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梅
摘要:随着农村教育事业的稳步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问题也引起人们重视。初中音乐课程作为培养学生心智的重要课程也应当得到关注。目前而言,农村音乐课堂还存在诸多问题,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晦涩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本人对农村中学生音乐课堂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希望能够对农村音乐课堂的发展有所助益。
关键词:农村中学;音乐课堂;快乐教学
一、引言
中学生处于一个较为特殊的年龄,他们在身形上趋近于成人,却在情感上尚显稚嫩。中学生的心智尚不健全,情绪起伏较大,急需外界对其进行引导,这对所处环境相对的单一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音乐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也适用于感性思维胜过理性思维的中学生。而农村中学生的生活环境相对单一,因而更需要借助课堂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与此同时,音乐课堂承担了较重的情感培养任务,却未圆满地实现这一职责。如何令音乐课堂发挥引导学生情感、培养学生心智的作用,就成了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因此,如何让农村中学生快乐地体验音乐课堂就成为极具研究价值的实践性课题。
二、对农村中学生音乐课堂的问题分析
(一)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兴趣不高
音乐作为艺术的主流形式之一,本应是丰富多彩的,音乐的教学形式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在大部分农村地区,音乐课就等同于唱歌课,许多乡村音乐老师把自己的教学任务具化为将学生唱歌,并认为只要学生学会了怎样跟唱,自己就达到了教学目标。殊不知,这是极为浅薄的教学理解,也是极为落后的教学观念。在这样的教学形式下,即使教学周期结束,学生的音乐素养也不会有本质的提升。常见局面是,一学期结束后,学生只学会了几首教学大纲中的指定歌曲,而且不够完整。因为,学生并没有掌握基础的乐理知识,自然也看不懂曲谱。实际演唱时,他们只能回忆自己印象中的大概曲调,唱歌跑调、遗忘曲调也就成了极为常见的现象。长此以往,欠缺乐理的学生们,既无法准确的演唱歌曲,也不会演奏乐器,他们无法走近音乐的大門,只能在门外观赏。追求新鲜、兴趣多变的他们将很快放弃理解音乐的想法,临时也就失去了深入鉴赏音乐的机会。
(二)教学内容晦涩,学生难于理解
在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中学音乐教材的内容越发趋于个性,但也越发远离农村日常生活。教学内容一旦过于晦涩难懂,则极容易引发学生的抗拒心理和厌学情绪。因为面对全然陌生的未知知识领域,学生没有能力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观赏,而只能被迫作为老师的跟随者,亦步亦趋地完成学习任务,也就难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所学知识,更难以对晦涩陌生的音乐产生自己的感悟。
(三)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积极性不高
当前音乐课堂气氛不够活泼,学生积极性不高也是需要注意的教学问题。从理论上讲,现代教育理念主张要改变教师主导课堂的现状,同时让学生主导课堂,成为音乐课堂的绝对主体。
三、提升农村中学生音乐课堂体验的对策研究
(一)丰富教学形式,利用情景参与提升课堂体验
学生的课堂体验度和学习兴趣不仅与自身有关,也与教学形式有直接关系。丰富的教学形式可以提升音乐课的教学效果,因而得以提高学生的情感参与程度。如果学生对课堂漠不关心,毫无参与感与体验感,那么又何谈良好的课堂体验呢?而且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所以在初中音乐的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是音乐教师最重要的任务。要想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学生真正享受课堂,就需要改变教学形式。农村中学的音乐教师要根据中学生活泼的性格特点,组织一些集体表演项目,如小品,合唱等,也可以开展一些音乐类游戏,如歌曲接龙、你说我唱等,还可以一起做一些简单的小乐器,从而让同学们在欢声笑语中完成学习。
(二)筛选教学内容,利用音乐魅力提升课堂体验
教学内容应当落脚于学生的求知需要与现有的知识积累。一旦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求知需要和知识积累相匹配,音乐教学将事半功倍。现实是,农村中学生的音乐知识积累十分浅薄,对于他们来说,新课标音乐教材的内容十分晦涩难懂,也十分遥远。而在学习一些历史类、宗教类歌曲时,如果学生确实不了解歌曲的发生背景,那自然也难以体会歌曲所蕴含的深刻感情。要知道,初中生不再像小学生一样,如同一张任人涂抹的白纸,而是依据自身原有的知识、能力、理解来学习新知识,也就是说学生的知识背景与思维方式在他们的学习过程中发挥了极大地作用。让学生可以把音乐情感联系起来。这样不仅帮助学生掌握各种音乐表达,而且使他们感觉更好。接受,理解音乐。从而丰富教学内容,如民间的说唱、民间的器乐、民间的舞蹈等。学生们深入学习本地的民俗文化,不仅加深了对家乡的感情,也加深了对民俗音乐的理解。
(三)活跃课堂气氛,利用教学氛围提升课堂体验
为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必然需要考虑如何让学生愉快地度过音乐课堂。为此,作为音乐课堂的建构者,音乐教师就需要努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来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在趣味十足的教学过程中,如学生的情绪得到放松,其注意力更加集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也会得到较大提升。为了达成这一目的,农村音乐教师还可以考虑为音乐课堂引入一些题材积极健康、学生耳熟能详的流行音乐。如此一来,教师不仅可以借助学生对流行音乐的熟悉,讲解其中的音乐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从而让学生充分享受课堂。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快乐学习不仅是手段也是目的。就前者而言,音乐兴趣能够帮助学生更快的掌握所学知识,从而取得更加良好的学习效果;就后者而言,音乐本身便具有愉悦身心、陶冶情操的作用,享受音乐也是音乐教学一直以来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贺小艺.优化农村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教学策略[J].北方音乐,2018,38(04):225.
[2]黄鹰.绍兴市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调查研究[J].中国音乐教育,2008(09):32-35.
[3]孙丽鑫.农村中学音乐欣赏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
[4]蒋橙.金华市农村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的调查与研究[J].北方音乐,2017,37(15):218.
[5]曾小玲.农村中小学如何创设更好的音乐课堂[J].北方音乐,2017,37(1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