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仕蓉
摘 要:情境教学能够引人入镜,走进知识的情境氛围中,可诱导学生展开知识的深入联想,促使学生的认知意识更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应紧扣核心素养理念,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出发,让小学道德与法治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可在知识情境当中找到与自身经历相似的部分,代入角色进行自我反思,树立健全的价值观念,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情境下,教师应构建轻松的氛围,以便于学生深入浅出的展开情境互动。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道德与法治;情境教学
引言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旨在帮助学生形成道德规范、法制意识,而由于知识中的一些案例信息与学生关联性不强,知识本身对学生起到了预警作用,但学生由于没有切实的经历过,体验不够深入,对较次中的案例理解的也不够充分,为强化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知识效果,教师可构建情境,让学生获得虚拟的情境体验,进而由此及彼、设身处地的进行知识思量,从理论视角出发,到实践视角,获得精神的熏陶。
1.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创设情境培育核心素养的原则
1.1普及性
教师应紧扣教材内容,围绕核心素养教学的指标,进行知识普及、知识宣传、常识互动,促使学生能够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具有基本的道德意识,能有基本上的是非观念,奠定道德与法治学习基础,同时普及性还指人数,教师应让全部的学生均能够掌握道德与法治的基础知识,普及的面积要覆盖整个班级,而不是让部分、大部分学生懂得《道德与法治》的道理1。
1.2针对性
虽然要结合教材说明《道德与法治》的问题,但还是要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针对化的案例分析,如在分析一个教材的案例中,发现学生存在某某角度、某某方向的问题,则应侧重于学生本身存在的问题,进行道德与法治的互动,鼓励学生说说自己的经历,提出自己的看法。
1.3适用性
情境的构建应符合学生的年龄规律、性格规律,教师搭建的情境最好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诱导学生持续展开问题的联想,适用于不同学龄段的学生,让学生跟随教师的脚步、思路,不间断的进行《道德与法制》的思考,获得深入的知识理解2。
2.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情境教学方法
2.1基于学生生活实践,加强课堂活动交流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对知识的学习更多的是基于经验的积累。传统说教式的教学方式极易出现学习厌倦心理,这就需要结合学科自身特点,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教学素材,不断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体验,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感悟正确的价值观与行为规范,形成相应的能力,并不断内化为品质。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核心在于结合学生生活,拓展课外活动,可以从身边的交通事故、火灾、地震、溺水等入手,让小学生交流其中的危害,对提高安全意识和增强安全能力提供借鉴。为了更好地进行安全知识的普及,可以进行角色扮演,如“我是小小交警”“我是消防战士”等,给予学生自由与空间,在与周围环境的接触中形成对生命的正确认识。同时,还可以进行充分的小组交流合作,进行“我是安全小卫士”的评比。总之,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学生的充分参与,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求知欲3。
2.2转变知识核心教学,落实学生为本理念
从宏观上分析,《道德与法治》学科也属于德育教育中的一部分,学科的教学不仅仅是基础知识的积累,更多的是能力的培养与素质的提升,这也是新课改所倡导的教育理念。虽然知识是基础,但是素养也不可或缺,二者相辅相成。例如教授《弘扬优秀家风》内容时,关于父母的爱是从懂事起就会谈到的话题,这不是知识性的问题,更多的是一种正确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问题。尤其是感恩父母的内容,不是单纯的喊口号,可以借助家校结合的方式,分享体谅理解父母的事例,也可以从另一个方面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4。
2.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其在生活、学习等方面实现了有效的应用。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倘若能发挥现代信息技术资源丰富、手段多样等特点,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还可以使其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升其学习水平。基于在现代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我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开展中,尝试立足教学所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直观而形象的教学情境,以此使学生在声文并茂中对其中所包含的道德与法治内容产生探究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投身到新知学习活动之中,为其掌握有价值的《道德与法治》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2.4结合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究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开展中,学生是知识、技能等学习的主体。教师要立足学生的学习实际及其发展需求,采取多样的方式引发其思维,使其在思维的作用下,对道德与法治内容进行由浅入深地思考、探究,从而使其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加深对其中所包含知识的理解,同时实现思维能力的发展,为其提升道德与法治学习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基于此,我在小學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开展中,会发挥问题情境的作用,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提出极具探究性的问题,以此使其在问题的驱使下,自主建构新知,理解新知。以“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为例,我在教学活动开展中,围绕着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目的地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两个教学情境。第一个,为了使学生掌握正确过马路的方法,我利用多媒体为其创设了“十字路口”虚拟场景,引导其在小汽车运动中,思考通过马路。第二个,为了使学生形成道德认知,我创设学生上课要迟到,闯红灯的虚拟情境,使其在赶时间和遵守交通规则中思考正确的做法。在这样两个情境的体验过程中,学生会对情境内容进行分析,在问题解决中掌握有价值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同时在解决道德两难问题的过程中,建立正确的道德认知,促进其道德素养的提升。
结束语
情境教学模式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核心素养教育,不是一朝一夕,或者个别老师来完成的,它涉及的范围广泛,需要道德与法治课的老师不断钻研、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丁长飞.小学品德教学中结合生活开展教学的策略[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8(7).
[2]黄光江.浅谈思想品德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J].中学教学参考,2015(30).
[3]游激.道德与法治如何聚焦核心素养[J].都市家教月刊,2017(12):159.
[4]姜钦霞.如何让小学教材道德与法治回归生活化[J].名师在线,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