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家”于漪:用生命歌唱

2020-08-19 02:09浙江恒泽
金秋 2020年3期
关键词:于漪语文教育

文/浙江·恒泽

2019年9月29日上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中,有位从中学课堂成长起来的“人民教育家”于漪。她是基础教育领域唯一获此殊荣者。从教68年,于漪从未离开基础教育。她从语文教学改革起步,推动全国语文课程教学综合改革,将“人文性”写入全国《语文课程标准》;她主讲近2000节省市级以上探索性、示范性公开课,其中50多节被公认为语文教改标志性课例;她研究教师教育,培养一大批青年特级教师,被誉为“育人的一代师表,教改的一面旗帜”,她是中国教师群体心中的偶像!

课一定要教到学生心坎上

上世纪80年代,于漪老师公开课《海燕》电视直播时,大上海万人空巷,人们纷纷守着电视,争睹她上课的风采。事后,连高教界也一片沸腾,津津乐道于漪与她的《海燕》……

于漪1929年10月生在江苏镇江,生长于一个风雨如磐的年代。“做人第一要善良,第二要勤劳,自己吃点亏吃点苦,没什么了不起,只要力所能及,都要帮助别人……”母亲的话影响了于漪一生。1951年,她从复旦大学毕业,分配到位于苏州的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属工农速成中学,成为一名中学教师。不久,于漪被调到上海第二师范学校,教授历史。没有历史专业背景的她,通过自学,刚刚摸到点历史教学门道。一年半后,支部书记找她,说语文组缺教师,要她“转行”。于漪心里“咯噔”一下。“书记,我不是中文系毕业,语文怎么教呢?”“你挺聪明,好好学呗。”书记投来信任的目光,于漪喃喃说:“那我试试”。改行教语文很棘手,可于漪没退却,她在短时间内把中文系一些课程认真涉猎一遍,有个想法:“我要在课堂站下来,必须做到八个字:胸中有书,目中有人。”于漪夜以继日,不过午夜不睡觉。很快便掌握教语文的要领。仅仅三年,于漪便成为骨干教师。要求学生诵读,她自己先熟读成诵;一手好板书,带动原本写字七歪八斜学生写出手漂亮书法;声情并茂诵读《正气歌》等经典,洗涤学生心灵。

“学生身上的事,都是教师心上事,什么叫教师,学生的天就是你的天下,学生都是你的儿女,所以我说,师爱超越亲子之爱。教课一定要教到学生心中,要把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渗透其中。”这些话常挂在于漪嘴边。

曾经一次教育经历,让于漪很后悔,一位女孩子做操不认真,老师反复纠正都不理睬,情急之下她叫出这学生的外号。于漪告诫学生不要这样喊她,但这时候自己却叫了。事后她真诚地跟这位同学道歉,这份歉意来自内心深处对人性的尊重。学生过意不去,内疚地说“于老师,是我不对。”一次,于漪听课后点评说:什么叫教课?教课就是全身心投入,用生命歌唱。她感慨:“我们老师的课不仅上在课堂,更要教到学生心坎里。”

“于老师的语文课就是有魔力!”于漪教过的学生中,有人毕业十几年、几十年后,还能整段背出她课堂上讲的话、黑板上的板书。

凡听过于漪课的人叹服不已。然而,正如冰心老人所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于漪高超卓越的教育教学境界,何尝不是这样得来。“我工作的时候,一直超负荷,二十几岁就吐血,胃出血是喷出来的……”教学质量就这样渐趋上乘。于漪教课有个“反思法”:她上完课每次反思,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的闪光点;二是自己的不足、缺陷。耄耋之年,于漪研究起周杰伦和《还珠格格》。因为她发现,孩子们都被他们“圈粉”了,而自己喜欢的比较资深的歌手却很难引起学生共鸣。有学生直言:“周杰伦的歌就是学不像,好就好在学不像。”这让做了一辈子教师的于漪心头一震。“我们想的和学生想的距离有多大啊!”她认为,一名好老师,就要有能力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教育绝不能高高在上,一定要‘目中有人’。”

有位口吃学生表述困难,语文成绩又差,经过于漪悉心指教,不仅爱上语文课,而且成为学校演讲队主力队员。她班上先后来过4位口吃学生,在于漪的帮助下,口吃改掉了,信心倍增,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日后一个个都脱颖而出。当年口吃最严重的学生后来成为中外合资公司外贸代表。无数长大步入社会成名的学生,回忆当年都不约而同地感叹,于漪老师寓德育于语文中的教学方法,给了他们成才成功的“金钥匙”。

呕心沥血以德树人

什么是教育?教育是“人之完成”,将学生从一个自然人培养成一个社会合格公民,乃至优秀人才。这是于漪的座右铭。

“文革”期间,整整十年,于漪被“罚”教非常差的班。这些乱班、差班孩子,家庭环境差、没兴趣学习、贪玩甚至捣蛋。“培养一个孩子,哪里只是传授知识啊,那是心血浇灌!我曾经教过的3个学生,全校没有办法了,来到我的班级。我把孩子带到家里,点点滴滴陪伴、教育,后来孩子们变好了。乱班带出来了,我真的差点丢半条命啊!”于漪笑哈哈地说,回头来想,十年让我带差班、乱班,对我是极大的培养。初一到高三,于漪什么层面的学生都教过,“面对各层面的学生,总在思考该用怎样的方法使他们提高、成长,就会形成有效的教学经验。”1977年,这个“差班”年级被评为上海市先进集体,其中两个班高考录取率达100%。

教《卖油翁》时,于漪准备了枚铜钱,讲到卖油翁“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时,她出示铜钱。学生边听边看,既领会“沥”字之妙,又惊叹老翁绝技。

从1951年站上讲台,于漪始终在探索中学语文教学的最佳方法。

“文革”结束,百废待兴,中学语文课堂,犹如一块干裂土地,于漪的一批教学实录、教学磁带横空出世。根据多年语文教学经验,于漪用口述方式完成《中学语文教学探索》《中学语文备课手册》等多部著作,这些浸润于漪二十多年,不停思索和探究的语文教学实录,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恰如久旱甘霖。1978年,她提出“教文育人”思想,即以“全面发展的人”为培养目标,构建了以“思维训练”为核心的语文教育理论。1993年,于漪撰文《改革弊端,弘扬人文》,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是语文学科基本特点”,该观点写入后来的全国语文课程标准,深刻改变语文教学模式。倡导“弘扬人文”,是于漪在基础教育界敲响的一记重槌,引发全国范围语文性质观反思,促进语文学科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一位资深教育家说:“于漪的观点犹如投向江河里的一块巨石,激起阵阵波澜。她是中国教育改革的‘急先锋’!”

1978年初,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发表,兴奋的于漪找到学校数学老师,告诉对方“这是了不起的成就,我们唱个‘双簧’,你给学生讲陈景润科学贡献,我讲陈景润为科学献身的精神”。这正是于漪“教文育人”思想的体现。在她看来,语文不仅是教孩子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更是建设他们的精神家园,塑造其灵魂……进入新世纪,于漪提出语文学科要“德智融合”,即充分挖掘学科内在育人价值,将其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相融合,真正将立德树人落实到学科主渠道、课堂主阵地,加强教师育德能力。此举获得教育界高度认可。

生命和使命结伴同行

“不要让题海毁了孩子!”“好好钻研学科规律,将语文教学与民族精神教育、生命教育无缝焊接,唤醒孩子青春的心灵……”一次次教学研讨活动中,于漪字字句句掷地有声,回响在礼堂每位老师耳畔。青年教师们说,于漪就是“活的教育学”。

截至上世纪80年代,中国教育界还没人系统完整地研究过教师学,而于漪把这个课题揽在心里,她完成两本教师学著作,《现代教师发展丛书》《现代教师学概论》,教育部将其作为全国教师教育培训教材,《现代教师学概论》成为中国第一部研究现代教师学的理论著作。

1985年,于漪出任上海市第二师范学校校长时,提出抢占三个“制高点”的要求:站在国家需求制高点上,始终把培养现代合格公民放在首位;站在人才培养制高点上,把提高学生素质提到关系国家未来、关系民族素质高度;站在时代发展制高点上,显示中国教育实力和竞争力。在这个理念支配下,于漪不断通过自己的工作实践着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其间,有人质疑,甚至与她争论,认为学生应追求成绩,以分数论“英雄”。于漪只说理不争吵。接着,上海成立了全国第一个教师学研究会,于漪担任会长,有人问及为什么叫教师学研究会?于漪眼中满是坚定与骄傲:“我们是想让中国的教育在世界上有话语权,我们要有中国教师自己的教育学!”

为了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于漪首创教师与教师的师徒“带教”方法,即组成培养三级网络——师傅带徒弟、教研组集体培养、组长负责制。作为校长的她身先士卒。进教室听课,听45分钟,评60分钟,“怎么上更好?”手把手演示带教,讲得老师们心里热乎乎。在她的发掘培育下,一批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在上海形成全国罕见的“特级教师团队”。国家教育部一位领导赞美:“于漪这一招真绝了!”

当老师,于漪呕心沥血;做“带教”又忙得不亦乐乎。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于漪开始“带教”全国各地青年教师。除担任华东师大、首都师大、上海师大、上海大学4所大学兼职教授外,80岁高龄时,她义不容辞地担起培训国家级骨干教师重任。虽年事已高,她仍风尘仆仆赶赴江苏、浙江、湖北、河南等地讲学;还通过远程教育网,为云南、新疆、黑龙江等地教师讲授她的教育理念、教学经验。于漪被推举为全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

面对于漪的博学,有家民办学校曾开出60万年薪聘她作“特别顾问”,她婉言谢绝。那时,于漪退休工资每月只两千多元。“我信奉中国文化,我还有点本事,能培养师资,带了几代特级教师出来,现在我还要带。”有人说于漪太傻,放着钱不赚,于漪一笑了之。她心甘情愿卖苦力,负责上海市名师基地、德育基地、种子教师基地培养工作。“确实很累,但我觉得能够把自己有限的经验,在别人身上开花结果,就是一种幸福。”于漪欣慰地说。

退休后,于漪更竭尽全力关注中国教育的变化与发展,倾力写下500多万字的论文专著,许多重要观点被教育部门采纳,为推动全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作出突出贡献。她在各种场合大胆建言。当新的课改刚刚启动,有些专家对课改必要性提出质疑时,于漪立刻呼吁:以课程与教材改革为核心的基础教育改革,已经成为世界潮流;当教育功利化现象愈演愈烈,家长忙于带孩子参加各种各样补习班,学校忙于抓升学率的时候,她又形象而精辟地提出“育人”和“育分”的理论,坚定提出了“教在今天,想在明天”理念,呼吁要让学生从过重学业负担和重智轻德重围中“突围”……

如今,90高龄的于漪仍主持上海名校长名师培养基地和上海市语文学科德育实训基地工作。并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她家里有本她专用的挂历,挂历上几乎每个日子都画上了圈,不少格子里还不止一个圈。她用“来不及”形容自己的工作,因为还有太多事情值得她“较真”。

1978年于漪被评为中国首批语文特级教师,2010年9月获得首批“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荣誉称号……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于漪“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2019年9月,于漪入选新中国成立70年“最美奋斗者”。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于漪“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于漪,以至高无上的荣誉,在中国教育界树立起了一座丰碑!

猜你喜欢
于漪语文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人民教育家”于漪学生就是我的天下
于漪:用一辈子学做教师
于漪:用一辈子学做教师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