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汝英
[摘要]文章旨在通过分析入学准备时期幼儿园、家庭及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现状,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帮助家长化解幼儿入学前的焦虑,改善小学教育方式为策略,解决幼儿入学准备的工作。
[关键词]幼儿入学准备;问题;对策
入学准备是指学龄前儿童为了能够从即将开始的正规学校教育中受益所需要具备的各种关键特征或基础条件。在这一阶段,幼儿要经历各种人、事、物的变化,如自己处理各种身边事物,学会与同伴、老师之间的相处,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和纪律,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业余时间等等。在这样烦琐的变化过程中,如果不做好入学前的准备,将会给幼儿日后在小学学习、生活方面带来巨大的发展困难。但是,在入学准备工作调查中,幼儿的入学情绪、社会性发展、学习方式和认知方面都存在准备不足的状态。科学做好入学准备是幼小衔接的指导基础和实施策略,为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两个不同学段的平稳过渡提出了科学的指导和明确要求。因此,本文就幼儿入学准备中存在的问题,对幼儿园、家庭、小学教育三方面应引起的重视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一、幼儿入学准备中存在的问题
1.重形式衔接,轻内涵理解
很多幼儿园在大班下学期才开始做入学准备工作,侧重对外部环境和条件的改变的准备,比如开展的活动多围绕“整理书包”“大移除”“做个守时的孩子”“参观小学”等,这些活动是必要的,但无法涵盖入学准备的全部内容。没有注意到幼小衔接既要着眼阶段性,又要关注联系性,在人一生学习发展的旅程中,这仅是一个起点,既关系着是否顺利入学,又维系着一生健康的发展。幼儿小、中班就应重视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规则遵守、社会交往、环境适应等能力,不少幼儿园却等到大班下学期,甚至大班毕业前的两个月才进行强化,忽视了幼儿进行入学适应的整体规划,不仅可能造成幼儿身心方面的压力,而且可能促使幼儿对小学生活和未来的学习产生畏难情绪。
2.重学习结果,轻能力过程
家长过度的焦虑,忽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试图把自己当年未完成的心愿强加在孩子的身上,自以为为孩子好,把要学的迫不及强加给孩子,看到别人做的、学的都一个不落地照搬,不顾及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其实这种被迫学的过程就是—种痛苦的经历,学习效果好不了。长此以往,孩子很可能产生厌学、焦虑、害怕、恐惧等情绪,学习兴趣与自信心逐步丧失,失去学习动力。
3.重自身发展,轻三方协同
教育家杜威指出:“儿童自己的本能和能力为一切教育提供了素材,并指出了起点。”在做好入学准备的过程中,幼儿园与小学两个阶段常常脱节,各做各的,教育形成了断层,增大了有效衔接的坡度,增加了幼儿在入学对接、健康成长中的难度。只有细致做好幼儿园与家庭、小学三方的协同合作,密切家园共育,加强幼小互动,共同完成幼小衔接任务,才能为幼儿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二、幼儿入学准备不足的解决对策
在调查过程中,部分幼儿在入学准备各个方面还存在很大的不足。对以下方法和途径进行探究,加强对幼儿入学准备各个方面的教育和锻炼,为幼兒顺利完成幼小衔接打下良好基础。
1.幼儿园方面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幼儿的发展是阶段性,又是连续性的”。发展阶段性的规律决定了幼儿和小学生有不同阶段的年龄特点,入学准备需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教育环境,让入学准备教育适应幼儿的发展。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是幼儿在成长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为了更好地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满足幼儿对小学生活的探知愿望,帮助他们全面、直观地了解小学生活,以积极的心态迎接小学生活。
(1)培养孩子对小学生活的向往,激发上小学的欲望。组织幼儿参观小学校的升旗仪式、早操活动、课间活动,并且把幼儿带进—年级的课堂,参观小学生的学习、课间活动等。幼儿的兴趣高,非常向往能上小学,尤其是看到跟自己年纪相仿的一年级小朋友胸前那鲜红的红领巾时,更是羡慕不已,尽管孩子现在还不懂得红领巾的含义,但已知道能戴上红领巾是一件多么光荣和自豪的事,总是不厌其烦地问:“刘老师,我还要多久才能上小学啊?”“刘老师,是不是一上小学就能戴上红领巾啊?”由此可知,小学的学习生活对幼儿来说已不是一件可怕的事了,相反,孩子们心中对新的生活充满了向往与期待。因此,利用幼儿园与小学上学的时间差带孩子到小学走走看看,让幼儿园的小朋友提前熟悉小学生活,对孩子能迅速、自然、顺利地适应小学生活和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
(2)幼儿园也可引导幼儿自己主动参与环境的创设。以“我心中的学校”为主题,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设计出一组生动形象的、有趣的小学生生活场景图,其中有小学生上学、升旗、上课、锻炼、课间活动等情景,还可以设计“我和书交朋友”“我的小书包”“我同时间赛跑”“我心中的小学生”系列活动,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看图说话能力,使其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用小学生这一心目中的偶像去规范自己,逐步养成自律的习惯。还可以请小学教师到幼儿园为小朋友讲课,使幼儿进一步熟悉环境,提高幼儿人际交往的能力,促进小学与幼儿园教育的有机渗透和适应,使幼儿在获取新的信息的同时,提高当一名合格小学生的期望。
2.家庭方面
幼儿入学准备要有家长的参与才能更好地完成,家长的种种焦虑情绪往往会造成育儿方式的失当,也会将焦虑不经意间投射在孩子身上,成为孩子健康发展的桎梏给孩子带去压力。因此,缓解家长育儿焦虑,使父母成为孩子成长的导师和良伴,在孩子的教育中真正发挥积极的作用,是科学育儿的关键。
(1)缓解家长的育儿焦虑,首先要树立科学的育儿自信。年轻的父母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急于寻求对各类育儿知识的学习。但这种学习更多停留在方法和手段上,很少关注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及规律。因此,幼儿家长应通过积极参与幼儿园的各项活动,配合幼儿园的家长工作,认识儿童、解读儿童、读懂儿童,对各类育儿理论形成自己的甄别和判断,树立育儿自信。
(2)探索适合自己的育儿方法。每个生命个体的萌发和成长都有其周期和过程,父母首先应理解并认同自己孩子发展的差异性,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理解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关注孩子的兴趣指向和性格变化,重视有效陪伴与游戏价值。与其“拔苗助长”,不如为孩子提供宽松的空间和丰富的玩具材料,支持孩子在游戏和生活实践中,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完成学习。
(3)重视在各类活动中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及时肯定孩子表现出的优秀品质,满足孩子自我学习和自我肯定的需求。针对孩子特殊阶段出现的问题,要耐心陪伴和鼓励,帮助孩子平稳度过,而不是一味地强求和过度要求。面对其他孩子的突出表现,不要盲目攀比。家长需要认同孩子的独特,接纳孩子的不完美,真正全身心参与到孩子成长过程之中,体会和感受孩子成长和发展创造的惊喜。
(4)要学会摆正心态,自我调适。面对孩子成长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生活负担、工作压力大的家长,有时容易出现情绪失控、行为失当,这种状态会容易破坏亲子关系,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因此,作为父母,要不断提升自我修养,尽量不要将生活和工作中的情绪带入到和孩子的相处之中,而是智慧地解决孩子成长中的问题。
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模仿是孩子的天性,父母的言行举止都会成为幼儿模仿的内容,所以家长要规范自己的行为,以身作则,成为幼儿好的学习榜样。
3.小学教育方面
小學处在幼小衔接的终端,也是基础教育的开端。小学方面应主动向幼儿园靠拢,深入了解幼儿园孩子的教育情况,研究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幼儿的学习方式和课程形式有充分的理解,同时帮助幼儿园教师了解小学尤其是一年级的教学内容、作息安排,做必要的学习技能准备,保留并吸收学前阶段中合理而有效的教学策略,设定一段过渡期。只有通过有效的课程实施衔接,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幼小教师常互动,定期进行研讨,对幼儿园大班和小学一年级的活动进行观摩研讨产生火花,设置幼小衔接课程的框架、游戏化教学实践与对比,梳理成经验小结;注意初入学幼儿的身心特点,对初入学的幼儿减少书面作业的布置,适当增添游戏活动,灵活安排教学内容,转换教学模式,综合小学和幼儿园的教育方法,重视他们的入学准备状况和水平,对准备不足的幼儿及时提供相应的帮助和补救,减少造成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的后果,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良好关怀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总之,幼儿入学准备需要幼儿园、家庭、小学共同合作才能完成。幼儿入学准备不只是知识技能的储备,同时重视智力发展,又要顾及非智力因素。不仅要重视孩子的听、说、读、写、算能力的发展,而且要重视孩子规则意识、任务意识的培养。不仅要关注孩子的生理发展,而且要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让孩子的身心得到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