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2020-08-19 19:14刘春美
神州·中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实践教学策略

刘春美

摘要:历史学科教学要贯彻“立德树人”的宗旨,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本文作者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历史故事实施教学,围绕如何合理利用历史故事、如何把握利用历史故事的时机、讲究语言的运用技术等几个方面展开阐述。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策略;故事运用;实践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长河中,演绎出许多精彩的历史故事,这些历史被历代人们津津乐道。初中历史在教学中如何把这些历史故事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历史课堂教学焕发新的活力,这需要教师广泛涉猎史学资料,要有丰厚的文学素养,让学生在历史故事中理解历史事件的始末及当时的社会状况。

一、合理利用历史故事

1、引出历史故事。为了历史故事的引出更合理、科学、有价值可采用以下方式:由于初中生喜欢古诗词的神韵,爱唱流行歌曲。教师可用学生熟悉的古诗词及歌曲引入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有的成语中包含历史故事,如:背水一战、四面楚歌、卧薪尝胆等,教师可让他们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成语中蕴含的故事去理解某一历史事件及当时的社会状况;也可用影视剧或小说中的某一片段引出历史故事;教师可用一些史料或图片引入历史故事。不管用哪种方式引出历史故事,时间不能太长,历史故事要短小精悍,否则顾此失彼、适得其反。

2、历史故事要明快。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历史故事短而精,但有些情节及事件的过程必须展开。因此,教师要注重故事情节的选取,要做到逐层铺展、节奏明快。选用的历史故事与教材有关,是为教材服务的,故事要沿着一条或两条主线重点展开,与教材无关部分要一带而过,也可直接省略。

选用的历史故事要有主次之分,有的教师在讲述过程中仍顾此失彼,有的讲了许多内容,学生听得一头雾水,这样的历史故事对理解文本内容起到的作用并不大。历史故事要有取舍,但必须抓住与教材内容有关的情节进行描述。把故事与理解历史知识结合起来,深化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3、故事结尾留有悬念。历史故事的结尾,有编创者的主观倾向。教师通过这一历史故事要告诉学生什么,须在结尾部分表明。有的教师按情节发展过程娓妮道来,把故事结尾直接告诉学生。大部分教师使用这种方式,没有任何悬念,但在学生头脑中留下的印象不深刻。有的教师在故事中间部分设置一悬念或疑问,而这一问题紧扣学生心弦。说出故事结尾,他们心中的疑惑解除,另他们茅塞顿开。而有的教师利用历史故事结尾,升华故事主题及内涵。故事结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有一定的引导作用。有时由于故事发展的需要,在历史故事结尾处,教师话锋突转,把学生带到另一境界,虽然故事结尾给学生留下意犹未尽的韵味,给予他们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二、把握运用历史故事的时机

在教学中穿插历史故事,利于学生对教材年融的理解或感受当时的历史事实。但历史故事并不是学习历史知识的唯一途径,历史故事不能成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把握穿插历史故事的时机。

1、激趣。初中生思想较单纯,他们乐于接受故事性强,又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乐趣的这种学习方式。初中历史教材中涉及到的知识相对于学生来说既陌生,知识点又多,有些知识不易理解。历史故事正好解决这一难题,因此,教师用历史故事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这种导人方式,能让快速的进入学习状态。

2、解决重、难点。初中历史教材中,有些知识理论性很强,内容较抽象,如果教师只单纯地讲解,学生不能理解。如果教师不转换教学方式,他们会对一些空洞的历史知识产生厌烦心理,有的学生虽然机械的记忆这些堆砌的理论知识,对失去了学习历史课程的重要意义。教师应将教学重、难点融入到历史故事中,通过历史故事化难为易,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把一些理论性的知识融入历史故事,把历史故事与教学重、难点整合在一起,把其内在的联系借助历史故事呈现出来,利于学生理解知识,这样他们学得知识更牢固。

3、留下疑问。有的历史教师在导入环节及教學过程中采用多种模式,形式较新颖,寓教于乐。但课堂小结时却过于简单,对教学整体效果有直接的影响,给学生的印象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为了让整节课有一个完美的结尾,教师可用历史故事结束这节课的教学,再次激活学生的思维,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初中历史教材中的知识存在着某些联系。以历史故事为课堂教学的结束语,为学生留有疑问,促使他们主动探究。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一契机,通过历史故事中的疑问,激发学生继续探究。

三、讲述历史故事时,教师要讲究语言艺术

1、语言准确、简练。初中历史学科特点:科学、真实。历史故事可有一些虚构,也可夸张的描述,但不能出现违背科学,更不能天马行空,尤其是在说道某一历史概念时,要做到准确无误,并能用“大概”“可能”等模棱两可的词语带过。故事力求语言生动、情节曲折。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故事,由于时间的限制,教师选用的历史故事必须短而精,讲解时要做到言简意赅,要围绕故事的主线及重点进行讲述,能让学生抓住重点,切忌冗长。

2、语言生动、形象。历史课程是陈述的过去发生过的真实事件,但教材中的内容有些过于理论化,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教师借助历史故事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再现”历史人物、事件及发展过程。让学生借助教师生动的语言重温当时的历史事件及社会状况,是一些历史事件变得有血有肉。教师讲述的历史故事不能脱离文本与历史事实,对学生有一定的感染力。教师还应善于运用一些富有时代气息的语言讲述历史故事,深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

3、语气爱憎分明。历史故事中蕴含个人的情感因素,教师讲述历史故事时态度要鲜明,有赞美、激昂的语气;有感叹、忧伤的情怀;也有鄙视的神态与语气。教师应充满正义,讲述历史故事时应倾注鲜明的爱憎情感,触动并感染学生。

参考文献:

[1]徐文祥.探析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论坛,2019(31):43-44.

[2]白翠香.历史微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教师,2019(S1):63.

[3]张仁君.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12):143.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实践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