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会鹏
(临沂罗庄中心医院口腔科 山东 临沂 276017)
错合畸形是因为青少年在发育中有口腔不良习惯、替牙异常或患有牙周病、受伤等造成牙齿错位、上下牙弓牙合异常[1]。一般通过拔牙、戴矫正器对上下颌牙齿进行前后移动进行矫正,牙槽骨形态对牙齿移动范围有限制,在矫正牙齿时要注意牙槽骨厚度,若牙槽骨厚度较薄对牙周组织和牙根会造成伤害[2-3]。临床上发现在矫治青少年错合畸形中牙根吸收、牙骨开裂等不良情况时有发生,导致病人矫正效果不理想。探究口腔锥形束CT在矫治错合畸形临床效果,详细研究如下。
表1 病人矫正前后牙根长度对比(±s)
表1 病人矫正前后牙根长度对比(±s)
?
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口腔科收治的120例青少年错合畸形病人进行研究,根据抽签法进行分组,实验组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10~17岁,平均年龄(13.5±2.6)岁均;参照组60例,男40例,女20例;年龄11~16岁,平均年龄(13.5±2.3)岁。所有研究病人身体基本信息对比不存在明显差别(P>0.05),存在可比性。
纳入标准:未进行过矫正;无颌骨大小异常;无上下牙弓间关系异常;经告知后病人自愿接受研究。
排除标准:先天遗传因素;牙齿数目异常;心、脑血管疾病严重,恶性肿瘤者;内脏器官受损严重者;家族遗传疾病或精神病史者。
1.2.1参照组 病人通过传统X线检查后,医生根据检查数据制定矫正方案,将病人上颌部位的第一颗前磨牙和下颌部位第二颗前磨牙拔除,使用直丝弓矫正器矫治,随后根据病人矫正情况更换弓丝,直到牙齿排列整齐取出弓丝[4]。
1.2.2实验组 矫正前:病人通过锥形束CT在口腔右侧下颌和左侧下颌约40mm处进行扫描。医生记录病人牙槽骨厚度、颌骨密度,牙根尖到唇侧骨皮质垂直距离,检查牙齿排序、数目等,多次检测后使用直丝弓矫正器[5]。矫正后:病人需要每日三次漱口减少口腔细菌滋生,若发现有脓性分泌物或螺丝钉松动的情况需及时复诊,定期复诊;医生通过锥形束CT检查牙齿整齐、牙合能力良好后可拆除直丝弓矫正器,对病人进行最后CT检查。
对牙齿水平面、横断面、失状面进行测量,观察两组病人矫正后上颌中切牙、侧切牙、尖牙,下颌中切牙、侧切牙、尖牙牙根长度;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后不良反应,开窗:牙齿根部表面有断开痕迹,但牙槽嵴顶无痕迹;开裂:牙槽嵴边缘至牙根有受损现象;牙周组织受损:牙齿酸痛、咬合异常、牙龈出血等。
将数据纳入SPSS22.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以(%)表示,t检验与χ2检验,P<0.05可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病人矫正后牙根长度比参照组减小,差异明显(P<0.05),见表1。
实验组病人矫正后不良情况总发生率46.67%明显比参照组病人总发生率83.33%低,差异较大(P<0.05),见表2。
表2 病人矫正后不良情况发生率[n(%)]
错合畸形在儿童及青少年间发生率较高,这种牙颌畸形对病人咬合功能和牙周健康不利,矫治过程中通过移动上下颌牙齿位置,改善病人咬合功能[6]。研究发现,牙齿在向内收缩时唇舌向转矩能力控制差,上颌切牙移动范围过广,牙根、牙周组织及颌骨受到挤压导致牙尖受力过大,使牙根接触唇侧骨皮质,造成穿孔、牙根吸收不利等症状[7]。因此,在病人进行矫正之前要对病人口腔内各项情况进行检查,并对病人牙根长度、牙槽骨厚度及牙齿排序等情况多次检查,准确了解病人口腔牙齿生长方向及移动范围,制定正确合理的治疗方案,减少牙槽骨开窗、开裂、牙周组织受损的不良事件,促进牙根吸收恢复,促进矫正效果的提高[8-9]。
锥形束CT能对病人牙骨厚度、高度形成三维立体图,了解牙槽骨等病人口腔内情况,能预防牙根、牙周组织破坏等不良事件[10]。研究发现使用锥形束CT矫正后病人牙根长度比使用传统X线短,牙根吸收良好(P<0.05);且使用前者矫正后病人牙槽开裂、开窗、牙周受损等不良情况发生率比后者低,差异较大(P<0.05),锥形束CT辅助治疗减少病人治疗后牙齿不良事件的发生,对促进病人恢复有良好作用。
综上所述,在临床上使用锥形束CT在青少年错合畸形矫治能有效促进牙根恢复,减少牙周组织受损、牙骨开裂等不良情况发生,值得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