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小兰
摘要: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技术与当前的教学紧密相连。以微课为代表的教学方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所青睐。课堂导入是教学的开始,良好的开端能够成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将微课运用于政治课堂导入环节,能够有效启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并进入到更好的学习中。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导入环节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就构建基于微课的政治导入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微课;高中政治;导入
恰当精彩的导入能够为课堂营造和谐的氛围。导入环节是进行新旧知识的衔接的过程,能够有效帮助学生重塑新的知识体系。有效地导入能够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欲望,思想政治课程具有加强的目的性,导入应做到让学生能够迅速进入探索新知识的效果。恰当的导入能成功地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学子中。而微课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其以内容精悍,趣味性强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教学环节,因此强化微课与政治教学导入环节的融合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导入环节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就构建基于微课的政治导入教学进行探讨。
一、当前政治课课堂导入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导入语言的贫乏
部分教师在进行导入过程中往往缺乏语言的驾驭能力,从而在问题的导入过程中出现语言枯燥的现象。有的教师语言表达过于随意,由于没有做好备课导致讲解的过程中出现思维短暂中断,从而教师不得不转移话题,表述前后缺乏语言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其次教师的语言缺乏一定的感召力,一味说教性表达只会给学生一种不切实际的感觉。在该情况下,即使教师具有专业的学科素养,但是语言技术性的缺乏让学生丧失了对政治学科学习的激情和兴趣,从而降低导入环节的效果。
(二)方式单一、缺乏趣味性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授新知识的过程中往往会采用提几个问题,平铺直叙地直接导入。导入形式并不能随着教学内容的不同进行转变,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有效的训练。其次在新旧知识衔接的过程中,部分教师采用的方式时复习旧知识,最常用的语序有“上节课学习了XXX,今天进入到XXX……”呆板、乏味的单纯复习的形式不仅占据大量的课堂时间,还会造成整节课重点不突出的问题。学生自身的需求得不到满足,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失去新鲜感,导致课堂氛围的沉闷。
二、基于微课的政治课堂导入环节设计
(一)以微课为依托形成直观刺激
高效的教学不在于强制取得,而是在于成功吸引学生的兴趣。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对于影响动画的接受程度高于文字,丰富的内容能够有效刺激学生的直观感受,从而增加课堂的教学容量,形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因此在实际的导入环节,教师要有效利用微课的优势形成直观的刺激,做到与时俱进,有效提升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政治《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的教学中,该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从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中感受文化的多姿多彩的魅力,从而树立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价值观念。教师先用问题进行导入“你们会怎样向外国友人去介绍中国?介绍中国文化?”接下来教师播放《北京2020冬奥会申奥宣传片》的视频,在雪花的映衬下可以看到雄伟的长城烽火台、精美的故宫角楼……,强烈的视觉冲击具有鲜明的中国化的色彩。在宣传中可以看到很多中国化的元素,建筑、服饰、项目等。进而教师播放其他国家的冬奥会申奥的宣传片,通过对比引导学生发现世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独特文化,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二)依托微课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
是当前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导入方式,在上课前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能够有效新知识的教学做好铺垫,做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从而让学生对新知识不那么陌生,能够做到有效应对。
例如在讲《社会发展规律》课程中,教师可以用2-3分钟的微课视频帮助学生先复习一些关于物质和意识地辩证关系的原理和内容,教师通过自制课件,在视频中指出该原理适用于整个世界。视频结束后教师引入当前的教學,并提出问题“如果我们将范围缩小到人类的社会,那么物质可以叫什么?意识另一名叫法是什么?两者有什么关系?”,通过学生对旧知识的复习,能够快速地认识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物质和意识在社会的表述。运用微课不仅复习了旧知识,又为当前教学提供了铺垫,有效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做到自然过渡。
(三)依托微课创设教学情境
为了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感受,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进行微课设计的过程中,要根据当前教学的内容,结合教材通过视频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景,在情景中进行思考。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导入环节,可以为学生播放感动中国中的人物事迹,围绕着人物的故事来感受道德模范身上所散发出的精神力量。通过展示引发学生进行讨论,有效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从而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深化学生对“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理解。
课堂导入方式多样,在具体的教学环节,教师要善用微课的优势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通过不断探索,做出真正符合实际的导入方式。
参考文献:
[1]李玉静.高中思想政治课导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