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恰当的课堂导入能够创设教学情境,吸引学生注意,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架构新旧知识联系的桥梁。文章从导入的意义和方法两方面进行论述,讨论如何更好的设计和驾驭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
关键词:教学;方法;导入
一、 课堂导入的意义
(一)创设教学情境,吸引学生注意
一堂成功的课,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而一堂课开始的时候,学生基本还处在课间的各种兴奋当中,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无法迅速集中到课堂上来,这时如直接开始新课的教学,学生一时还无法接受,教学效率就会大打折扣。因此,课堂导入的首要目的就是通过灵活机变的方式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成功转移学生的兴奋点和注意力,使其从课间的兴奋中脱离出来,进入到课堂的学习当中。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上课要有趣。课上得有趣,学生就可以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前面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导入可以提问题,讲故事,设悬念,看图片,听音乐,猜谜语,玩游戏,搞竞赛,做实验……方式不一,其担负的另一重要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好奇心,对本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新内容生发求知的欲望,从而为新授课的开始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架构新旧知识联系的桥梁
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都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新知识,导入的第三个作用就是复习本节课要用到的旧知识,扫清新课学习前的知识障碍,为新旧知识更好地融合架构过渡的桥梁。
二、 课堂导入的方法
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过:“课千万不能‘温,不能‘嘎巴,起始阶段就要精心设计,亮闪闪,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有法,教无定法。课堂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最佳的导入方式。以下导入方法可为大家借鉴。
(一)情境法
情境法就是以教学目标为根本,以教学内容为脉络,在课堂伊始时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人为地给课堂制造出一种适合探究学习的氛围,也即创设一个“兴奋点”,使学生亲身参与到其中去,从而获得最直观最形象的体验和感受,在短短几分钟时间里对学习内容产生较深厚的兴趣,从心理上产生对知识的渴求感。情境法可以由教师设计游戏、谜语、问题、情境表演等创设,也可以由学生通过表演课本剧、主题演讲等来创设。
情境法的优点是能使学生快速地回收课间放出去的身心,回到课堂中来;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新课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释题法
这种导入方法比较直接,课堂开始时教师开门见山地说出或在黑板上写出教学的题目,然后把题目包含的知识要点向学生做出解释。释题法有时还可以以题目为入手,引出疑问,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带着心中的疑问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需要说明的是,解释题目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不能片面地理解成教师直接给学生讲解题目的意思,除了讲解外,还可以提问,做游戏,猜谜语,复习旧知,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设计,不拘一格。
释题法的优点是可以让学生一步到位,直接进入学习状态,课堂伊始便绷紧头脑中学习这根弦。而且用释题法可以对要学习的内容做一个大致的概括,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但释题法导入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设计的导入既要能解释题目的意思,从而引起新课程的教学,还要做到生动、活泼、有趣,易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提问法
教师设计一组问题,这些问题一般是从复习旧知入手,层层推进,由旧知引出新的要学习的内容来,这样就能通过一系列问题过渡到新授内容上来。提问法如果能设置悬念,学生带着心中的疑惑开始新课的学习,学习完新课后悬念得解,这样的教学效果会更好。
提问法可以是纯知识性的,这点与复习法有些相似;也可以是故事性的,还可以和媒体法相结合,利用现代电化教育技术,使提问声情并茂;当然,提问法也能与游戏法结合,在游戏中完成提问。
提问法的优点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回收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把全副精力投入到学习中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许多学生最“害怕”的就是教师提问,遇到课堂提问,他们不得不集中所有的注意力来应对。但使用提问法也要创设问题的情境,尽量使学生能放松心情,否则,学生头脑中紧绷着一根弦,生怕教师提问到自己或问到自己不会的问题,而提问一结束,“险情”解除了,大家松一口气,学习新授的内容时就比较容易陷入“懒洋洋”或“有气无力”的状况。
(四)故事法
以故事的形式展开课堂教学,这里故事的主讲者可以是教师本人,也可以是事先安排好的一个或几个学生。同样的,故事可以是直接讲的,也可以是以小品、相声、话剧等形式表演出来的。“文似看山不喜平”,这里的故事最好是生动曲折,扣人心弦的,或者是富含哲理,充满疑问的,总之,要能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心,让他们无暇旁顾。紧接着,在故事最关键的地方“欲知后事如何,且到课堂求分解”,从而开始新授内容的学习。这样就会点燃学生心中的激情,使他们要么急于知道故事的结局,要么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开故事中的悬念,从而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課程的学习中去,教学过程就会变得顺利许多。
故事法的优点是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特别有利于学生从课间闲散的氛围中转入全神贯注的学习中来,而且充满哲理或悬念的故事还可以对学生起到品德教育,智力开发的作用。不过,故事法导入一定要处理好故事与新授内容的衔接,使学生在故事出现悬念或掌握哲理后能自然地转入到学习上去,切忌生硬,留下斧凿的痕迹。
(五)复习法
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从已经学习过的,与本节教学内容联系比较紧的,课堂学习必须要用到的知识点入手,以提问、练习、对比、联想等方式引导学生回忆,学生往往容易在新旧知识点的“交界”处产生疑问和困惑,这时教师可以自然地引入新知识,从而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文科类可以在本单元开始学习的时候对共性的知识进行复习,通过反复诵读或练习达到巩固的目的;数学、物理等理科每一章是按知识由易到难,螺旋上升的梯度编排的,这更要在熟练掌握旧知的基础上才能学好新知,复习就显得特别重要了。
(六)媒體法
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在课堂上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播放音乐文件,观看视频,组织游戏互动等,可以一瞬间就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到课堂上来。而且媒体导入直观形象,声情并茂,形式新颖,通过声、光、电的组合,要么给学生以视听享受,要么给学生以思想启迪,要么使学生扩大视野,扩充见闻。用媒体导入的方法有着传统导入方法无可比拟的优势,它可以在最大的时间内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给学生,收到“以图导情,以言达意”的效果。
媒体法可以和几乎所有的导入方法结合,媒体容量大,集直观性、欣赏性、综合性、愉悦性于一体,它的出现,极大地扩展了课堂的深度和广度,许多原来只能用语言描述的内容现在可以用影视直观地展现给学生,这是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但使用媒体导入时,也要注意几个问题:第一是不能为了课堂热闹而使用媒体,一定要切合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媒体形式,要有利于新授内容的开展;第二是媒体导入稍不注意就成了素材的堆积,缺少了逻辑性和连贯性,要选取最有代表性的媒体进行导入;
第三是要控制好导入的时间。
(七)游戏法
鲁迅先生在《风筝》一文中提到: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我们的教学是为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而服务的,自然就不应剥夺他们游戏的权利。在教学中,导入课堂时可以设计一些游戏、科学实验、知识竞赛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一方面可以使他们在游戏中掌握课本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做到学以致用,同时还可以在一些游戏中学会团结协作。
游戏法导入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能制造舒适、轻松的课堂情境,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锻炼学生手、眼、心、脑的协调及综合,对后续的教学起到引领启发的作用。运用游戏法导入,一定要讲清楚游戏规则,而且游戏的设计不能过于复杂,要照顾到学困生,要尽可能地使他们都参与进来。
(八)谜语法
谜语是让课堂沸腾的催化剂,是让气氛活跃的因子,它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发散和逆向异向思维的能力。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钟敬文先生认为:“谜语多为民间文学中特殊的韵文形式作品,他是表现人民智慧,培养和测验人民智慧的民间语言艺术。”学生的热情是其求知欲和不服输的精神的体现,如能善加引导,必然会使他们对所学内容产生深厚的兴趣,从而深钻细研。教师设计谜语让学生来猜,即使学困生也会不自觉地进行思考,这样一来,猜对的同学自然欣喜不已,猜不对的同学在揭示谜底后也会“懊恼”,怪自己怎么就这么“笨”呢。这样,课堂就会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展开新课的学习。这里所说的谜语不仅仅是猜字,猜词,猜诗句,猜地名,猜人名,猜物;还可以是补充歇后语,看图猜话猜成语,联想猜词,知识竞赛,巧填对联等。
(九)名言法
对一些耳熟能详的诗词歌曲,只要提起几个字,人们就会不由自主地跟着说或唱,这是每个人都会有的现象,基本没有例外。一些学生经常诵读的,比较熟悉的名人名言、谚语警句、诗词名句,或者是俗语、歇后语、流行语等,往往教师刚起个头,全班同学都会跟着大声吟诵出来;而一些或经典或流行的歌曲,在教师说出歌词时,学生也会情不自禁地轻声吟唱出来,教室里气氛活跃,学生“群情激愤”,兴趣高涨,学生和教师没有了师生界限,“代沟”也不存在了,师生心连心,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这时顺势开始新课的教学,基本也就是水到渠成了。
导入有方法,导入无定法,我们虽然从大的方面对导入的方法进行了分类,但也应看到,导入方法之间并无一定的界限,情境法、谜语法、媒体法、复习法导入时往往要用到提问法,故事法、游戏法本身也就是在创造教学情境。教无定法,凡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独特大胆的创新思维,构建新旧知识纽带的导入方式,都可以在我们的教学中使用。但万变不离其宗,就是不管哪种导入方法,都要为接下来的教学服务。各位老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也必然会总结出一套适合自身特点和学科特点的导入方法来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丁勤花艳,相信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祖国教育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郭跃进.新课程教学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孙玉明,李铁军.上好一堂课的22个关键要素[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马顺贤,甘肃省平凉市,甘肃省静宁县灵芝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