在国家的宗教习俗都了然于胸,方能与国际学生架起沟通的桥梁;四是能熟悉和掌握党的外事工作原则和国家的外事法律法规,保证工作能行之有据,言之有理;五是能开展必需的心理疏导和就业指导,帮助留学生进行必需的心理调适,指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4]国际学生辅导岗位职责应通过制度化来引领专业成长。
(二)提升政治化站位,明晰工作重心
1.坚持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浸润
国际学生是中国故事、中国方案的传播者,他们将成为中外交流沟通的纽带[5]。对国际学生开展思政教育,可以增加他们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成为亲近中国的对华友好人士,为国家战略更好推动营造国际和谐氛围。教育中不能照搬中国学生教育的模板,而应该有步骤、分层次、多维度地开展,要徐徐图之,以润物细无声的姿态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由图及景,由文及事,由物及史。先通过风景照的介绍吸引学生,然后实地游览,从乡村到都市;每个景都有背后的故事,再从故事展开讲述中国的人和事,在风土人情的感染下,介绍中国发展的光辉历史,再引至现代的国情和当前国策的,宣传国策制定的背景和对国际人民的意义。国际学生辅导员可以通过沉浸式的教育,加深国际学生对中国的了解,感受中国对世界人民的善意和热情。
2.促进中国文化与国际优秀文化的交融
国际学生是中国先进文化创造和传播最直接的输出单位。文化的交流和展示要跟生活有机融合,在日常生活中搭建平台。民以食为天,中国的传统节日通常都与特定的美食相关,在传统节日里请国际学生品尝中国民俗美食,这是激发国际学生交流热情的良好开端。以食物入手,铺陈开来,中国的民族服装也极具特色,唐装、汉服、中山装,文化交流活动中各国服装的展示,从而引伸到面料的编织,如宋锦、云帛;图案的印染、刺绣,如苏绣、腊染;这些细节的背后是中国传统技艺的展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组织国际学生在旅行中感受走在世界技术前列的高铁,看看“基建狂魔”的神奇作品,这些都是中国智慧和中国意志的极好展现。
(三)实施激励化培养,激发工作活力
辅导员岗位的评价标准,各高校早已自成体系。但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这些评价指标尽管相对客观,可以判断人岗适配程度,但对调动辅导员的主观能动性仍显不足。辅导员队伍建设应该坚持从他们的需求出发,方能形成激励效应。要满足辅导员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向往,需要通过学校进一步完善激励体系。
三、结语
国际学生辅导员在国际学生教育和管理中发挥着骨干作用和核心力量。一个优秀的国际学生辅导员不仅要做学习中的“教书匠”,生活里的“陪伴者”,还应该努力成为思想上的“领路人”[6]。由于教育、服务对象受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国际学生辅导员的工作难度更甚,他们常常是高校中业务优秀、能力突出的教师群体。因此稳步推进国际学生辅导员的内涵建设,促进其职业化成长,是打造卓越辅导员团队的必要前提,是提升学校国际影响力的内在要求,是推动中国国际教育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
参考文献:
[1]吴迪.“一带一路”背景下来华留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9(9):643-646.
[2]彭庆红,李慧琳.高校来华留学生事务现行管理模式分析与分层管理模式探索[J].现代大学教育,2013(1):51-56.
[3]鲁烨.国际化与本土化:留学生辅导员职业素养及其建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4):83-85.
[4]王慧.角色理论视角下的留学生辅导员岗位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5(1):55-58.
[5]李宝贵,李博文.新时代国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义、特点、内容与路径[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7):14-15.
[6]段佳蓓.国际学生专职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思考[J].智库时代,2020(13):58-59.
基金项目:2017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区域经济视野下职业院校卓越教师团队培塑策略研究》(2017SJB1457)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汪 宁(1977—),女,江苏常州人,讲师,高等教育学硕士,主要从事高等教育,思政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