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彦红
摘 要:爱国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它关系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对象是青少年,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我们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预备队,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他们一生的为人之本,做事之道,而且还关系到我们民族兴衰成败。疫情背景下的爱国主义教育,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还是一个实践问题,应当引起社会的重视,特别是中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战线上园丁们的重视。
关键词:疫情背景;道德与法治教学;爱国主义
多年来,爱国主义始终是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永恒不变的主题。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行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让火种生生不息。战“疫”下的中国,我们该如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要通俗形象地讲清爱国主义的含义与内容
初中学生年龄小,对事物的认识还是感性认识。教学中,如果教师对抽象的概念一味地照本宣科,学生会乏味和厌学。只有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将枯燥内容生动化,将高深道理浅显化,将精彩情节形象化,才有利于学生掌握。具体做法是要从讲述战“疫”打响以来,无数“普通人”奋战在疫情一线的故事。有写下一份份生死状的广大医护人员;有在每个关键路口顶着风霜坚守岗位的一线民警;有奔波在各个城市之间输送物资的后勤人员;有来自不同年龄不同岗位却為同一个信仰而奋斗的志愿者们……身边这样一群平凡的人,用他们的坚守,守护着一个时代的精魂。在这样的时刻,爱国主义在这样一群平凡的人身上,真真切切地反映出来了。要实现爱国主义与人们日常生活的紧密结合。你可曾留意?灾难面前,身边再普通不过的人,一个小小的动作却能给你一个大大的温暖与鼓励。他们用自己的平常心担起的一份担当,践行着爱国主义,让理性的口号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让普遍性与特殊性接轨,在疫情期间展现出更强的力量。
2.要运用现实的典型事例,帮助学生提高对热爱祖国的认识
钟南山、李兰娟这两个名字是在这次疫情中无数中国人的定心丸。但是院士几岁了?钟南山院士今年84岁。作为一个84岁的老人,现在还奋战在一线,2003年非典时,他是抗击非典的领军人物,2020年他再战疫情,对于此次疫情也作出了很大贡献。李兰娟院士今年73岁。作为一个73岁的老人,非典时期在浙江奋战,此次疫情在武汉奋战,在此次疫情期间每天早上8点30分准时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国家医疗队指挥中心,并进入重症隔离病房探视8名肺炎危重症患者病情,一天的休息时间有时候压缩到3个小时。可以说李兰娟院士和钟南山院士都是国家的栋梁,民族的脊梁,在重大疫情灾难面前,他们的担当以及价值,向国人诠释了什么是“敬业”、“奉献”、“爱国”精神。
3.以中华民族的悠久文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历史信息源源不绝。 疫情防控期间, 日本捐赠物资的附诗,如“岂曰无衣,与子同裳”、“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等等 ,让我们再次认识到中国诗词之美;救治患者之时,中医药深度介入到诊疗全过程,发挥着独特优势,让我们再次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师要以此为契机,教育和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从历史中汲取营养和智慧,自觉延续文化基因,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牢固树立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不忘本来、辩证取舍,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教育和引导全市广大师生 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
4.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创设爱国主义教育的情境
多媒体集声音、文字、图像、影像于一体,能创设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佳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信息量大,而且能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多媒体的交互性特征也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能力。
例如,在讲授初二道德与法治“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出示材料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凡在武汉地区住院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核酸检测双阴患者,其住院期间所产生的个人负担医疗费用(含肺炎及其他合并的基础疾病治疗,但不包括器官移植、整形等其他特殊诊疗费用),对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费用扣除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按规定支付后,个人负担部分由政府负担;对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但有固定单位,享有其他保障方式的患者,相关医疗费用从原医疗报销渠道解决;其他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患者,相关医疗费用由政府负担。根据材料引出这是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表现,爱国主义情感激荡胸襟。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长期任务。利用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的特有形式和教材的特点对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人类的爱国主义思想和觉悟、情感和意念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中经过一定时间培养和体验,训练和熏陶逐渐形成的。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教师必须打破旧的模式,寻求适应新形势下爱国主义教育的新思路。我们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教学的实际出发,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去感受去体验爱国主义教育。中学生个性单纯活泼,容易接受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只要我们充分掌握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形象地把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融于教学之中,就能取得好的效果。同时我们还要立足国家的未来,民族的未来。中学是青少年所受的基础教育,而基础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民族的未来,因此,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要确保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当代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艰苦细致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努力,同时也离不开全社会的广泛参与。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教师给予他们爱国主义教育的引导,还要让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实践中真切感受爱国主义,激发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感,把自己培养成一个真正拥有爱国主义情怀的当代中学生。知识、新技术,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更新学习知识的方法与理念。
参考文献
[1]罗国杰,夏伟东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