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燕萍
[摘 要] 近年来,顶岗实习已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但目前许多高职院校酒店专业在组织学生实习的过程中都面临不少困难。从学校、学生、酒店三方面阐述了顶岗实习的意义,分析了实习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 键 词] 高职酒店专业;顶岗实习;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50-0178-02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文件提出:高职院校应“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学生实习实训时间不少于半年”。教育部联合五部委先后印发的《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教职成〔2016〕3号)等相关文件,要求高职院校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通过跟岗实践教学和顶岗实习等形式,强化理论基础,提升职业技能。
如今,顶岗实习已成为高职院校实践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顶岗实习,能促进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沟通,使学生获得真实的职业体验,提高工作能力,为进一步就业打下基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旨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顶岗实习这一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职酒店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意义
(一)学校方面:了解市场需求,调整培养方案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学校不仅要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专业技能,更要具备实战型的管理能力。而实战的途径之一就是顶岗实习,学校通过安排学生进酒店实习,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进一步了解市场需求,从而检查教学效果,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二)学生方面:运用所学知识,锻炼自身能力
职业教育注重实践教学,重视学生技能的培养。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更乐意参加实习,希望通过实习来检验自己掌握的知识,在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大多数实习生都能够在实习期间抓住机会,努力工作,在实践中全面掌握酒店各岗位的工作流程,学习为人处事的方法,锻炼自己的能力,施展自己的才华,为下一步正式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酒店方面:缓解用人压力,节约人力成本
大部分酒店淡旺季比较明显,为节约成本,酒店留有较少正式员工,通过临时招聘和招收实习生来缓解用人压力。一方面实习生对薪金的要求不高,减少了酒店的人力资源成本;另一方面高职学校的专业实习生已初步具备了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应的技能,经过简单的业务培训就能上岗,为酒店节约了培训费用。
二、高职酒店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方面
1.缺乏严格细化的规章制度
学生实习需要有完善的实习指导计划和细化的规章制度。但目前大多数高职学校的实习计划过于笼统,计划中有很多内容如实习进度、实习内容和实习岗位等规定很含糊,对于实习过程中学校、企业、学生、指导教师各自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也没有明确的规定,对实习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
2.“指导教师”一职形同虚设
一方面很多高职校只是给酒店的实习生指定了带队老师,并无专业指导教师,即使有专业指导教师由于本身课务繁重,分身乏术,没有事情发生就很少与学生联系沟通,并没有履行应尽的职责;另一方面在处理酒店与实习生矛盾的问题上,学生希望指导老师能帮助自己维护利益、减轻劳动负担,而酒店则希望指导老师能安抚学生情绪,不干预酒店人事。多种因素干扰使得指導教师的作用难以发挥。
3.考核制度不健全
大多数职业学校并没有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实习考核制度。首先,对学生的考核主要来自酒店对学生的评价,这种考核维度单一,失之偏颇,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其次,对于指导教师并没有明确的考核要求,缺少行为约束,使得很多指导教师并不能积极地投入实习生管理工作中。
(二)实习生方面:对实习的认知不足
学生入职前,对实习抱有美好的憧憬和渴望,希望通过实习锻炼自己的能力。入职后,接触到酒店的日常工作,发现很多工作比较繁琐、单调,与预想的差距较大,从而产生心理落差,加上不能及时转变角色、调整心态,慢慢产生厌烦心理,对繁重的工作产生消极抵抗的情绪,甚至开始逃避或选择放弃实习。
(三)酒店方面
1.从自身利益出发进行岗位分配
在岗位分配方面,酒店往往考虑自身经营需要,将实习生安排在基层服务岗位上,为了节约人力成本,不提供轮岗的机会。学生失去了学习的机会,无法全面掌握各部门各岗位的服务程序及工作流程,只能周而复始地做着重复劳动。此外,实习期间经常会被安排最脏最累的工作,美其名曰“磨炼”,使得学生的工作热情不高、实习效果不佳。
2.缺乏系统有效的培训
酒店往往只注重对在职员工的培训,却很少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岗前培训。一般实习生到酒店后进行简单的人事培训,随即分配到岗,实行以老带新、师傅带徒弟或者领班主管负责制。但往往有些师傅由于工作繁忙或者怕实习生赶超自己,不愿意传授技能给他们。学生只能机械地照着做,学不到系统的技能和服务程序,导致在对客服务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严重影响服务质量。
3.忽视了对实习生的人文关怀
酒店大多对实习生不够重视,将他们看作酒店的廉价劳动力,从自身利益出发,一味地关注实习生的工作效率,忽视了在高强度工作下的情绪波动。对学生的思想、生活关怀不够,缺乏应有的情感沟通,无法确切地感知到实习生的真正需求,更不能給实习生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
三、高职酒店专业顶岗实习的对策
(一)学校方面
1.形成系统的实习生管理制度
首先,为了保证实习工作的顺利实施,学校需要制订明确的实习计划、实习大纲,组织专业教师制定相应的实习指导用书,编写指导教师工作手册和学生实习手册。其次,学校与企业签订顶岗实习协议,应包括实习的岗位、薪资等具体内容,且明确双方在实习生管理过程中的责任与义务。再次,召开实习动员大会,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实习、了解实习单位、明确个人定位、完成角色转变。最后,建立酒店常驻或定期巡视制度,及时关注学生的工作状态及思想动态,对学生进行情绪疏导和专业指导。
2.设立指导教师和实习组长
在实习生管理中,学校应设立专业的指导教师,并明确其职责及工作内容。指导教师要加强与酒店、学生的沟通,每隔一段时间就深入酒店了解学生实习情况。在各个实习的酒店分别选定能干、负责任的同学担任实习组长,肩负起该实习点的日常行为管理工作,并且与指导教师保持密切联系,汇报实习情况。安排实习工作的有关负责领导,也应该有计划地前往实习酒店了解、掌握有关学生的实习情况,让学生感受到学校和教师的关怀,从而安心工作。
3.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
对实习生的考核,应实行校企联合管理的方法,指导教师和酒店的管理人员定期交换意见,评定学生的实践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由酒店和学校共同进行表彰,并颁发证书,这样有利于激发实习生的工作热情。实习生实习结束后,学校要及时组织学生开展实习经验交流会,全面总结收获与心得,了解学生在校学习到实习整个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学生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加大实习报告在实习评定中的比重,并且建立专门的实习档案,为实习生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二)学生方面:明确定位,调整心态
实习生要明确实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运用所学的知识、锻炼自己的能力。在实习中,应树立主人翁精神,避免以自我为中心,形成以集体利益为先的意识,服从酒店的管理和安排。学会调整心态,不因个人情绪,而对实习产生不满。学会去适应环境,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正确看待实习中出现的问题,通过自己努力去克服,而不是一味地埋怨、消极对待或依赖老师和酒店解决。只有这样才能胜任酒店工作,完成实习任务。
(三)酒店方面
1.合理安排实习生,做到人岗匹配
对于新进实习生,酒店应通过面谈沟通、问卷调查等形式充分了解他们的心理素质、性格特征、优缺点、求职意向,结合各岗位的具体要求,安排合适的工作,做到人岗匹配。并在实习过程中,根据其工作表现、兴趣爱好进行轮岗,为实习生提供适应不同工作、掌握多个工作岗位流程的机会,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也为将来晋升管理岗位创造条件。同时,轮岗制度避免了重复、单调的劳动,使学生对工作持有新鲜感和积极性。
2.对实习生进行有效系统的培训
对于消费者来说,任何员工都代表着酒店,他们并不会区分实习生和正式员工。因此,酒店的培训部门及人事部门要形成合理的培训体系,既要将培训落到实处又要重视培训效果,做到事事有标准、人人有师傅,让实习生从业务技能到心理素质都能得到锻炼。同时,每位实习生必须经过严格的考核,符合岗位要求后方可上岗实习,这样才能保证服务的一致性和规范化。同时,实习生有强烈的动手欲望和表现欲望,在培训的过程中他们往往希望可以参与到实践中去,酒店应放手让他们去做,遇到错误时多纠正少指责。
3.对实习生进行情感管理
情感管理需要管理者与员工的直接交流与沟通,管理者要向员工敞开大门,听取他们的心声,了解员工真正的需要。实习生在初入酒店的时候往往不习惯酒店的制度管理,需要酒店与他们进行情感上的沟通,让其产生认同感,快速适应酒店的制度,减少与酒店的矛盾,让他们迅速融入酒店的工作中来,提高工作效率。在实习初期,学生大多无法适应酒店高强度的工作,常常是“怨声载道”,对酒店产生许多的不满情绪。通过情感管理,让实习生充分意识到工作与学习的差异,切身地体会酒店工作的乐趣。同时,实习生更能理解管理者的行为,变埋怨为主动接受,积极配合,并从中感受到酒店对其成长发展的帮助,提高对酒店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杨雅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创新模式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4(25).
[2]谭小莉.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旅游群专业为例[J].企业导报,2012(14).
[3]陈海彬.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探讨[J].金色年华(教学参考),2012(12).
[4]李文英,袁蒙蒙.酒店对实习生有效管理的探讨[J].华章,2011(30).
[5]王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习效果调研报告[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编辑 司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