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引领 聚焦细微 助力高中文言文教学

2020-08-19 12:56黄蓉
新智慧·上旬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高中语文素养

黄蓉

【摘 要】文言文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文以“鸿门宴”课程内容为研究载体,从“细微”视角入手,以问题为引领,重点从“微细处、微妙处”两个方面进行阐述,旨在呈现文言文教学的手段与技巧,以飨读者。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高中语文;细微;素养

如今,文言文教学仍然以“字字讲解、句句落实”的串讲模式为主,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其实,教师完全可以放开手脚,大胆地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平台与空间,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提出的问题入手,开展探究活动,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效率。下面,笔者就以《鸿门宴》为例详细谈谈。

一、从“微细处”进行探究,形成“以退为进”

在进行“鸿门宴”课堂教学中,学生第一个疑问:宴会中樊哙所说的和刘邦与项伯所言内容形式存在一些差异,但是内容意思几乎相同,难道宴会前刘邦已经在内部约定好统一意见?此问题看似微不足道,却能体现学生已经认真阅读,只是缺乏一定的深入和细致程度,教师应该抓住教学契机,引导学生探究催促“花开”美景的生成,可谓是教学艺术的高境界。

教师:这些同学的质疑具有挑战性,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重新阅读相关内容,比较两者表达的内容与方式存在何种差异?具体体现在哪里?

学生:樊哙与刘邦表达的主要意思相同,内容侧重点存在差异;刘邦与项伯“约为婚姻”后说:“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重点在于辩解和表达真相.

教师:刘邦表达“真相”?刘邦内心想的是什么?他为何有这样的想法?樊哙是如何表达的呢?

学生:刘邦采取一种示弱方式,用“不敢倍德”表明是“德义”的追崇者,暗指项羽威逼就是有违“德义”之人.然而,樊哙直言: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十分明显樊哙的言语体现“义”字当先,赞扬沛公居功不自傲,责怪项羽轻信小人谗言,整体表现出“义正辞严、理直气壮”。

可见,教师的小结可以说是“未尝不可”,但显得有些“意犹未尽”的感觉;在古诗“插秧诗”中有这样一句“六根清净方为稻,退步原来是向前……”,一片秧苗地是在人一步一步后退中实现的,其实,精彩、高效的课堂中教师去杂的“退步”实质是一种“进步”,教学的价值正蕴藏于这“一退一进”之中;因而,教师不急于小结,而是进一步点拨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进行鉴赏阅读与深入交流。

教师:同学们!能不能换个角度进行探索,两者不同之处?小组讨论交流后再汇报!

学生:我们可以从“策略和措辞”两个角度进行比较,在策略上,刘邦是“以屈求伸”,呈现可怜委屈之态,符合刘邦“装”的性格特征;樊哙是“以攻为守”,呈现慷慨激昂之态,符合武将、勇士、警卫的性格特征;在措辞上,两者语言的细微不同之处,呈现两者“身份、个性和修养”的不同,主要表现为:“将军与大王、秋毫与毫毛、籍吏民与封府库及封闭宫室”。

以刘邦与樊哙两人语言上细微变化的对比研究,呈现“同中之异”的微妙,引导学生进入更深的思维层次;在“退与进”的话题中,让学生体悟不同性格、不同形象人物呈現出细微变化的语言表达,让学生认识到刘邦内部对外斗争策略的一致性、多变性与灵活性特征。

二、从“微妙处”进行探究,达成“化大为小”

在进行“鸿门宴”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第二个疑问:文本中“范增和张良”两个谋士对于“刘邦与项羽”两大势力集团的影响是什么?此问题比较常见且问题设计切口较大,有一定的思维价值,但容易脱离文本内容,脱离特定的语言情境,出现“空洞”现象;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语言视角出发,抓住人物具体的语言环境,化大为小的思想方法,创设“见微知著”的针对性问题;学生思考与讨论之后,发现宴会中人物称谓发生细微变化,提出一系列新问题:谋士张良在宴会中称刘邦为“沛公”,在宴会前和宴会后却称“大王”,在宴会中所有人称项羽具有一致性即“大王”,请说出其中缘由?

称谓的变化体现出人物之间的关系,体现出人物的性格形象,问题被“化大为小”之后,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就会呈现;为了让学生的探究更加深入,教师可以设置恰当的支架帮助推进,促使学生深入思考与探索:宴会活动中人物称谓的细微变化,能够充分体现出人物之间的微妙关系;实践中,这种“寻找→发现→判断→推断”的动态教学流程,能够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形成学生之间的自主探讨与交流,挖掘文本中价值资源,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教学效果较好。

学生:本文中张良三次直呼“大王”,体现出张良为人谦和有礼,处事谨慎大方,临危不乱的人物形象。

教师:谋士张良为人诚信,能够把握自身的定位,从来“不错位、不越位、不缺位”,刘邦对张良十分信任是理所当然的。

教师:谋士范增宴会前后对项羽的称呼是什么?请同学们慢慢体味其中妙处所在?

学生:宴会前后两处均没有称谓,语气比较霸道,有倚老卖老的意味,不顾及项羽的面子,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也进一步体现出项羽集团的失败是大势所趋。

根据宴会上刘邦部下对其称谓可以看出,刘邦的权力集团比较团结,一致对外,有一定的抱负;宴会上对项羽的恭维是为了给自己创造时机;教师引导学生对人物语言的微妙变化进行探究;这正是“鸿门宴”文本中运用语言特征体现人物个性和内心世界的巧妙之处。

总而言之,语文教师应该从传统文言文教学的僵化模式中解放出来,从文本语言视角的“细微”之处入手,着力于文本内涵与精华的挖掘,不断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李长青.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思路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4(20).

[2]邵红梅.高中文言文教学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6(12).

猜你喜欢
文言文教学高中语文素养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新课改下初中文言文教学探析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