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倩云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儿童文学所占据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学生来说,儿童文学能够推动其正确道德观念和文学素养的树立形成。因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小学语文教师就需要紧密联系儿童文学和小学语文教学,以此在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提升时,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儿童文学;小学语文;地位
小学阶段是启蒙学生的关键阶段,在这个关键阶段对学生进行高效的语文教育对学生的健康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儿童文学所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其无论是在学生的思想道德学习方面,还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面,都占据着重要优势,而这些优势也为学生文学素养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1]。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当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儿童文学的价值和作用,以此在提升学生知识学习效率的同时,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一、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地位
(一)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教学内容
对语文课堂教学来说,语文教材就是教学中心。儿童文学在语文教材内容中所占据的位置十分重要,同时,其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课堂教育资源之一。根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当中,以儿童文学为主体的内容占到了一半以上。由此不难发现,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的地位比以往都要重要得多。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就可以对教材当中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进行充分的利用,像《小蝌蚪找妈妈》《乌鸦喝水》,等等,以此来加深学生对人生道理的感受。
(二)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课外学习的延伸
语文课外阅读可以说是小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业余生活当中的重要部分之一。小学生对大量课外作品进行阅读,不仅能增长知识,还能够促进视野的开阔,更能够从根本上实现理解能力和读写能力的提高。因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小学语文教师就需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之余也引导学生对课外知识进行阅读[2]。然而,随着现如今社会的发展,大量的垃圾文化也入侵到小学生的学习当中,再加上家长不够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以致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一直无法提高。另外,随着新课改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强调和重视,家长除了让孩子在学校进行学习,还给学生报了各种培训班,像这样小学生课外生活被课余补习侵占的情况,很明显无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知识文化和文学修养,更加无法实现学生良好人生觀和价值观的有效形成。然而,对于学生来说,语文学习又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基础,如果小学生无法在小学阶段,将语文坚实的基础奠定起来,那么当进入到初中阶段的学习之后,学生就会感觉到更加吃力,而这也就无法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和家长在课堂教学之后,一定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给予重视,并在将与儿童发展相符合的儿童文学推荐给学生时,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充分的阅读。如此方能在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积累起来的情况下,促进对学生良好道德素养的建立,也才能在促进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时,加强学生对人生道理的领悟,从而达到全面发展的目标。
(三)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育与审美功能的辅助
其实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语文教材内容不仅具备教育功能,同时还具备审美功能。在小学语文教材当中,由于教材内容并不是非常多,因而在教学时教师并不能最大化地将教育和审美功能发挥出来。但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儿童文学却不一样,儿童文学正好可以对小学语文教育和审美功能中的欠缺进行弥补,从而实现小学生良好价值观和审美观的形成[3]。事实上,儿童文学主要就是通过艺术和文学的方式,来触动学生的心灵,使得学生在对理性和感性上的认知进行获取时,能够在内心深处对相关的教育和审美印象进行深度获取,从而实现对小学生良好的教育和熏陶。另外,在儿童文学当中有对许多英雄人物和先进少年进行塑造,这些人物的塑造可以让学生阅读中感受榜样的力量,这些榜样在培养学生性格和意志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也是极为深刻的。此外,在许多儿童作品当中其实还具备各种各样的美学特征,这些美学特征形态都不一样,其能够利用优美的语言和有趣的插图将一个艺术美的环境为小学生塑造出来。因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小学语文教师就更需要将儿童文学充分利用起来,使其能够在促进学生阅读兴趣提高的同时,实现学生审美能力的加强,从而达到全面发展学生德智体美劳的目标。
二、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作用
(一)有助于增强学生认知,培养良好道德观念
从小学语文的教育方面来看,小学生由于年纪较小,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还没有发育成熟,其在这样不成熟的身心发展状态下,对事物的认知自然也就不全面。而如果在小学语文教育当中融入相关的儿童文学,不仅能通过儿童文学当中与小学生身心发展相符合的社会、人物等的描写来实现对小学生思维方式的迎合,更能够利用儿童文学在学生认知的形成方面实现对优良范本的提供[4]。进而在促进学生对世界的进一步认知的同时,达到小学语文教育水平的有效提升。同时,儿童文学当中有许多的艺术形象,这些艺术形象不仅具备较强的感染力,而且能够和小学生的内心碰撞出激烈的火花,可以在加强学生对知识的体验时,实现学生在儿童文学阅读过程中正确是非观念的树立。因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更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当中应用儿童文学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性格、意志等方面进行正确的引导,促进对学生良好道德观念的培养,从而在实现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同时,为学生以后的成长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增强小学语文教育有效性
众所周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材选文时都更加偏重教育性和知识性的文章,像这样的文章固然能更进一步地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但同时也会限制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因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就需要利用儿童文学对这一份不足之处进行弥补。其实,比起其他小学语文教材选文,儿童文学通常都有许多对故事进行描绘的语言,也有许多的图画,而这些语言描写和色彩搭配协调的图画在其他教材当中极少存在。而也正是因为具有这样的独特性,小学语文教师才能够利用儿童文学来熏陶学生的审美,才能够在让学生对真善美进行明确时,加强学生对世界美好的感知。另外,儿童文学还能够为小学生营造一个具备高尚情操的艺术氛围,使学生在提升艺术感知能力的同时,实现精神境界的提高。例如课外读物《野天鹅》,主人公艾丽莎不仅拥有着美丽的外表,还拥有美丽的心灵[5]。艾丽莎在解救哥哥时,一直都忍辱负重,将自己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直到在历经磨难和考验后,成功解救出哥哥。艾丽莎所具备的勇于牺牲、坚定勇敢的精神,能够对更多的小学生产生影响,使得更多小学生学习勇敢坚定、不畏艰险精神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此外,儿童文学作品往往都是利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对客观世界进行描述的,因而将儿童文学有机地结合到小学语文教育中,既能成功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能在对学生的知识进行丰富时,对学生的精神需求进行满足。因此,小学语文教师更需要利用儿童文学,通过儿童文学当中塑造的不同艺术形象,对学生进行感染,使得能够在成功激励学生以及发挥儿童文学教育作用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和审美教育,从而实现对学生的高效培养和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文学不仅有着重要地位,而且能对学生的认知和良好道德观念进行提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儿童文学的重要性给予充分的认识,并在紧密结合儿童文学和小学语文教育的情况下,增强小学语文教育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以此促进对小学生创造意识的激发,使得能够在实现对小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的同时,达到让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杨金霞.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新智慧,2020(04).
[2]项婷婷.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新课程导学,2019(33).
[3]金琼.在儿童文学世界里徜徉——浅谈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地位[J].人文之友,2019(14).
[4]武春雨.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地位[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08).
[5]沈会萍.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地位解析[J].作文成功之路(中旬刊),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