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激励机制对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等主体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作用。在分析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职空乘专业激励机制研究的背景和重要性的基础上,以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空乘专业学生为例,从马斯洛需求理论、麦克莱兰成就需求理论等激励理论出发,探索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职空乘专业学生的激励策略,旨在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 键 词] 教育信息化;高职院校;空乘专业;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50-0044-02
新时代的高职学生基本都是以“00后”为主,他们的个性张扬、思想活跃、富有创新精神,但是也存在着学习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对于学习目标和未来发展的方向不明等诸多不足。虽然目前高职院校的空乘专业基本都实施军事化或半军事化管理,学生的行为、思想和积极主动性相对于其他高职学生来讲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在信息化背景下,高职空乘专业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自主能力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教师应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构建科学完善的一系列激励措施,进而促进高职学生自主能力的提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为社会和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
一、激励理论与实践依据
激励是持续激发人的行为、动机,让人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兴奋状态的心理过程,可以有效达到挖掘潜力、启迪心灵、激发动机之目的。根据现代激励理论的分析,主要包含需求层次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强化理论、同步激励理论等。比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根据人的不同情况和需求,将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准确把握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状况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激励效果。就像对一个生活贫困、长期挣扎在温饱需求上的人来讲,最大最强烈的需求就是最基本的生理需求,而采取精神层次的激励措施显然无法达到较好的激励效果。五年制高职学生自进入学校到毕业,时间跨度大,学生在不同的时间节点、不同的处境之中会有差异性,而且会经常变化。因此,高职院校应该经常性地用各种方式进行调研,弄清学生未得到满足的需要是什么,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激励。
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戴维·麦克莱兰通过对人的需求和动机进行研究,提出成就需求理论:在满足了基本的生理需求后,人们往往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求,在高层次需求中,成就需求、权力需求和亲和需求是三种最重要的需求:成就需求指的是解决问题、取得成功,将事情做得更好、追求事业上的优越感的需要,表现在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以及为自己设定具有挑战性的目标;权力需求是指对影响或控制他人以及不受他人影响或控制的需要,表现在对高层岗位的追求及对他人发号施令的欲望;亲和需求指的是与他人建立友好的人际关系、被他人接纳及喜爱的需要,表现在渴望与他人之间良好的沟通以及更倾向于合作而不是竞争的环境。结合非物质激励诱因及激励效果,基于高职空乘專业学生的成长环境、性格特征、心理需求等共性基础,对该群体非物质激励原因进行分析,找到有效激励方式。
二、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职空乘专业学生激励现状分析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空乘专业在课程教学、班级管理、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一)激励主体的素质参差不齐
就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空乘专业学生的激励情况而言,基本是依靠班主任、任课教师以及院系学生工作人员来进行激励,但是教师在学生激励理论掌握和激励实践经验等方面的表现并不如意,一方面教师在教学和班级管理中对于学生激励措施的实施,很多过于随性而缺乏相应的理论依据,其激励方式也基本是通过学分、工作、职业发展等方面进行引导激励,缺乏一定的深度和可持续性;另一方面高职空乘专业的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很多并非是空乘专业毕业或者没有空乘行业从业经验,对于空乘专业的内涵和发展方向并不非常了解,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了一定的距离感,丧失了威信和榜样作用。再加上老师、家长和社会对于高职教育的偏见,以及近些年将空乘职业当作“空中服务员”的片面理解,严重打击了高职空乘专业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使得学生的学习动力明显不足。
(二)激励客体的单向性
激励本身就是教师和学生主体客体之间的一种情感交流的互动过程,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空乘专业学生的激励机制基本都是以教师为激励主体、学生为激励客体的单向激励,学生成为激励机制中的被动者,却缺乏自我激励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在激励机制中主体作用的缺失,会让学生对于学习、自我成长缺乏积极性,大大影响激励效果。再加上五年制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是中考失利而无缘上高中的学生,很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存在着自卑感,激励客体的单向性特征会让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对于未来的发展和成长更是充满迷茫。
(三)激励方法不科学
在高职院校,学生激励机制的建立和激励策略的实施,需要充分考虑到高职院校的校园氛围、学习环境、生活环境等外界因素,以及高职学生自身的个性特点等内在因素,只有进行科学激励机制的构建和实施,才能达到理想的激励效果。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空乘专业虽然大多具有严格的管理措施和良好的激励方法,但是就整个学校的教学环境、生活环境、文化环境而言,并没有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良好的校园环境氛围的缺失必然会影响激励目标的实现。
另外,高职院校的激励方式单一、落后,基本是以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为主。物质激励主要表现在每年的奖学金以及笔记本、钢笔等各类学习用品的班级内部奖励。但是奖学金的名额非常少,仅仅局限于学习好的几名同学,而笔记本、钢笔等各类小的物质奖励对于现在家庭条件比较富裕的“00后”学生来讲,很难起到较好的激励效果。另外,精神激励方面也主要集中在“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优秀学生”等各类荣誉的评选中,但是各类评优除了成绩和各类活动的参加之外,良好的师生关系和教师对学生的印象分也占比较大,这种评比方式会让很多学生产生不公平的感觉,也难以起到良好的激励效果。
三、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职空乘专业学生激励策略分析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职空乘专业学生激励机制的建立以及激励策略的实施,需要在遵循客观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发展性原则、规范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原则的基础上,根据高职空乘专业学生的特点以及高职人才培养目标,采用目标激励、榜样激励、奖惩激励、竞争激励等方法,根据前文对于马斯洛需求理论、麦克莱兰成就需求理论等激励理论的分析与总结,对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职空乘专业学生激励策略分析如下。
(一)提升激励主体素质,转变激励观念
针对高职空乘专业学生学习现状和存在的缺乏自信心、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问题,首先,要加强师德建设,提升教师的道德素养,构建教师德育素养的评价体系,帮助教师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在学生激励中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其次,要加强教师培训,转变激励理念,提高教师激励理论素质和实践能力,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激励学生。比如班主任作为高职空乘专业学生主要的激励主体,只有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激励实践技巧,才能充分利用激励理论以及教育信息化背景的优势,拓展班级管理工作的方式与途径,提高班主任工作效率,科学有效地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师生的交流,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等方式激励学生,提升学生自信心,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目标,继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有效性。再次,需要提高空乘专业教师的专业素养、科研能力。
(二)信息化激励手段的运用
利用信息化创新管理模式,借助信息化管理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增强班级信息化管理的有效性等;利用信息化管理优势构建科学评价体系;用班级信息化管理系统收集差异性表现,完善评价标准;用大数据形成多元评价标准、丰富评价指标;用信息化手段形成评价、提高评价效果。
(三)结合激励理论,构建信息化激励机制
首先,通过整体打造智慧校园信息化环境、建立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长效机制、组建信息化创新教学团队和健全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绩效考核与奖惩机制以全面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通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其次,根据高职空乘专业的课程特点,建设空乘专业模块化、立体化、信息化的共享教学资源,并且引入多样化、全方位教学管理等方式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教学和学习的信息化程度,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挥,以实现激励目标。
(四)端正学习动机,优化激励内容与方法
首先,帮助学生端正学习动机,养成良好的自激习惯。培养学生逐渐养成自我肯定、自我赞许的意识,让学生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坚定成功的信念、纠正错误的观念,养成良好的自我激励习惯,进而帮助高职空乘专业学生坦然面对各类挫折。
其次,重视空乘专业学生的需求,优化激励环境。根据高职空乘专业需求,建设实训基地、图书馆、校园网络、集体生活设施等良好的育人环境。通过各类学生社团建设和丰富的社团活动的开展,营造积极进取的社团人文环境,让学生在浓厚的校园氛围和社团活动开展中实现自我激励。
综上所述,激励机制作为一种高职教育思想和教育手段,在信息化教育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实现空乘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的自我成长,必须从高职空乘专业的发展目标出发,结合高职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具体需求,构建完善的激励机制、优化激励内容、创新激励方法、营造良好的激励环境,才能让高职空乘专业学生实现外部激励和内部激励,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和新.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励机制刍议[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75-77,93.
[2]米欣.高职高专学生激励机制研究[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6(2):83-84,98.
[3]段静毅.双因素理论视角下的高职学生干部激励机制研究[J].职业教育(上、中旬),2017(16):69-71.
[4]陈恒英.高职学生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研究[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5(4):17-20.
[5]王有爱.谈高职学生发展性激励机制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7(6):31-32.
编辑 郭小琴
①基金項目: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职空乘专业学生激励机制探析(课题编号2020jyjx13)。
作者简介:王樾(1989—),女,汉族,江苏句容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空乘专业教学、组织行为学与人力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