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 张宏敏
[摘 要] 临床护士及护理带教老师由于长期工作繁重,工作压力比较大,容易发生职业倦怠,直接影响服务患者的质量及带教水平。心理资本能够促进个人产生积极的心理状态,可以提高临床护士及护理带教老师的主观幸福感,有利于他们工作的开展。对临床护士及护理带教老师心理资本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对临床护士与护理带教老师心理资本的发展予以展望,以期临床护士及护理带教老师心理资本的发展和进一步的完善。
[关 键 词] 护士;护理带教老师;心理资本;研究进展;研究展望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50-0156-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不同学科需要进行交叉融合。自Luthans等提出心理资本这一概念后,心理资本也成为护理教育的一个热门问题,护理学者纷纷将临床护士及护理带教老师的心理资本纳入其研究范围之中。护士是医院重要的人力资源之一[1],在醫院技术人员中所占比例最大,而临床护士由于长期工作繁重,工作压力比较大,护士的心理状况不理想,很多护士存在焦虑情绪,对工作和生活感到不满意[2],不仅影响护士的健康,还影响服务患者的质量,一部分带教的护士还会影响带教的水平,也不利于护理教育的发展。心理资本是临床护士及护理带教老师促进个体积极发展的一种内在力量,可以增强临床护士及护理带教老师的主观幸福感,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现将临床护士及护理带教老师心理资本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一、心理资本的概念内涵
心理资本是能够促进个体在组织中产生积极组织行为的心理状态,包含四个组成部分,分别为自我效能、希望、韧性、乐观[3]。自我效能是指在特定情境下,个体有信心以采取和付出必要的努力在挑战性的任务中获得成功,即个体对自己能够取得成功的信念;希望是指个体坚定目标,愿意用多种途径实现目标;韧性是指个体陷于困难和逆境时,能够坚持不懈,恢复甚至超越常态,即个体具备应对逆境的能力;乐观是指个体对成功采取积极的归因,即个体有积极的心态。心理资本是一种综合、整体的心理力量,是促进个体价值提升和取得成功的一项重要“软实力”。
心理资本是临床护士及护理带教老师促进个体积极发展的一种内在动力,是继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后,又一个重要的资本,是促进个人成长和提升的心理资源。换而言之,心理资本作为一种心理资源,能够投资与开发[4]。
二、心理资本的测量工具
心理资本量表最早是在2007年,由国外学者Luthans等制定;李起平[5]在2008年对该量表进行翻译,该量表共有24个条目。其中,条目1~6为自我效能部分,条目7~12为希望部分,条目13~18为韧性部分,条目19~24为乐观部分。其中,条目13、20、23为反向计分,其余条目为正向计分。该量表测得的分数越高,说明其心理资本水平越好。在2010年,骆宏[6]等人结合中国文化背景及护理工作特点,对心理资本量表进行了修订,去除了原量表的第13、19、22、23四个条目,由原量表的24个条目修订成20个条目;在2012年,王维宁[7]对心理量表进行了进一步的净化,去除了原量表中的第2、5、13、19、23六个条目,形成的心理资本问卷,包含18个条目。目前,关于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心理资本的相关研究,量表多采用李起平翻译的24个条目的量表。
三、心理资本的判断标准
因为学者们采用的量表不同、条目数不同,采用心理资本的条目均分来判断心理资本能力高低,有更广的适用性。心理资本的条目均分≤2.25分,为极低水平;条目均分在2.26~3.50分之间,为偏低水平;条目均分在3.51~4.75分之间,为中等水平;条目均分≥4.76分,为高等水平[8]。
四、心理资本的研究现状
(一)临床护士心理资本的研究现状
研究结果显示[9-10],临床绝大多数护士的心理资本处于中等或偏低的水平;祝月苹[11]等人的研究显示护士的心理资本与其工作绩效呈正相关,护士心理资本越高,其对工作投入越多,工作绩效越好;陈霞[12]等人的研究显示护士的心理资本与其职业倦怠呈负相关,护士的心理资本越高,其越不容易产生职业倦怠,降低了离职意愿;孙秀梅[13]等人的研究显示护士的心理资本与其隐形缺勤呈负相关,护士的心理资本高,可以减少隐形缺勤的发生,提高科室的工作效率;王斐[14]等人的研究显示护士的心理资本的希望和乐观维度对其岗位胜任力有明显的正向预测作用,护士心理资本这两维度的分数越高,护士越能很好地适应临床护理工作;李培珍[15]等人研究结果发现护士的心理资本与其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护士的心理资本高,其主观幸福感强,工作满意度高,有利于工作的开展。大量的研究证明,心理资本对护士个人、医院组织,乃至整个社会都有巨大的积极效应,心理资本有助于提升护士积极的工作态度及绩效,增强护士主观幸福感,甚至对解决工作—家庭冲突也有积极作用[16]。
(二)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心理资本的研究现状
目前,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心理资本的相关研究较少。研究结果显示[17-19]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心理资本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心理资本对其工作投入、胜任力及工作绩效有正向预测作用。也就是说,提高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心理资本,有助于提升其工作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带教能力,有利于护理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五、研究展望
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既要承担临床护理工作,又要适应护理教育的发展[18],工作繁重。所以,提高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心理资本,是十分重要的。目前,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心理资本研究仍处于初步阶段,未来还有很多研究要做。研究者可以研究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心理资本与抑郁症状之间的联系,据研究结构显示近89%的临床护士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其中,中重度抑郁人数比例高达25%[20],而Shen[21]等人研究表明高校教师心理资本与抑郁症状负相关,心理资本是抑郁的保护性因素,所以研究者们还可以做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心理资本与抑郁症状相关性的研究,为减少临床护士及护理带教老师抑郁症状提供科学的依据。除此之外,还可以研究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心理资本与实习学生学习效果及护生满意度之间的联系,为提高实习学生学习效果及护生满意度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梁丽玲,邓娟,叶旭春.上海地区护士心理资本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调查[J].上海护理,2019,19(5):26-29.
[2]赵娇,赵婷,田苗苗,等.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我国护士心理研究现状[J].全科护理,2019,17(25):3192-3194.
[3]翁金华,王月琴,程诚,等.心理资本对手术室护士职业生涯成功和留职意向的中介效应[J].职业与健康,2019,35(16):2241-2243,2247.
[4]王梦斐,李文俊,王怀勇.教师心理资本与工作动机对工作投入的影响:情绪劳动策略的中介作用[J].心理研究,2019,12(3):252-261,271.
[5][美]Fred Luthans.心理资本[M].李超平,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191-216.
[6]骆宏,赫中华.心理资本问卷在护士群体中应用的信效度分析[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0,19(9):853-854.
[7]王维宁,丁芬芳,杨彩丽,等.护士心理资本对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12):840-842.
[8]张琦,王霞.综合性三甲医院急诊护士心理资本现状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6,31(20):75-78.
[9]李赛梅,蒋维连,戴玉琴,等.急诊科护士心理资本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5,15(3):167-168.
[10]刘红,景雪冰,房晓杰,等.ICU专科护士工作压力源和心理资本对职业生涯状况影响的路径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8):1012-1016.
[11]祝月苹,季邦菊,周菊珍.护士心理资本、应对方式和工作绩效的影响因素及相关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9,34(15):1382-1385,1414.
[12]陈霞,胡娟,摆婷,等.护士心理资本对职业倦怠、离职意愿的影响研究[J].护理研究,2017,31(8):941-944.
[13]孙秀梅,保晶,许静,等.ICU护士心理资本与隐性缺勤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报,2019,26(7):70-73.
[14]王斐,孙丹丹,张向芬,等.急诊护士心理资本对岗位胜任力的影响分析[J].护理与康复,2019,18(6):23-25,29.
[15]李培珍,徐微微,邓慧.护理人员心理资本对主观幸福感的调节作用[J].全科护理,2019,17(13):1607-1609.
[16]金婷婷,章雷钢.护士工作-家庭冲突和心理资本对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5,12(4):251-255.
[17]郭中献,沙丽艳,刘洋,等.临床护理教师教学效能感对心理资本与工作投入的中介效应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6,31(17):75-77.
[18]段晓侠,王艳秋,潘文亮,等.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心理资本与工作投入相关性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8,43(5):657-660.
[19]李娜,張善红,关红,等.心理资本对临床护理教师评判性思维能力与胜任力的中介效应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8,35(8):620-623.
[20]王东博,华明蕊,潘悦达,等.北京市某三甲医院护士抑郁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8,35(2):225-227.
[21]Shen X,Yang YL,Wang Y,etal.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occupational stress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and the mediating role of psychological capital among Chinese university teacher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J].BMC Psychiatry,2014(14):329.
编辑 司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