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应该更多地融入传统文化,以此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就临夏州现阶段的初中古诗文教学情况来看,学生在各方面的知识积累要比以往多得多,且他們的理解能力相对于以往也有了很大的提升。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对于那些具有浓厚意蕴的传统文化已经具备了基本的理解能力,所以,初中教学阶段是加强传统文化渗透的关键时期。教师在古诗文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多接触一些优秀的作品,让他们阅读一些具有丰厚文化内涵的优质文章,在价值观形成的同时,构建出他们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认知,提升其文化底蕴和人文素养。
关键词:临夏州;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传统文化
一、 引言
文化存在地域、时代、民族的差异性,与当地的经济水平,生活习惯等息息相关。临夏州属于中国三区三州中的贫困地区,贫困又造成当地文化素质较低的现状。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让学生在一代代文人优秀的诗词曲赋中了解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徜徉在诗歌知识文化的同时,构建出自己的世界观。因此,初中学生语文诗歌素养培养和传统文化渗透对于中学语文教学具有重大意义。文章从临夏州初中古诗文教学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出发,探析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策略,让学生深刻体会诗歌所蕴含的精神力量,培养出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 临夏州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现状
古诗文在形式上结构匀称、韵律优美动人,在意味上回味无穷、意境幽远,能够营造出直击心灵的独特艺术氛围,给人一种感同身受的人文体验。我国的古诗文源远流长,在韵律上通过对仗和平仄押韵形成了独特的诗歌形式,而在情感上也是所含甚远,不仅囊括了亲情、友情、爱情,还包含了自然之情和国家之情等,可谓无一不涵。由此可见,古诗文具有十分重要的学习意义,而在古诗文教学中融入优秀的传统文化,则是当下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通过临夏州当地传统文化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道德情操,但是就临夏州当下的初中古诗文课堂而言,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致普遍较低,而教师的传统文化教学也只停留在表面讲解和较为浅显的情感挖掘,学生不求甚解,对于传统文化内涵兴趣寥寥,长此以往,学生将很难体会到诗歌中描绘的绵长意境,只是做到了古诗文教学的“形似而神离”,导致古诗文教学效率十分低下。此外,由于教师本身的教学问题,部分教师在古诗文教学中缺乏合理的传统文化渗透策略,很难将学生带入古诗文当中,过于注重诗词细节的梳理,忽略了其真正人文内涵,这对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无疑极其不利。总体而言,临夏州初中古诗文教学中,教师的传统文化渗透意识和渗透方式存在较大的缺陷,学生对当地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寥寥,整体教学效率不甚理想。
三、 临夏州初中语文古诗文传统文化渗透的限制因素
(一)传统文化渗透理解泛化
所谓的课程理解泛化即部分教师将传统文化渗透片面理解为活动课程,缺乏深入讲解。还有部分教师将传统文化学习理解为语文课程服务或者起辅助作用,并非是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而是对于语文课程知识的巩固,对传统文化学习存在理解上的偏差,这是对传统文化教育狭义或者窄化的理解。
(二)传统文化教学形式化
对于临夏州部分初中语文课程而言,传统文化学习流于形式,仅仅是在固定时间内开展传统文化教学、开设一个课堂或者教案,全然没有将对学生的文化素养培育放在首位,更没有充分意识到传统文化学习的重要性。而在教学策划上,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模式已然固化,这种形式化和模式化的教学手段难以真正起到培养学生传统文化核心素养的目的,语文古诗文教学的实效性受到极大限制。
(三)传统文化学习轻视化
传统文化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显然没有得到和习作、阅读以及识字等地位的待遇,再加上课时限制,传统文化学习无法落实,甚至还有部分教师在传统文化学习中不知如何组织和讲解,任凭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学生也不知如何真正了解传统文化,最终造成课程紊乱,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不能得到提升。
四、 临夏州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策略
(一)注重课程设计
我国的传统文化很大程度上都来自一些古典名著,然而这类作品对于学生而言往往是最不愿意接触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是特别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则是这类作品的学习门槛比较高,不论是在字词的积累还是思想层面上,初中学生都比较难以理解。学生读不懂其中的文字语言,就更难理会其中的思想境界了,所以学生会不愿意去接触这些作品,即使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的学习质量和领悟度也会大打折扣。这样的现象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比较常见,所以语文教师应该想办法来消除这一现象,而且要在教学过程中循循善诱,培养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然后适当地添加一些范本,以此来扩大学生的知识层面,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方向,选出一些适合的文学素材,这样不仅能减小他们学习传统文化的障碍,还能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做一些课外活动,让学生将活动和阅读相互结合,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促进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说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前加入一些有趣的活动,在课前活动中“润物细无声”地培养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具体来说,活动的内容是让学生罗列出自己比较喜欢的文学作品,有的学生就会说“红楼梦”是一部值得反复推敲的作品,因为里面人物的刻画和凄苦的爱情故事以及华丽的辞藻都会让人深陷其中,于是其他同学在这位同学的引导下,也都跟着拿起书阅读起来,这个时候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变得相当浓厚。在分享书籍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从其他同学的阅读体验中找到一些适合自己的素材,为他们在以后的阅读中打开一扇新的大门。
(二)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
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学应该要以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作为基础,这会使学生化解之前对于传统文化产生的误解,大部分学生的潜意识中都会觉得学习传统文化是一件相当枯燥且无趣的事情,对于传统文化的印象也比较陈旧。所以教学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多接触一些传统文化作品,然后尽可能多地开展一些和传统文化有关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感受到来自古典文化的熏陶,然后慢慢感受到这些文学作品的趣味,培养出他们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比如学校可以组织开展一次唐诗宋词的朗诵大赛,以此来加深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弘扬中华文化的人文精神,并让他们能够在朗诵练习中感悟到人生的真谛,初步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激发他们的民族荣誉感和自信心。我国的古典诗词、文章中,有太多值得传颂的篇章,诗词中不仅语言温润隽永,还有值得人深思的思想内涵,很大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而且多开展这类活动,还能够弘扬中华文化,让学生产生一种文化归属感。
(三)教充分利用课本教学资源
传统文化应该不只要融入初中古诗文教学中,还要融入学生的每个学习阶段,无论在哪个阶段,传统文化的教学都应该作为施教者的核心教学目标,所以,教学老师应该要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教学资源,真切发挥好这些资源的作用,让学生能够从这些教材中能够对传统文化有一个比较好的了解。语文课本中有很多优秀的诗词和文言文,这些篇章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都有很好的烘托作用,老师可以在教学时有意地透露出一些传统文化知识,从学生不仅从知识层面还有思想层面加强他们的文化体验,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比如在学习《使至塞上》这篇古诗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其中的意蕴美,诗中不但有优美的图画美,还有意境美,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讲解,把“长河”“落日”这些画面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这些画面带来的意境。
(四)借助于信息技术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信息教学手段也逐渐进入了临夏州的各个教学阶段,然而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意识到信息技术教学是一柄双刃剑,要尽量避免信息教育本身存在的缺陷,充分挖掘其优势,将语文教学重心置于给学生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上,通过多媒体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因此,初中古诗文教学模式应该倾向于动态化、直观化,信息技术具有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化静为动,老师通关对相关传统文化的演示,让教学过程变得更加动态化,将一些较为抽象的传统文化知识利用动、静态图片相结合的方式给学生创建一个适当的学习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加深对其的理解。具体而言,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视频构建出一个浓重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之间进行适当的交流,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加深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还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手段引导学生大声有感情地朗读文章,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教学中,这篇古诗要求学生能够背诵,所以在教学前教师可以让学生预习,让学生找出其中的生僻字,让学生能够通顺地阅读整篇文章,从之前的教学情况来看,学生对其中的字词理解较为轻松,但是作者“苦闷、向往、矛盾、豁达”的思想动态却无法掌握,学生难以深入体会古诗文中的韵味,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出一幅作者在月下对酌的图片,加深学生的理解,在学生对文章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把握后,教师利用多媒体的影音部播放功能在课堂中引领学生大声、有感情地诵读,通过波澜起伏节奏让学生领略古诗文中的深刻意蕴,让他们在饱含深情或跌宕起伏的文字中充分感受到作者蕴含的情感,让学生能够走进文章中,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全面提升学生对古诗文的感知能力,并对文章进行一定程度的延伸,让学生深刻、全面感受到傳统古诗词的文化魅力。
五、 总结
传统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智慧结晶,不论是“仁义礼智信”的谦谦君子作风,还是“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的思想境界,都是值得我们深深思考和践行的。初中古诗文教育对于培养中学生的传统文化观念具有很重要的引导作用,而语文在传统文化的传递中的地位更是无法替代的,所以,临夏州的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结合多种教育手段,加大对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视度,达到培育学生人文素养和文学底蕴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海军.初中古诗文教学中如何落实文化自信教育[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20,17(1):89.
[2]陈龙凡,李延康,王丽欣.浅谈中学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现状及对策[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20,17(2):49-50.
[3]徐学丰.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9(25):39-40.
[4]张进.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渗透[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12):58-59.
作者简介:张淑雁,甘肃省临夏州,甘肃省临夏州和政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