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领
[摘 要] 高职院校是我国新课改教育的重点改革单位,也是为社会和国家输送综合型职业技术人才的育人基地。所以,在国家全面深化改革教育的形势下,高职院校也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积极推进教育改革行动。尤其是像历史这种具备较高教育意义的课程,必须进行改革以提升教学效果,使人才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高职历史课通过让学生体验、思考以及感悟的方式学习历史文化,提升自身的历史文化素养,从而在价值观层次上完善学生的人格,提升他们的创造力。在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方面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结合个人实践对高职历史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探究,以期能对广大高职历史教师有一些帮助。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历史课程;有效策略;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48-0152-02
一、历史课程在高职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意义
(一)提升自身修养,增强学生智慧
读史使人明智。学生能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增强自身的信心和智慧,将自身所遇到的一些事情和历史中的事情进行对比,从而寻找到解决办法,达到明辨是非、深谋远虑的效果。我国对历史教学一向很看重,我国自身具备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将这些丰富灿烂的历史文化融入教学内容之中不仅可以起到独特的育人效果,还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二)提高民族自信心,培养爱国情怀
中国历史讲述了我国几千年的发展历程,其中既有光辉灿烂的时候,又有濒临家破人亡的危急时刻,学习这些内容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民族自信,让他们对自己的家园更加有归属感,培养出家国情怀。在中国历史的学习中,不乏英勇爱国的英雄事迹,这些内容能够促进他们政治觉悟的提升,让他们一步一步地培养出理想和信念。此外,有关于中国革命史的内容,不仅能让他们了解到近些年的国情,还能让他们对共产党的领导更加有信心,從而坚定不移地跟随党和国家的号召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奉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三)认清自身使命,提升社会责任感
高职学生为身负专业技术和一定文化知识的青年人才,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和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是否有足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对我们国家经济水平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具备重要的意义。近些年社会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和经济结构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社会阶层开始出现分化的趋势,社会观念也开始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态势。高职历史课堂作为培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阵地之一,发挥着为社会源源不断输送人才的重要作用,能够提升学生对社会责任的认知,让他们在新时代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背景下,认清自己的定位和使命,以新一代综合型人才的精神面貌走向工作岗位,持续利用自身技术和知识发光发热。
二、当前高职历史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方法陈旧,难以引起学习兴趣
当前高职历史教学课教师大多还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再加上受到课时、教师任务、教学设施的制约,历史课堂缺少了很多的趣味性。而且因为有考试的硬性要求,教师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大量的历史知识,教学内容的理论性和任务都比较重,因此,教师必须采用最实用的教学方法。这就导致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把知识讲解放在教学首位,没办法在课堂授课过程设计上加入太多的自主性活动,就算有课堂互动也都是停留在简单的师生问答层面上,还是以教师的讲解为课堂的主旋律,学生只是机械跟随着教师的节奏死记硬背知识点,在课上的参与感很低,更别说调动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了。
(二)教学内容落后,脱离专业课程和社会实际
就目前的高职历史课本教材而言,各校采用的历史教材版本不一,内容相对来说也较为陈旧,很难满足新时代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在教材编写上并未能从深层次上全面探究和思考中国历史文化,缺乏对中国历史文化有机的同一性认识,在分析民族精神上也不够深刻,而且存在和学生实际生活脱离的趋势。再加上有一些高职院校的历史题材是自己编写的,由于编写团队的专业素养不足,教学经验和功底不够深厚,在创新意识上也有所欠缺,编写出来的教材在知识体系、内容深度上均质量偏低,导致高职历史教学质量下降。
(三)历史课程重视不足,投入精力过少
对高职院校来说,其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因此,校方对于历史课程的重要性认知不到位。虽然说历史课程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方面以及健全人格方面有重要的意义,但是这些并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一个长期潜移默化的过程,因此在教学效果上很难让校方认识到历史课程的重要作用。基于此,校方对历史课程的课时和教学投资都过少,这进一步使历史课程在高职教育体系内的地位更加尴尬,甚至有些院校存在随意删减历史课程的情况。
三、高职历史教学的有效策略应用
(一)重视教材质量,贴合学生专业和实际生活
高职历史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分析辨别能力、价值观以及情感态度,是培养他们人文素养和思想品德的优质载体。因此,在选用教材或者编排教材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教材内容的社会性、合理性和多样性。要想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根据班级的实际学情和学生的群体特征对教学内容进行删改优化和重新整合,把那些理论性过强和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较少运用到的内容删去,多增加一些社会热点内容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例如适当增加一些社会史、文化史、经济史以及国内外的最新政治动态或者焦点新闻,在社会性实践内容上还可以增加一些与学生生活、就业联系性较强的内容,从而将历史课的教学内容进一步扩大,让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量都能获得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还要多加入一些和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知识,以通过历史教学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
(二)改革考核和教学模式,注重实践和理论的结合
这一代的高职学生相对来说比较特殊,他们由于国家政策影响,大多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从小在长辈的无尽宠爱和娇生惯养中长大,基本不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表现在学习上则为一碰到较难的知识就退缩,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都很差。高职院校从教学目标上就决定了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实践能力不能脱离理论知识单独存在,只有实践和理论做到有机统一,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全面发展。因此,高职历史课程必须做到既能让学生构建出完善的理论知识体系,又能让他们的实践能力得以发展,高职历史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打造具备历史特色的课程体系,通过实践和理论的有机结合渗透德育;(2)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让他们在历史课的学习中培养出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讓他们在实践过程中重视理论的验证,并且将这点以实践心得体会的书面形式体现出来,和他们的期末历史成绩联系起来,让他们发自内心地重视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愿意在历史课程的学习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实现历史课教学在理论与实践上的真正结合,需要学院、系部和历史教师做出详细的实施计划。按照计划,让学生走出校园、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通过与社会现象、社会上的人和物发生关系,自觉地运用自己所学到的历史知识去解决身边的问题,在实践中甄别是非。这样让学生不但学到更多的知识,而且可以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通过勤工俭学、社会调查和青年志愿者等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进而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此同时,学生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能得到一定的锻炼和提高,为自己成长为社会有用之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积极开展课堂活动,创设合作学习的情境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合作学习情境是个人学习、合作学习和竞争学习三种课堂学习情境中最佳的学习情境。在合作学习方面,其理论家约翰逊认为:“虽然现在合作学习的学习情境运用得还最少,但是合作学习仍然是三种学习情境中最重要的一种。学生的合作活动是课堂活动的重点,这是通过专门的课堂教学研究得出的结论。”现代教育改革实践表明,教师在教学中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和学习的指导者,更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合作者;学生在教学中不仅是知识的接受者,更是知识的探索者和主动学习者。可见,采用合作探究模式符合现代教育改革的理论和实践要求。
(四)开创专业特色教学,增强历史课程专业性
历史课堂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人学习爱好,首先为学生明确历史教学要为专业服务这一教学导向,其次还要在历史课的备课、教学设计、课堂举例等环节渗透专业知识,让历史课堂教学和专业教学紧密相连,把学生的专业学习情结逐步迁移到历史学习中来,从心理上逐渐消除对历史的歧视情绪,为教学过程中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习创造环境。
四、结语
我相信,只要全体高职历史教师共同努力,必将能将高职历史教学模式进一步创新和完善,从而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高职历史教学途径,有效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从而在就业时提升竞争力,让他们以较强的综合素质与竞争者拉开差距,让他们能学有所获,为其以后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石。
参考文献:
[1]温海英.浅析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历史意识与现实关注问题:以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6):263-264.
[2]祁玉红.谈高职历史教学创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6):37-39.
[3]王标.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视域下的高职高专历史教学探析[J].才智,2019(31):206.
[4]吕彦,刘丽超.新疆历史教学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爱国情怀途径初探[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11):162,164.
编辑 王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